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正常眼果蝇是否为杂合子 ②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B.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自交、杂交 D.杂交、自交、测交、杂交
【答案】A
【知识点】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由于果蝇是动物,所以鉴别正常眼果蝇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若子代均表现为同一性状,则为纯合子;
②由于豌豆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③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所以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故答案为:A。
【分析】1、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
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答案】C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结果会产生多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与其他非等位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D正确。
【分析】基因重组的方式有两种:
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答案】B
【知识点】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假说的内容,故A不合题意;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故B正确;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故C不合题意;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故D错误。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需要根据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正确,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4.(2021·南京模拟)下图表示高等动、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均以细胞膜充当发生渗透所需的半透膜
C.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不断将离子排出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若将原生生物置于低渗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加快
【答案】D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成熟植物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错误;
C、动物细胞避免膨胀,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C错误;
D、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加快,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5.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正确使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增加侧枝数量
B.棉花开花期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
C.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答案】A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降低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所以无法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
B、在花期喷洒适宜浓度或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
D、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故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从而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6.“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C.《韩非子》中的“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B错误;
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1、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3、信息传递: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综合题
7.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方法是 。
(3)如果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结构为 。
(4)图乙形成的组织是否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
【答案】(1)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①④⑦;同位素标记法
(3)中心体
(4)不是,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1)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甲和乙为真核细胞;丙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④内质网、⑦高尔基体。通常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若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结构为中心体。
(4)图乙中含有叶绿体,颜色是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图乙形成的组织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3、分析甲图: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中心体,④表示内质网,⑤表示细胞质基质,⑥表示线粒体,⑦表示高尔基体,⑧表示核仁,⑨表示核膜。
分析乙图: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液泡,③表示线粒体,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高尔基体,⑥表示内质网,⑦表示核糖体,⑧表示叶绿体。
分析丙图:丙图是细菌的模式图,1表示纤毛,2表示DNA分子,3表示鞭毛,4表示核糖体。
8.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
(1)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束毛藻属于 。束毛藻还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将N2转化成NH3、NO2等,用于合成 两类大分子有机物。
(2)国外学者证实,CO2浓度增加能促进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我国学者试图研究的问题是 。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控制pH相对稳定的思路: 。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 。
(3)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合②和③实验,说明造成②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答案】(1)生产者;蛋白质和核酸
(2)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或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3)没有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 (1)束毛藻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固定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两类大分子有机物。
(2)①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由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即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pH下降,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为了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用缓冲液保证pH相对稳定,因此实验中应该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或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
③分析实验结果不难看出,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而pH下降对束毛藻增长有抑制作用,而且后者效果明显,即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3)在光照条件下,小球藻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而在黑暗条件下,小球藻没有产生有机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NADPH和ATP,则有机物能继续合成,因此通过三组实验的比较可知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有机物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暗反应无法进行,则有机物也无法合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9.人与高等动物个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图甲所示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信号分子作用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 ,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 。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当机体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先传至下丘脑,再传到垂体进而促进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某一种抗体,该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 病。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 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其本质是 。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 。在体液免疫中,其作用是 。
【答案】(1)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分级调节
(2)自身免疫
(3)两;糖蛋白;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受体位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上;
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机体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先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是激素的分级调节。
(2)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是抗体攻击了自身结构,这是自身免疫病。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一种是神经递质受体,另一种是来自于血液中的物质的受体,其本质是糖蛋白;
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分析图甲:图甲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
分析图乙: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10.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正常株)植物,基因t纯合导致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宽叶雌株与窄叶正常株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宽叶正常株。F1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数量:宽叶雌株749株、窄叶雌株251株、宽叶正常株2250株、窄叶正常株753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不需进行 处理。授粉后需套袋,其目的是 。
(2)为什么F2会出现上述表现型及数量?
(3)若取F2中纯合宽叶雌株与杂合窄叶正常株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F3群体随机授粉,F4中窄叶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1)人工去雄;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宽叶雌株:宽叶正常株=1:1;3/32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由于雄性不育,所以不需进行人工去雄处理。授粉后需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F1 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F2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
(3)若取F2中纯合宽叶雌株AAtt与杂合窄叶正常株aaTt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Aatt:宽叶正常株AaTt =1:1,F3群体中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4AT、1/4At、1/4aT、1/4at,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8At、3/8at、1/8AT、1/8aT,所以F4中窄叶雌株aatt所占的比例为1/4×3/8=3/32。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11.为得到更多能缓解细颗粒物硫酸铵污染的绿化树种,生态学家对红叶石楠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红叶石楠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 和 中的重要作用。
(2)研究发现,高浓度硫酸铵会降低红叶石楠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当红叶石楠叶片上硫酸铵沉积过多时,会影响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以红叶石楠幼苗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3)除了细颗粒物硫酸铵外,大气污染物还有其它成分也会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两个不同角度为城市生态系统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合理的方案: 。
【答案】(1)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将红叶石楠幼苗分成2组,分别用蒸馏水和高浓度硫酸铵涂抹其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并分析比较。;高浓度硫酸铵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蒸馏水处理组
(3)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多种植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树种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 (1)红叶石楠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植物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体现了其物质循环功能,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其能量流动功能。
(2)要验证硫酸铵沉积过多影响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自变量是硫酸铵的有无,检测指标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因此可将红叶石楠幼苗分成2组,分别用蒸馏水和高浓度硫酸铵涂抹其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并分析比较。预期实验结果:高浓度硫酸铵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蒸馏水处理组。
(3)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多种植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树种,从而降低大气污染。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营养关系是食物链,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玉林市容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正常眼果蝇是否为杂合子 ②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B.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自交、杂交 D.杂交、自交、测交、杂交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
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3.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4.(2021·南京模拟)下图表示高等动、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均以细胞膜充当发生渗透所需的半透膜
C.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不断将离子排出时,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若将原生生物置于低渗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加快
5.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主产区,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正确使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增加侧枝数量
B.棉花开花期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
C.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
D.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
6.“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
C.《韩非子》中的“人民众而货财寡, 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综合题
7.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方法是 。
(3)如果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结构为 。
(4)图乙形成的组织是否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
8.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
(1)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束毛藻属于 。束毛藻还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将N2转化成NH3、NO2等,用于合成 两类大分子有机物。
(2)国外学者证实,CO2浓度增加能促进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我国学者试图研究的问题是 。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控制pH相对稳定的思路: 。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 。
(3)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合②和③实验,说明造成②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
9.人与高等动物个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图甲所示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所示信号分子作用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 ,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 。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当机体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先传至下丘脑,再传到垂体进而促进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某一种抗体,该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 病。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 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其本质是 。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 。在体液免疫中,其作用是 。
10.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正常株)植物,基因t纯合导致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宽叶雌株与窄叶正常株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宽叶正常株。F1自交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数量:宽叶雌株749株、窄叶雌株251株、宽叶正常株2250株、窄叶正常株753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不需进行 处理。授粉后需套袋,其目的是 。
(2)为什么F2会出现上述表现型及数量?
(3)若取F2中纯合宽叶雌株与杂合窄叶正常株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F3群体随机授粉,F4中窄叶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11.为得到更多能缓解细颗粒物硫酸铵污染的绿化树种,生态学家对红叶石楠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红叶石楠在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 和 中的重要作用。
(2)研究发现,高浓度硫酸铵会降低红叶石楠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当红叶石楠叶片上硫酸铵沉积过多时,会影响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以红叶石楠幼苗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3)除了细颗粒物硫酸铵外,大气污染物还有其它成分也会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两个不同角度为城市生态系统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合理的方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交配类型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由于果蝇是动物,所以鉴别正常眼果蝇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若子代均表现为同一性状,则为纯合子;
②由于豌豆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③不断提高小麦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所以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故答案为:A。
【分析】1、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2.【答案】C
【知识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析】【解答】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结果会产生多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与其他非等位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D正确。
【分析】基因重组的方式有两种:
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答案】B
【知识点】假说-演绎和类比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是假说的内容,故A不合题意;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故B正确;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故C不合题意;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例,故D错误。
【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需要根据假说内容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正确,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4.【答案】D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解答】A、成熟植物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错误;
C、动物细胞避免膨胀,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C错误;
D、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加快,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5.【答案】A
【知识点】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棉花生长早期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降低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所以无法抑制顶端优势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
B、在花期喷洒适宜浓度或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
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喷洒乙烯利促进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机械化采摘棉花,C正确;
D、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故机械化采收前喷洒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从而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B错误;
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题中涉及的是物理信息,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1、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3、信息传递: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7.【答案】(1)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①④⑦;同位素标记法
(3)中心体
(4)不是,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1)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甲和乙为真核细胞;丙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及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④内质网、⑦高尔基体。通常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若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结构为中心体。
(4)图乙中含有叶绿体,颜色是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图乙形成的组织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分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3、分析甲图: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中心体,④表示内质网,⑤表示细胞质基质,⑥表示线粒体,⑦表示高尔基体,⑧表示核仁,⑨表示核膜。
分析乙图: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液泡,③表示线粒体,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高尔基体,⑥表示内质网,⑦表示核糖体,⑧表示叶绿体。
分析丙图:丙图是细菌的模式图,1表示纤毛,2表示DNA分子,3表示鞭毛,4表示核糖体。
8.【答案】(1)生产者;蛋白质和核酸
(2)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或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3)没有光反应提供NADPH和ATP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 (1)束毛藻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固定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两类大分子有机物。
(2)①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由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即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pH下降,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是否也影响束毛藻增长”)。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为了遵循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可用缓冲液保证pH相对稳定,因此实验中应该分别使用pH7.8和8.1的缓冲溶液(或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
③分析实验结果不难看出,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而pH下降对束毛藻增长有抑制作用,而且后者效果明显,即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3)在光照条件下,小球藻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而在黑暗条件下,小球藻没有产生有机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NADPH和ATP,则有机物能继续合成,因此通过三组实验的比较可知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有机物的原因是没有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暗反应无法进行,则有机物也无法合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9.【答案】(1)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分级调节
(2)自身免疫
(3)两;糖蛋白;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受体位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上;
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机体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先传至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是激素的分级调节。
(2)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是抗体攻击了自身结构,这是自身免疫病。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一种是神经递质受体,另一种是来自于血液中的物质的受体,其本质是糖蛋白;
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分析图甲:图甲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
分析图乙: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10.【答案】(1)人工去雄;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宽叶雌株:宽叶正常株=1:1;3/32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由于雄性不育,所以不需进行人工去雄处理。授粉后需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F1 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F2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
(3)若取F2中纯合宽叶雌株AAtt与杂合窄叶正常株aaTt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雌株Aatt:宽叶正常株AaTt =1:1,F3群体中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4AT、1/4At、1/4aT、1/4at,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8At、3/8at、1/8AT、1/8aT,所以F4中窄叶雌株aatt所占的比例为1/4×3/8=3/32。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11.【答案】(1)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将红叶石楠幼苗分成2组,分别用蒸馏水和高浓度硫酸铵涂抹其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并分析比较。;高浓度硫酸铵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蒸馏水处理组
(3)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多种植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树种
【知识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 (1)红叶石楠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植物能将CO2转变为有机物,体现了其物质循环功能,同时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体现了其能量流动功能。
(2)要验证硫酸铵沉积过多影响气孔导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自变量是硫酸铵的有无,检测指标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因此可将红叶石楠幼苗分成2组,分别用蒸馏水和高浓度硫酸铵涂抹其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并分析比较。预期实验结果:高浓度硫酸铵处理组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蒸馏水处理组。
(3)一方面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管理(或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多种植能够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树种,从而降低大气污染。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营养关系是食物链,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