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2.3 人体感知信息(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2.3 人体感知信息(二)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11: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2.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3.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二、能力目标结合资料分析,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中耳的卫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难点 听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耳的模型。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贝多芬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退,晚年完全失聪,但他依然坚持创作,给后代人创作了很多知名乐曲。
  失聪的贝多芬还能听到声音吗 听觉是在什么部位形成的
  二、讲授新课
1.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教材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以及教师通过耳的结构模型讲解来学习。
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假如人失去听觉,图中的这些场面会出现什么情况 听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听觉的形成离不开感觉器官耳,我们来学习耳的结构。
请大家把教材翻到107页,观察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我们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如果你乘坐过飞机,就会知道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会有耳鸣或耳痛的感觉。为什么呢 这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
(2)听觉形成的过程:
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
请大家回想一下视觉形成的过程:光线透过角膜,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听觉的形成需要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协调配合,如果某一结构发生异常或病变,就会影响听力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导致失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聋。
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一谈耳的哪些结构出现病变可能会影响到听力
①外耳道有疾病会影响声波的传导。
②鼓膜损伤或破裂。
那么哪些情况可以导致鼓膜破裂呢
例如:a.掏耳朵时。
b.鼓膜内外大气压力发生剧烈变化。比如狠狠地打耳光,新年放鞭炮,感冒时搭飞机等。
c.中耳炎,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时,中耳的黄色流脓会侵蚀鼓膜。
③听小骨损伤不能传导和放大声波。
④耳蜗损伤,不能感受到声波信息。
⑤听觉神经损伤,不能传导声波信息。
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不能产生听觉。
(3)怎样保护耳和听觉及人的其他感觉器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106页回答。
2.皮肤感觉:
出示皮肤的图片和模型,对皮肤的结构做大概讲解:
(1)产生: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并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感觉。
(2)种类:触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3)作用:感受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多种信息。
(4)特性:
①灵敏性:取决于感受器在皮肤上分布的多少,指尖等处对触压很敏感。
②保护性:能使人体避开有害的刺激。
(5)深入思考:盲人阅读需要哪些神经中枢的调节
提示:盲人依靠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盲文的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在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阅读。
【知识结构框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