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埃及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埃及领土大部分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南美洲
2.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 )
A.沙漠边缘 B.海边
C.尼罗河沿岸 D.沙漠中的绿洲
3.下列国家与其风景名胜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A.狮身人面像──印度 B.威尼斯水城——意大利
C.泰姬陵──埃及 D.耶路撒冷──中国
4.埃及热带沙漠面积广大某河全长6670千米,世界最长的河流,为埃及人民提供了水源,人口及城市集中在河流两岸,被誉为“生命之河”,这条河指的是
A.黄河 B.刚果河 C.亚马孙河 D.尼罗河
5.关于埃及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首都开罗既是埃及的首都,又是非洲最大城市
B.埃及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C.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是黑色人种
D.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6.埃及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
A.温凉 B.旱雨两季 C.干热 D.高温多雨
7.下列名胜古迹全部位于埃及的一组是
A.金字塔、庞贝古城
B.狮身人面像、卡纳克神庙
C.金字塔、凡尔赛宫
D.蒙娜丽莎、凯旋门
读埃及图,完成下列8-11小题。
8.①代表的城市是( )
A.开罗 B.开普敦 C.迪拜 D.新德里
9.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
A.刚果河 巴拿马运河 B.刚果河 苏伊士运河
C.尼罗河 巴拿马运河 D.尼罗河 苏伊士运河
10.②代表的纬线和埃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气候 B.北回归线 热带沙漠气候
C.南回归线 热带草原气候 D.南回归线 热带沙漠气候
11.影响埃及农作物、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水源 C.气候 D.地形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热带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推测该地区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 )
A.3~6月 B.5~9月 C.7~10月 D.11月~次年2月
13.“绿色长廊”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
A.降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4.该地区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气温终年严寒 C.雨热同期 D.年降水量丰富
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淹没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阿斯旺大坝,形成了纳赛尔水库。水坝建成后最高峰时发电量占全国的一半,有效减小了大洪水和旱灾造成的危害。结合图完成下面15-17小题。
15.尼罗河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中部流向四周
16.尼罗河上游水量大的原因是( )
A.支流多 B.湖泊少 C.地势高 D.人口稠密
17.修建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下游土地肥力下降 B.河口三角洲萎缩 C.提高航运价值 D.调节水旱灾害
读埃及图回答下列18-20问题。
18.下图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一个历史名城,根据聚落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你认为它在下图中什么位置?
A.1 B.2
C.3 D.4
19.开罗的经纬度大约是31°E,30°N,则开罗位于
A.东半球、热带 B.东半球、北温带
C.西半球、热带 D.西半球.、北温带
20.埃及所在的非洲北部为阿拉伯人所在地,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读埃及略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其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属于(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北美洲
22.埃及的农耕区、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A.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
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西奈半岛
读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23-24各题。
23.关于两个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米是甲地居民的主要食粮 B.甲地6-10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多
C.乙地居民官方语言是英语 D.乙地气候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24.乙地所在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关于乙国说法错误的是( )
A.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的重要来源
B.埃及地跨亚、非两洲,沙漠广布
C.首都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D.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读埃及略图,完成下面25-27小题.
25.埃及是地跨两洲国家,其东北西奈半岛属于( )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26.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是 (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京杭运河 D.基尔运河
27.埃及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
A.长绒棉 B.甜菜 C.水稻 D.玉米
读埃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海洋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该海洋或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彼此张裂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彼此张裂
29.图示区域的城市起源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 )
A.河流沿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C.河流沿岸水陆交通方便,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
D.河流沿岸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解答题
30.读中东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东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洲”是指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__________洲;A是世界最大的湖__________海;②是咽喉要道__________海峡。
(2)埃及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其境内的__________运河沟通了B__________海和C__________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程。
(3)本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通过③______________海峡运往世界各地。
参考答案
1.B
【详解】埃及是跨亚非两洲的国家,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故选:B。
2.C
【详解】试题分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为埃及的发展提供水源。所以埃及的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地区。
3.B
【详解】结合所学,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故A错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是著名的“水城”,故B正确;泰姬陵位于南亚的印度,故C错误;耶路撒冷位于西亚地区,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4.D
【详解】黄河是中国的一条河流长度为5464千米,是世界第六长河,所以A错误;刚果河长度为4700千米,位于非洲中西部,所以B错误;亚马孙河长度为6400千米,是世界第二长河,位于南美洲,所以C错误;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为埃及人民提供了水源,人口及城市集中在河流两岸,被誉为“生命之河”,所以D正确
5.C
【详解】埃及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故选C。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埃及的相关知识。埃及的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热。
7.B
【详解】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留下的巨大的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卡纳克神庙,还有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故选:B.
8.由图可知,①是埃及的首都开罗,A正确,故选A。
9. 由图可知,③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④是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D对,ABC错。故选D。
10.由图可知,②代表的是北回归线,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B对,ACD错。故选B。
11. 埃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所以影响埃及农作物、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B对,ACD错。故选B。
12.由题意可知,埃及每年6月到10月为泛滥季,泛滥季后4个月为播种季,也就是每年播种季的月份是11月到次年2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由图可知,题目中的“绿色长都”是指尼罗河沿岸地区,尼罗河沿岸发展农业生产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尼罗河水的灌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充足的光照是埃及盛产长绒棉的优势条件,埃及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雨热不同期、年降水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由图可知,尼罗河在赤道附近海拔高,流向地中海,河流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故流向是自南向北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河流的支流多,有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水量大,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河流的支流少,水量也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图中的阿斯旺大坝是埃及政府1970年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有效的控制了尼罗河的水量,调节水旱灾害,改变了下游地区的水分条件,下游地区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制,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有助于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故D正确;下游土地肥力下降和河口三角洲萎缩都不是积极影响,故AB错误;水库大坝的主要作用是调蓄洪水,提高航运价值不是其首要目的,依据题意,故选D,
18.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埃及的首都,所以选A。
19.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东经160°,东经31°位于东半球,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30°N位于北半球北温带。所以正确的是B。
20.埃及位于中东地区,属于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所在地,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21.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故选C。
22.埃及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沙漠之国,除其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惟一的地表水源,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也是其城市和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3.关于两个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湄公河三角洲生产优质大米,稻米是甲地居民的主要食粮,A正确。甲地6-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多,B错误。乙地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C错误。乙地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4.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C说法错误。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的重要来源;埃及地跨亚、非两洲,沙漠广布;石油工业地位突出,号称世界加油站,AB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答案选C。
25.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故选A。
26.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是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苏伊士运河还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故选B。
27.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增长,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盛产优质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故选A。
28.读图可知,①是红海,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张裂,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红海或将成为新的大洋,故选C。
2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埃及,气候以热带沙漠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城市起源于河流沿岸,主要原因是河流沿岸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选D。
30.
(1)
读图分析可知,中东地处“五海三洲之地”,“三洲”是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是指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里海、黑海。A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②是地处亚欧分界线上的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
(2)
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的航线距离。
(3)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世界油阀”霍尔木兹海峡经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