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书 愤
陆 游
看诗题
看注释
看诗眼
看背景(论世)
看诗人(知人)
看典故 看手法
作者简介
陆
游
1、陆游,字 ,号 ,山阴(浙江绍兴)人。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平定”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知人
务观
放翁
南宋
剑南诗稿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许国丹心 至死不渝
论世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陆 游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自主鉴赏
自主鉴赏:
1、诗人“书哪些事?
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
“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
“愤”字。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时诗人才36岁。
颔联的“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该如何理解?
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一起探讨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然而,如今呢?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塞上长城”句,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
陆游以此自许。 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这在表现手法上叫——
练习:颈联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
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
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深入探究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总 结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练习:试分析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用典明志 :
对比:
借古讽今: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作业: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
2、作者经历:
3、主要意象:诸葛亮: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 杜甫——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