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达标卷)(原版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达标卷)(原版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9 23:57: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的面积逐渐缩小,“蓝色”的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陆地注入的河水量增多 B.全球气候变暖
C.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 D.地热能资源丰富
【答案】B
【详解】由于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使得两极地区冰川川消融速度加快,从而出现了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的现象,故B对,ACD错,故选B。
2.南极洲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
A.北极熊 B.海象 C.企鹅 D.鲸
【答案】C
【详解】企鹅能在地球上气候最寒冷,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存至今并繁衍后代,它们成为南极冰雪大陆上的真正主人。故选C。
3.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详解】(1)南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动植物稀少,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故A正确。南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山,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资源库,故B正确。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南极铁山,故C正确。南极气候恶劣,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答案选择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了解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特点。
4.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不可能遇见的危险是( )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随时会遭受白熊的袭击,意外受伤
D.纵横交错的冰隙随时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答案】C
【详解】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A不符合题意; B、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 得-88.3C的极端最低气温。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在南极考查不会遭受熊的袭击。故C符合题意; D、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纵横交错的冰隙,冰雪覆盖的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极地的科考。
5.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对南极的考察只限于( )
A.经济目的 B.旅游目的 C.科学目的 D.和平目的
【答案】D
【详解】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和平利用目的。故选D。
【点睛】
6.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此地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D.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三个科考站中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B正确;1—2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C错误;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D错误。故选B。
7.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 )
A.6月份 B.8月份 C.9月 D.2月
【答案】D
【详解】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又是极昼时期,便于科考。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中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东方站 B.和平站 C.长城站 D.中山站
【答案】C
【详解】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故选择答案C。
9.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答案】A
【详解】极地科考通常选择在当地的夏半年,因为此时气候相对温暖且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各项科学考察的进行。南极位于南半球,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出现,所以此时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故本题选A。
10.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奔赴南极。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
C.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D
【详解】关于南极地区的有关叙述,我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是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企鹅,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南极地区气温低、气压高,降水少,但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南极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故选D。
11.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四周被海洋包围 B.有巨厚的冰层 C.地处高纬地区 D.高原地形
【答案】C
【详解】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和地形,但是纬度是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南极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南极地区的纬度高,冰层和地形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故选C。
12.南极的典型动物是()
A.企鹅 B.猩猩 C.长颈鹿 D.袋鼠
【答案】A
【详解】南极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北极主要为北极熊。故选A。
13.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C
【详解】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根据题意,故选C。
14.在南极大陆上生存的动物主要是( )
A.白熊
B.鲸鱼
C.企鹅
D.海豹
【答案】C
【详解】南极地区气候寒冷,鸟类以企鹅最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被称为“南极的主人”.所以在南极大陆上生存的动物主要是企鹅,故选择答案C。
15.不是南极大陆的资源特征是 ( )
A.典型动物是企鹅 B.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C.龙虾资源十分丰富 D.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海兽主要有海豹、海象等.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故选择答案C.
考点:南极大陆的资源特征
二、解答题
16.在南极,你可能会听到身边的探险队员指着一只一闪而过的鸟说:看!这是一只北极燕鸥!是的,在南极的确能看到北极燕鸥。燕鸥是鸟中之王,它在北极繁殖,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是地球上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读图回答问题。
(1)燕鸥一年的飞行路线接近( )千米
A.一万 B.两万 C.三万 D.四万
(2)沿线路②可以到达的大洲依次是:南极洲一____—____—____—欧洲极地考察也像航天一样,是强国的象征。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今年完工。
(3)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大约是( )
A.(76°N、163°W) B.(76°S、163°W) C.(76°S、163°E) D.(76°N、163°E)
(4)科考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____站;不能看到极昼极夜的是位于____(东、西)半球的____站。
【答案】(1)D
(2) 非洲 南美洲 北美洲
(3)C
(4) 昆仑 西 长城
【分析】本题以图文为材料,设置4个小问,涉及经纬网、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以及南极科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
【详解】(1)地球上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北极燕鸥每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一次,这样是绕地球一周,飞行路程接近于4万千米,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2)依据大洲大洋的分布,读图可知,北极燕鸥迁徙经过的大洋为北冰洋、大西洋,途中经过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
(3)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与80°S之间,位于76°S;南极地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罗斯海新站的经度增大,为163°E, 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4)由图可知,科考站中,昆仑站位于80°S以南,离南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位于60°W附近,位于西半球。
17.【地球尽头人类净土】位于“地球尽头”的南极洲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旅游目的地,大部分人选择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出发,乘坐游轮前往南极半岛及周边游览。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乌斯怀亚港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发地第一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
(2)在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段,我国南极长城站月平均气温大多在0℃以上,而建在南极大陆最高点的昆仑站气温却低于40℃。你认为图中_____(填序号)是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列选项中,我们在建科考站时,应( )
A.将建站废弃物和产生的垃圾分类全部带回国
B.将建站废弃物和产生的垃圾就地深埋
(3)南极洲环境独特,科考价值高,如果能就地解决能源问题,当地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地热能
【答案】 乌斯怀亚港距离南极洲近 ① ② A A
【解析】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北极地区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详解】(1)读图可知,距离南极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成为南极游出发地的原因是距离南极大陆最近,从这里一直向南就可以到达南极半岛。
(2)读图可知,图中①是长城站,因为长城站的纬度最低,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② ,因为②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如果我们去南极旅游和考察,应该保护南极地区的生物,禁止滥捕滥杀、采雪取水时到已活动过的区域采、将在南极产生的垃圾打包装好,不随意丢弃,洗脸洗手用过的水已经污染了,不能直接倒在南极冰原上,故选A。
(3)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被称为“世界风库"。南极洲考察站使用的能源,如果就地解决,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风能。故选A。
【点睛】
18.2020年8月27日,位于格陵兰岛东北部的史帕特冰川断裂掉落约110平方千米的冰体,相当于我们兰山区总面积的1/6。读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史帕特冰川位于________洲,纬度约为________,地处北极点的________方向。该冰川崩塌时,北极地区________(昼夜长短情况),处于________(暖/寒)季。
(2)冰川的变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3)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
【答案】(1)北美洲;80°N;正南/南;昼长夜短;暖。
(2)①二氧化碳;②变暖;③上升
(3)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节约能源或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强政府监管,控制工厂二氧化碳排放量。
【分析】本题考查北极地区图、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认真分析图形回答,整体难度不大,重点就在于学生对于图形的阅读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解与把握。
【详解】(1)读图可知,史帕特冰川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纬度约为80°N,该地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因此从北极点出发任何方向都是向正南方向,8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地区昼长夜短,处于暖季。
(2)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川融化,为此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同时生物多样性也发生改变。
(3)分析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可知,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是:植树造林、发展低碳经济、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的面积逐渐缩小,“蓝色”的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周边陆地注入的河水量增多 B.全球气候变暖
C.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减少 D.地热能资源丰富
2.南极洲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
A.北极熊 B.海象 C.企鹅 D.鲸
3.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4.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考察时,不可能遇见的危险是( )
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
B.酷寒的天气,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C.随时会遭受白熊的袭击,意外受伤
D.纵横交错的冰隙随时可能吞没考察队员
5.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对南极的考察只限于( )
A.经济目的 B.旅游目的 C.科学目的 D.和平目的
6.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此地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D.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7.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 )
A.6月份 B.8月份 C.9月 D.2月
8.中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东方站 B.和平站 C.长城站 D.中山站
9.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B.北半球的夏季
C.每年的7月至9月 D.9月23日前后
10.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出发奔赴南极。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
C.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 D.南极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11.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四周被海洋包围 B.有巨厚的冰层 C.地处高纬地区 D.高原地形
12.南极的典型动物是()
A.企鹅 B.猩猩 C.长颈鹿 D.袋鼠
13.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14.在南极大陆上生存的动物主要是( )
A.白熊
B.鲸鱼
C.企鹅
D.海豹
15.不是南极大陆的资源特征是 ( )
A.典型动物是企鹅 B.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C.龙虾资源十分丰富 D.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
二、解答题
16.在南极,你可能会听到身边的探险队员指着一只一闪而过的鸟说:看!这是一只北极燕鸥!是的,在南极的确能看到北极燕鸥。燕鸥是鸟中之王,它在北极繁殖,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是地球上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读图回答问题。
(1)燕鸥一年的飞行路线接近( )千米
A.一万 B.两万 C.三万 D.四万
(2)沿线路②可以到达的大洲依次是:南极洲一____—____—____—欧洲极地考察也像航天一样,是强国的象征。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今年完工。
(3)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大约是( )
A.(76°N、163°W) B.(76°S、163°W) C.(76°S、163°E) D.(76°N、163°E)
(4)科考站中,离南极点最近的是____站;不能看到极昼极夜的是位于____(东、西)半球的____站。
17.【地球尽头人类净土】位于“地球尽头”的南极洲已经成为不少游客旅游目的地,大部分人选择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出发,乘坐游轮前往南极半岛及周边游览。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乌斯怀亚港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发地第一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
(2)在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段,我国南极长城站月平均气温大多在0℃以上,而建在南极大陆最高点的昆仑站气温却低于40℃。你认为图中_____(填序号)是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列选项中,我们在建科考站时,应( )
A.将建站废弃物和产生的垃圾分类全部带回国
B.将建站废弃物和产生的垃圾就地深埋
(3)南极洲环境独特,科考价值高,如果能就地解决能源问题,当地最适宜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地热能
18.2020年8月27日,位于格陵兰岛东北部的史帕特冰川断裂掉落约110平方千米的冰体,相当于我们兰山区总面积的1/6。读北极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史帕特冰川位于________洲,纬度约为________,地处北极点的________方向。该冰川崩塌时,北极地区________(昼夜长短情况),处于________(暖/寒)季。
(2)冰川的变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3)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至少两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