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5.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
2.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一种小动物——松鼠,谈到松鼠,在生活中,你对它有怎样的了解呢 用简洁的语言告诉老师:松鼠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生回答: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小巧机灵,就是动画片里的样子。感觉熟悉又陌生,我在山林中见过松鼠,它们在树的高处活动,我没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它们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有同感,是呀,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很少能够近距离地去观察松鼠,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看看它们在大自然中的样子吧。
(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影片)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使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让他们一下子就爱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能够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
二、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相信同学们看完视频,都觉得它们很有趣。是呀,原来大自然中的它们是这样的呀。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看一看,作者布封是怎样为我们介绍松鼠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比较难或者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请你用笔圈画出来,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1.请学生讲讲要认的生字,并领读。
同学们,相信通过预习,你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那么,我们就来听一听同学们的发现吧。
2.学生领读词语表里的词语
(生说:通过预习,我学习了词语表里的词语。我已经把这些 词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在课文里了。请大家跟我读!)
以上两位同学不但带我们学习了字音,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本课生字的字形,需要我们注意些什么呢?
3.学习要写的字,学生讲注意的地方
(1)鼠
(生说:我在预习的时候,特别注意了松鼠的“鼠”字,在所有的生字中,鼠字的笔画最多,最不好写,我们书写的时候注意笔顺,其中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短横”)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鼠”字的笔顺呀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那么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上的视频来写一写,记一记吧。
我们接着来听听同学们的汇报和分享。
(2)讲左右结构的字
(我通过预习学习了写字表里的生字,我发现了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笔画间的穿插避让的关系。)
(3)秀,窝的书写要点,重点讲“勉”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勉”字的笔顺吧。出示视频
4.理解部分难懂的词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词语在理解方面我们要注意什么。
(1)乖巧
(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画了一个不太懂的词语——乖巧,通过查词典,我知道它的意思就是机灵,课文中的句子是:(课件出示句子)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玲珑
(方法如上:通过查字典指导了它的意思是精巧细致)课件出示句子: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以上两位同学都是通过查找工具书的办法来理解词语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你也能够做到。我们接着来听同学的汇报。
(3)警觉
(通过联系上下文,(课件出示句子)推断出警觉的意思是:敏锐的感觉。课件出示句子: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教师运用视频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以上几位同学分别用了查找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理解词义,这样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那么同学们,刚才呀,有同学谈到这篇课文读起来让我们不由自主就对说明对象松鼠产生一种喜爱之情,的确是这样,那这样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密切相关的,关于本可作者布封,你有什么了解的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到,要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我们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想,多说,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介绍作者
同学们,以上这位同学分别从作者的生平、研究成果和著作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介绍,相信听了他的介绍呀,你也跃跃欲试,想读一读布封的作品呢。那么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可以把你理解到的大致意思简单地记录下来。
2.松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可爱、漂亮)
3.课文里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家找一找,并用直线画出来。
4.句子中写出了松鼠哪些讨人喜欢的特点
5. 文中一开头就用了这么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谁能说说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叫什么句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并认识总起句在全文的作用。)
6.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概括得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思考吧。
汇报:
①学生说找到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同学在学习方法上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有没有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呢,我们接着听一听。)
②学生把第一自然段概括为写松鼠的外形特点。(同学们,我们看:先抓住关键语句,然后再进行思考提炼,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的表述就更加简单、概括了。我们继续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思考)
③学生讲了后面几个自然段松鼠的活动范围、行为特点、搭窝、生育情况、换毛时间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同学们,可能你也发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看起来很简短,但是他说了三个方面的主要意思。那么,我们提炼关键语句,然后再进行概括,这样我们就能概括得内容全面、条理清楚了,同学们,你能不能综合以上同学的发言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呢。)
④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1. 第1自然段:漂亮——外形
2. 第2自然段:驯良——性格
3. 第3、4自然段:乖巧——行为
4. 第5自然段:胎生、换毛——生活习性
感谢这位同学的发言,问题呀,就是在我们相互的交流和讨论中解决的,相信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给孩子一片天空 ,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说明文特点的目的。)
四、找出重点,研读课文
1.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
主要包括: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3.比较句子
刚才同学们都介绍得非常好,(出示课件)看看这段话,读一读,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①它们的脸型尖细,眼睛圆圆的,四肢短小。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出示句子,重点研读
他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出示图片:解释“帽缨”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一看十八世纪法国女士帽子上的帽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是多么生动形象。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学生朗读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②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五、加深记忆,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摘选本课优美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信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它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节课我们继续看看松鼠的活动范围、生活规律、搭窝的经过和其它生活习性等。
二、品读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分段朗读,了解特点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2.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他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1)从储存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2)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它的轻快;
(3)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4)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抒发情感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4.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勾画一些准确、形象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文中其他类似的句子,特别是运用拟人写法来说明小松鼠的句子,讨论这样写的好处。(准确、生动、形象)
前面的四点主要是品读句子,重在品和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想,在想中读。
5.思考写法,得到启发
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这样写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很自然得出结论:这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点拨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真、细致、长时间、多方面多角度。我们写作文也应如此。)
三、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1.结合课后第二题中的例句,找出课文中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引导学生对比表达上的不同
例句(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思考:例句和课文在介绍松鼠外形是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
(通过交流,体会例句是从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的,采用客观严谨的数据,用词准确,让人觉得简洁明晰;课文是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的,突出松鼠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阅读兴趣。)
2.让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第二、三个例句与课文相应内容在表达上的不同
(2)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3)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师关注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是否能说出从例句和课文相应内容中读到了什么不同信息,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日常阅读的文章中,像说明书、食谱,包括我们列出的信息图表,都能提供准确、清楚的信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
四、迁移训练,梳理巩固
1.练习口头作文
以小白兔或小花猫等动物为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征,四人小组快速练习口头作文,找几个同学代表发言并完成评价量表。
2.学生浅谈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本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的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新课标的表达与交流里说到: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乐于表达,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小练笔。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丰富语言,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在设计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让学生说一说“松鼠给我留下的印象……”再插入松鼠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中的松鼠,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自己所介绍的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时,将它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这一课时的重点主要放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松鼠的外形,并学会迁移,学会如何具体的、有顺序的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的方法。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只有先从整体上把握了,才能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对课文的指导中我首先叫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接着引导学生有方法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第二课时从品读句子,体会语言特点,到对比阅读,感悟写法,从而进行口头作文。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口头作文评价量表,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口头作文练习,再找代表发言,评出最佳的小组。最后,学以致用,在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松鼠描写的具体、生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把自己所看所想所说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一练习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说,如时间不够,可布置为课后练习。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 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个面交融一处,不断融合,以求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整篇文章的设计,围绕这几点是不够全面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