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第二课时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二课时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22: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驿路梨花
第2课时
1.本文情节扣人心弦,这样的效果如何产生?
悬念
误会
新课精讲
悬念:
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下文。
作用:
①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2.文章围绕“小屋的主人”设置了几次悬念,请在文中找出来,并进行概括。
三次悬念
“ 我们 ” 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 却没有人, 没有灯。“ 我们 ” 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我们 ” 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老人说:“ 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当 “ 我们 ” 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 她告诉 “ 我们 ”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悬念一
悬念二
悬念三
两次误会:
第一次是正当“我们”猜测主人“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果然,一位须眉花白、手提火枪、肩扛米袋的瑶族老人出现了。“我们”以为他是主人,他却说不是。
第二次是等老人说出主人是哈尼族姑娘梨花时,看来问题得到了解答。“我们”和瑶族老人自然会把第二天见到的十四五岁的哈尼族小姑娘当成主人,然而又不是。
见梨树,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主人
瑶族老人
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
3.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后“我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请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小屋的主人是谁。
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屋;
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小屋;
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顾小屋;
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屋。
他们都是小屋的主人
4.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你对草屋“主人”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呢?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屋后边有干柴……有辣子”
【印象】
草屋主人把小屋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表明小屋主人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十分热情、细心、体贴。
6.文章描写“我们”在小茅屋吃饭休息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小茅屋带给“我们”的巨大帮助,和“我们”的无比感激之情。为猜想茅屋的主人作铺垫。
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梨花”,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具体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品析梨花之美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指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花,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来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品析梨花之美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诗句,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1.其实这篇文章的人物都和小木屋有关,当他们在享受小木屋
带来的温暖时,他们都会想到什么?
咀嚼梨花精神
明确:“我”和老余很感激屋主人,准备帮忙修缮。
瑶族老人也很感激屋主人,想方设法寻找主人,并给小屋添加粮食,修缮小屋。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木屋。
梨花照料小木屋,不能让它消失。
解放军叔叔修建小木屋方便过路人。
(明确:他们都有着关心他人、心中有他人的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并且也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2.一般来说,这是只有主人才会做的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做法,来揣摩他们的心理。
当“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的时候,他们在想——
当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米的时候,他在想——
当一群哈尼小姑娘接替梨花姐姐的责任,来照料小茅屋的时候,她们可能在想——
当解放军半夜淋了雨的时候,他们想——
(他们都具有共情力和同理心)
3.这种精神从哪里来?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白居易: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再回到课文的题目“驿路梨花”,学完全文后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
要学会感受关爱,传递关爱,并学会爱他人。
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
作者在构思上巧设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误会:“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悬念:
(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2)到底谁是主人呢?
(3)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2.结构巧妙。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
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
梨花妹妹讲述事情始末
倒叙
插叙
课堂总结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板书设计
发现小屋
梨花
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
周到
细心
雷锋精神高尚品德
老人诉说
梨花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
驿路梨花
拓展延伸
趣味对联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雷锋精神代代传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①武均州,即武钜,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西京,即洛阳。据宋史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二月九日,武钜派遣乡兵总辖杜隐等,乘金人内部混乱引兵北退之机,一举收复西京洛阳。陆游闻之激动万分,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
【赏析】在诗中,陆游热情歌颂了宋军收复西京的壮举,嘲笑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迷梦一朝破灭。诗的结尾处,诗人浮想联翩:预知来年寒食节,朝祭北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处处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有关梨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