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地方?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1861-1919年)
地貌的观察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
地理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描述所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和景观特点。(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素养目标
目录
CONTENTS
01 地貌观察的顺序
02 地貌观察的内容
03 课时作业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例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视野广阔
观察点的选择
○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观察点:
光线沿直线传播,因此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相对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比较少。
山地 平原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微地貌,如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山地 平原
1
河岸
陡崖
3
山岭
河谷
2
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的顺序
拓展: 等高线含义特点绘制
甲
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
海平面
山
H
H
H
等高面
等高距
等高线
形成原理:横向的剖面的叠加。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曲线闭合、不交不叠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山顶
盆地、洼地
要领1: 等高线都 ;
山 峰
盆 地
山峰中 外 ;盆地外 中 。
高
低
高
低
闭合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山 脊
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
山 谷
分水岭
集水线
鞍部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陡崖
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平原:等高线非常稀疏或几乎没有,无闭合区或闭合区极少,值小。一般海拔200米以下。
丘陵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丘陵:类似山地,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起伏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陡崖为界。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高原:一般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中间疏、四周密,与平原或山地相交的边缘十分密集。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
迎风坡凸等高线稀疏 ,背风坡凹等高线密集。
拓展: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图
第一步: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图甲为山地;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图乙为谷地,其特征为“V”形,两侧陡,深且窄;
第三步: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图丙为冲积扇,其地貌特征为呈扇形,沉积物由谷口向外由粗变细。
地貌的观察步骤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需要观察的范围过大、观察的区域难以到达等原因,需要借助地形图、无人机、遥感影像等进行辅助观察。
地貌的观察内容——高度
8844米
400米
绝对高度
8844米
400米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8444米
海平面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度
修筑梯田可减缓坡度对农业的影响
注意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
盘山公路依靠山坡修建,坡陡弯急、起伏不平。通过线路盘旋环绕大山的方式减少道路坡度、使车辆能够爬坡。
影响
交通线路设计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公路、铁路的选线均受到坡度的限制,通过增加线路的长度,来降低线路的坡度
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度
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向
迎风坡
背风坡
阳坡
阴坡
○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影响: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地貌的面积、地貌的空间分布状况等。
无论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我国的西南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也较为破碎。
地貌的观察内容——其他方面
高度
坡度
坡向
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存在差异。
地貌观察的内容
衡量坡度
反映地貌类型的陡峻变化
衡量高度
确定地貌类型及地面的起伏状况
观察坡向
影响坡地上的热量、水分状况
高度大、坡度大则陡峻
高度小、坡度小则平缓
课堂总结
1.选择在丙地观察地貌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海拔最高
B.视野广阔
C.海拔最低
D.起伏较小
解析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判断地貌形态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
B
下图示意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2.与丙地相比,乙地( )
A.为阴坡
B.海拔低
C.为阳坡
D.海拔高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比丙地海拔高;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阴坡和阳坡。
D
下图示意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3.与甲地相比,丁地( )
A.海拔低,坡度大
B.海拔低,坡度小
C.海拔高,坡度大
D.海拔高,坡度小
解析 由图可知,丁地比甲地海拔高,坡度小。
D
下图示意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4.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区域中部,为最佳观察点,B项正确。
B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4~6题。
5.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为( )
A.高原
B.山地、高原
C.丘陵、平原
D.盆地、山地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等高线稀疏,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 m左右,山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小,故宏观地貌为高原。A项正确。
A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4~6题。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4~6题。
6.图示区域内次级地貌是( )
A.山峰、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
D
7.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延河大桥
B.延安宝塔
C.延安宾馆
D.延河游船
解析 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由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故B项正确。
B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8.在最佳观察地点向四周眺望,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解析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
C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四地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陡。
A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海平面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读图,完成9~10题。
10.图示地区地貌类型为(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解析 根据海拔判断地貌类型。图中海拔大致为294~432米,地貌类型为丘陵。
B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海平面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读图,完成9~10题。
11.(2021·浙江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填“正确”,若有错误请填“错误”并修订。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1)甲同学手绘图中的文字标注全部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图示“峰林”应改为“石笋”。
11.(2021·浙江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填“正确”,若有错误请填“错误”并修订。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2)乙同学对金华双龙洞地貌类型的判断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
11.(2021·浙江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填“正确”,若有错误请填“错误”并修订。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3)乙同学正确地表述了双龙洞地貌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此地广布可溶性岩石,降水丰富,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烈。
11.(2021·浙江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填“正确”,若有错误请填“错误”并修订。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4)丙同学从四个角度简单地描述了当地典型自然植被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
11.(2021·浙江温州期末)阅读材料,判断正误。若正确填“正确”,若有错误请填“错误”并修订。
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考察报告主要由同学自主完成,有时候会出现少许错误。下图为温州某中学地理社团考察金华双龙景区时撰写的报告。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告中的内容是否正确。
(5)丁同学的日记中描述了春季的植被季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秋季或冬季。
(1)小组成员在爬山过程中发现,B、C两地土壤厚度明显不同。判断哪一处土层较薄,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B处。B处位于山坡,坡度较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B处土层较薄。
12.(2021·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庆节期间,张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山地进行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山地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2)下图是小组成员拍摄的A山峰景观图。判断该图片是在B、C、 D哪个点拍摄的照片,并绘制该点到A山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12.(2021·山东潍坊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庆节期间,张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山地进行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山地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D
(2021·安徽黄山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研学过程中所做的纪录片段:“……为从更大视角下观察这里,我们借助无人机进行了航拍,可以看到河流非常宽广,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视野开阔,河心岛、休闲步道尽收眼底。河道北侧一带有大面积浅滩出露,芦苇丛生。我们在浅滩处对地表层进行了取样……”。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研学地点的河谷特征是( )
A.呈宽而浅的槽形
B.谷深大于谷宽
C.河床坡度较大
D.呈现“U”字形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理兴趣小组研学地点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
(2021·安徽黄山期末)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研学过程中所做的纪录片段:“……为从更大视角下观察这里,我们借助无人机进行了航拍,可以看到河流非常宽广,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视野开阔,河心岛、休闲步道尽收眼底。河道北侧一带有大面积浅滩出露,芦苇丛生。我们在浅滩处对地表层进行了取样……”。据此完成1~2题。
2.该地理兴趣小组所采样品的物质组成主要是( )
A.石砾
B.粗沙
C.细沙
D.淤泥
C
解析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坡度较缓,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浅滩,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细沙为主。
川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造价之高是其他地区公路建设难以比拟的。连接雅安和西昌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被喻为中国最美的“天梯高速”。下图是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成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据此完成3~5题。
D
解析 据图中数值可知,该段高速路是上坡,图中特大桥P不可能沿等高线延伸,A错误;该区域在川西地区,图中河流冬季不结冰,B错误;图中显示,公路跨越河流较多,需建设较多跨河桥梁,C错误。图中高速公路被喻为“天梯高速”,说明沿线地形高差很大,D正确。
3.图中( )
A.特大桥P沿等高线延伸 B.河流冬季结冰
C.高速公路较少桥梁建设 D.高速公路沿线高差很大
川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造价之高是其他地区公路建设难以比拟的。连接雅安和西昌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被喻为中国最美的“天梯高速”。下图是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成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据此完成3~5题。
B
解析 山上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成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目的是降低道路的坡度,B正确。
4.山上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分布 D.植被
5.图示双螺旋形状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 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
川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造价之高是其他地区公路建设难以比拟的。连接雅安和西昌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被喻为中国最美的“天梯高速”。下图是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成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据此完成3~5题。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的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线路被延长,降低路面坡度,可以增强交通安全,D正确。与增加景点、 连接景区、 方便观景等关系不大。
6.下图为某一观测者观察土体坍塌的情形,以观测者所处地形判断,其位置应最接近左下方等高线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C
解析 观测者站在图示较为平坦地区,前后均无土体坍塌,左侧是较大的坍塌区,右侧是较小的坍塌区。所以与等高线地形图对比,丙地最有可能出现实景图观测情况。
两岸山坡岩石风化崩塌;河谷底部基岩出露风化破碎;外力搬运而来的上游岩石。(任答2点)
7.(2021·河南郑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到郊外某河谷进行野外实践探究活动。同学们被河谷里大量的石头所吸引(下图)。大家都想弄明白这些石头的来源,于是确定探究主题——河谷的石头从哪里来。他们大胆推测并设计考察方案,弄清了石头的来源,同时印证了流速越快河段沉积石头的粒径越大,距源头越近搬运距离越短、石头棱角越分明等地理规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考察报告。
(1)推测河谷中石头的可能来源
采集河谷处岩石标本,分类编号;沿河谷向上游方向考查,观察河谷底部和两岸岩石的变化,采集不同类型岩石标本,进行比对。(其他方案表述合理、可行性强,均可得分)
(2)设计寻找河谷石头来源的考察方案。
。
(3)推断沿河谷向上游河床上石头的变化。(提示:从粒径、磨圆度两方面记录)
答案 (1) (2) (3)越往上游,平均粒径变大;棱角明显,磨圆度变差。
(3)推断沿河谷向上游河床上石头的变化。(提示:从粒径、磨圆度两方面记录)
越往上游,平均粒径变大;棱角明显,磨圆度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