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指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图片导入出示课件)
2、提问: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的关系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设计意图:知识复习图片导入能更直接、更快地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感受幽默
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并完成表格。
(1)默读课文4-5段,从外形和作用两方面了解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完成好表格。
手指名称 外形 作用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2、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幽默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自己觉得幽默风趣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设计意图: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标话语句,记录感受。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小组间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语言。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刻)
【预设】
【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曲线优美”一般是形容女子体态的作者却用它来描写中指的样子,而且还说中指“养尊处优”,特别形象、生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2】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作者由中指、无名指、食指的样子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联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公、关平和周仓。手指和人物之间不仅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做比新颖贴切,语言也更生动活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把手指比作兰花的花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小结:作者的语言很幽默,用上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描述合情合理,而又新颖有趣。丰子恺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画家,他从我们所常见的手指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我们没有发现的地方,他幽默的语言不仅引人发笑还引人深思。
三、把握主旨,领悟道理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作者说“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你觉得作者到底对五指有没有爱憎呢
【预设】
(1)对拇指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从“最”字能体会到作者很赟赏拇指的吃苦耐劳。
从一连串的举例中能看出作者觉得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拇指,拇指出力最多
从“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一句,能体会到作者似乎是在为拇指打抱不平。
(2)对食指
通过“全靠他都要他“最多”必须”这些词,我感到作者觉得食指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能耐特别大。
(点拨: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写食指与拇指对比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写更能突出食指的能力强。)
(3)对中指
从“…名义上 实际……和“……好像……,其实………,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等句子中,能看出作者觉得中指有些名不副实。
“养尊处优”一词含有一些贬义,从中能看出作者对中指不像对食指、大拇指那么赞赏。
(4)对无名指和小指
从“无过于…只是…已”“附庸”这些词中体会到作者觉得无名指和小指能力非常薄弱。但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丝竹管弦等事情上的重要性。
点拨:作者是真的只喜欢大拇指、食指,不喜欢另外三根手指吗 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还要用这么新颖、活泼、有趣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呢 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正话反说”的调侃语气,所以作者说“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对五指没有爱憎 引导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因为如果五指团结一致,就可以弥补不足,发扬所长,就根根有力量,根根都是缺一不可的,那么就自然没有强弱、美丑之分了。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和大拇指、食指相似的人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写五指要成为一个拳头、根根都有用,实际上是想表达什么
【预设】实际上是要表达如果生活中各有所长的人能团结起来,就会人人都有用,在团结中获得更大的力量。
【活动演示】通过演示、体验,让学生理解“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进而懂得人人都有用,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更直接地体验文中所领悟的道理,更有效地达成其教学目标。)
4、让学生用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预设】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5、作者究竟想向我们表达什么呢?
(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欣赏作者的漫画作品,这是作者在用文字和作品号召全中国人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同仇敌忾。)
6、有感情的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
(不仅是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比如:眼睛、耳朵、鼻子、眉毛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训练的过程深化了阅读成果,调动了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议的机会,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和对文字趣味性的感受,已经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容来写,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巩固,又是一次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机会。这次练笔从确定练笔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中心,进而迁移课文的表达方法。)
2、练笔指导
(1)教材示范
首先回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重点分析《手指》一课的写法。课文2-5段,每一段都是从手指的姿态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来写,先写姿态,可以从位置和外形来动笔,再列举出他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落笔时则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和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每一段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如,大拇指,肯吃苦;食指,危险性工作)来写,从而让文字趣味横生,幽默生动。
(2)语言素材的积累
作者是因为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才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本次小练笔写五官,内容上从五官的外形和作用来写,方法上是第三人称和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每一段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
(3)内容、写法指导
五官的姿态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写他的作用呢
(点拨)因此,需要和学生先对五官的姿态和作用分别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各自的特点,这是为学生练笔做准备。首先重点分析了鼻子的外形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慢节奏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表达,试图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3、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运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且也让师生的互动更便捷。)
鼻子
4、学生练笔: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点拨自主练笔。
5、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五、课堂小结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板书设计
大拇指——形状不美,肯吃苦,不图名利
食指——姿态不窈窕,勤奋,敢于冒险,能干机敏(团结就是力量 )
手指
中指——相貌堂堂,养尊处优,华而不实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