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3.最后一次讲演 总课时 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 燕 授课时间 第13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教学 重点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九义初语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第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明确: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本文 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大纲第二条第三款: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场合和对象。这是初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三条三款、四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 本文是初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八年级下册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本册一至三单元分别安排了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训练。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单元训练目标为演讲与辩论。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教法建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 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 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 (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1.作业识记课文中的词语,掌握读音、意思;2.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总课时 2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周洁琼 马双田 授课时间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人。
教学 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 难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编排的课文全是议论文,除了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些常识,培养阅读议论文的兴趣外,更要明白教材目标。“格物致知”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除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有服务人类,回报于社会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本文是丁肇中在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演讲的一篇演说词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八年级侧重学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议论文很少接触,到了九年级才第一次真正接触议论文。关于议论文的问题知识,我在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已经系统讲过了,同学们对议论文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要想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通过上第四单元第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看出来,除了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观望状态,因此,在学习此篇课文时,我想还是通过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体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理的表达效果;第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观自我,培养实验的精神。 三、教法学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演讲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分析讨论法;讲解法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由着重研究怎样教,逐步转到着重研究怎样指导学生学。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光是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为让学生会学,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教会学生以下学法: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分析归纳法:分析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分析归纳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四、归纳本文的论证方法。 (1)引用论证:引用《大学》里的内容,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里的内容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2)举例论证: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道理论证:第13段记述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4)对比论证: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7个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时5分钟)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总课时 2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周洁琼 马双田 授课时间 第14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识记王选极其重大贡献 2、识记课文主要词语 3、通读全文,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4、学习王选先生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重点 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教学 难点 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分析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是王选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讲稿。本文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将题目改为《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并对文章做了部分删改。。文章介绍了王选先生一生的重要抉择和贡献,并将自己的一生的抉择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王选(1937-2006),出生于1937年,是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八年级侧重学习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议论文很少接触,到了九年级才第一次真正接触议论文。关于议论文的问题知识,我在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已经系统讲过了,同学们对议论文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要想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通过上第四单元第一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看出来,除了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其余大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观望状态,因此,在学习此篇课文时,我想还是通过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教法学法 学法: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3. 分析归纳法:分析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分析归纳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三、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者以声音、态势来表达,听众用耳听、眼看来接受,这就决定了演讲词具有以下的特点: 1.针对性。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方法。 2.鲜明性。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通俗性。演讲是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流畅地表达。 4.鼓动性。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 四、演讲稿的结构 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引出话题、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正文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的形式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7个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时5分钟)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总课时 2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周洁琼 马双田 授课时间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演讲的语言特点。 3.热爱体育,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生活、学习的激情。
教学 重点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教学 难点 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并对其演讲实践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提高其演讲能力。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思想光芒”中的一篇经典演讲词。它是同学们接触过《 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初步了解、掌握关于演讲的一些技巧之后,再次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它不但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教养与风度。 二、教材分析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饱含喜悦的神情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精神无限美好的前景。这篇演说词和他的诗歌《体育颂》一起成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上不朽的篇章。 三、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演讲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课时内,我采用以活动体验法为主,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为辅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希望在交流、演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学会倾听;在提高演讲能力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引导学生体验演讲的技巧;通过分组讨论,给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注意“点”与“面”集合,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情感体验: 2.认真倾听: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3.实践训练: 学习并分析这篇成功的演讲词,进行演讲实践训练。 总之,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贵在疑难处,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应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体验中完成,注意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协调,关键在于激发全体同学参与“倾听”与演讲活动。 五、怎样写好演讲稿呢 1、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任感和可靠感。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2、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 3、语言流畅,深刻风趣。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想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 (2)要通俗易懂,应当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话。 (3)要生动感人。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7个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时5分钟)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六次作文 撰写演讲稿 总课时 2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燕 授课时间 第14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写演讲稿。 2.学会选择自己熟悉又引人注意的演讲主题,写演讲稿。 3.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写演讲稿,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课 文 讲 解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演讲,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演讲稿。 二、整体解说 领会方法 写好演讲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针对性,能够关注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等,能够巧妙地利用现场的情境。比如“青少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演讲,如果听众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就要有亲切感,可以举大家熟悉的事例,语气也可以比较家常化,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如果讲给社会上普通大众,则要庄重一些,使用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 其次,要做到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因为口头表达稍纵即逝,如果思路不清晰,东拉西扯,就会让听众感觉不知所云,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充实的内容才能让自己的演讲言之有物,让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从而得到听众的理解并产生共鸣。 最后,演讲稿的语言不要太过书面化,要注意体现出口语的特点。在庄重、典雅的书面语中,可以多使用一些成语、俗语、谚语,多用一些短句,使得整个演讲更富有口语表达的特色。 三、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微笑着面对生活 如果挫折是那刺人的荆棘,微笑就是那高洁的百合;如果失败是那陡峭的山崖,微笑就是那平坦的阳光大道;如果忧郁是那光秃的槐树,微笑就是那昂首北国的青松。 是的,微笑永远是美好的,它能抚平你精神的创伤;能使你精神焕发,充满自信…… 冰心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家,她经历过苦难生活的考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一生都在繁忙中度过。她一直活到99岁,成为世纪老人。她在谈到自己健康长寿之道时说:“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高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我写了一辈子,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从未停笔,因为我的心情总是乐观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冰心奶奶这么多、这么美妙的作品,不是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的,而是用那脸上甜蜜的微笑铸成的。怪不得我每当看到冰心奶奶的作品就会如痴如醉,像品甘泉一样感到甜美。 是的,如果你拥有微笑,就会拥有未泯的童心;如果你想拥有生活,那就用微笑面对它;如果你是一个不会微笑的人,那你就会与五彩的生活擦肩而过。 以前的我特别忧郁、特别感伤,仿佛被剥夺了“微笑权”。愁眉苦脸和唉声叹气让我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许失去以后才懂得它的可贵,在没有微笑的日子里,我是那么孤独,那么郁闷,就好像折了翅膀的小鸟,怎么飞都飞不高;现在我插上了翅膀——微笑,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下振翅翱翔。 正如歌里唱的:“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人生需要微笑,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 【点评】本文最大的优点是语言优美,有气势。开篇的排比句,形象地阐释了“微笑”的含义,选材很典型,仅冰心老人一例,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末尾引用了歌词,并提出了号召,语句风格与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并且照应了开头和题目。这种画龙点睛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作文题目: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驰援武汉的感人事迹写一份讲演稿。 要求:1、600字以上,充满感情和正能量。2、符合学生作为听众的口吻。 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第四单元总体分析 总课时 5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燕 授课时间 第13-14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激发无私奉献精神及奥运精神的激情。
教学 重难点 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 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写法和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文的写法。
教 学 关 键 点 简 析 课文文体:第四单元所选课文4篇文体不同。13课《最后一次讲演》是演讲词, 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议论文,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演讲词,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演讲词。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要让学生领略不同场合演讲者不同的情绪和风格,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在公开场合思路清晰地演讲、说话,并能写演讲稿。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在公开场合就重大问题进行论述。具有宣传、鼓动、教育的作用,使听众产生共鸣。其特点:针对性、鼓动性、有声性、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课文侧重点: 《最后一次讲演》本文 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是丁肇中在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演讲的一篇演说词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文章介绍了王选先生一生的重要抉择和贡献,并将自己的一生的抉择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王选先生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精神并深受鼓舞。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饱含喜悦的神情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精神无限美好的前景。 本单元教法建议: 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演讲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分析讨论法;讲解法进行教学。(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3) 分析归纳法:分析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分析归纳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采用研读法、讨论法教学。(1)让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2)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理清结构,并按要求概括 .(3)探究回答:这些抉择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采用以活动体验法为主,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为辅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希望在交流、演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学会倾听;在提高演讲能力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引导学生体验演讲的技巧;通过分组讨论,给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注意“点”与“面”集合,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