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体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1.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2.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难点 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明明的妈妈在客厅里装扮了许多气球。有些气球是明明的妈妈用打气筒吹起来的,有些是明明用嘴吹起来的。用这两种方法吹起来的气球,其内成分与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创设情景:展示图片(拥挤的公交车)。
设疑:在拥挤的公交车里呼吸时有什么感觉,想一想为什么
闷,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不足。
设疑:怎样检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通过比较浑浊的程度,浑浊程度越大,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阅读教材P63“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规范实验步骤。
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按照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并填写教材P64的表格。
在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洗耳球中充入的是什么气体 (空气)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通过表格分析吸气和呼气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呼出比吸入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了,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多了,这样的变化是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的结果。
设计思想: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体现了创新意识的一方,不失时机地予以评价和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这样,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想一想,议一议”,仔细阅读表中的数据,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
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
从表中数据看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最后师生总结: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多媒体展示教材第65页图10-16“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让学生讨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是怎样交换的。
师生总结: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播放视频: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学生观看。
设疑: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动方向如何 为什么要这样扩散呢
小结: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体细胞内的氧气含量远低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而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
设疑: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设计思想:多媒体动画模拟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复杂的知识变简单。
【知识结构框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