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基础训练(含答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基础训练(含答案)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8 2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基础训练)
1.我国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一年收获
A.四次 B.三次 C.两次 D.一次
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B.该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与南方一年三熟比较,主要是由于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
C.该地区平原广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该地区工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传统产业比重小
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以轻工业为主 B.轻工业和重工业均衡发展
C.以重工业为主 D.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非常落后
4.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港。造船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重工业基础雄厚②产品结构单一③港口条件优越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辽中南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其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于( )
A.廉价的劳动力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发达的铁路线 D.丰富的矿产资源
6.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改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可适用的方略是( )
A.加大勘探力度,争取发现新的资源
B.扩大工业基地规模
C.调整产业结构,改原来以单一资源为主的经济为多种产业并举
D.进行产业转移,到别的地方开发资源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属中温帝季风气候区,嫩江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丛生,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禽鸟的“天然乐园”。下图示意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河流、湿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北平原 B.春季冰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春汛 C.冬季多降雪 D.黄土广布
8.扎龙湿地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D.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9.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降水丰富 B.矿产资源丰富 C.土地肥沃 D.人民勤劳
10.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科技十分发达 B.劳动力丰富 C.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11.东北三省的耕作制度通常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12.辽宁省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A.沈阳、大连地区 B.辽河、阜新地区
C.铁岭抚顺地区 D.鞍山、本溪地区
13.读图,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区域①和②分别代表( )
A.辽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三江平原和辽中南工业基地
C.成都平原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D.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纬度较高,热量较低,本区没有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大量种植大豆和玉米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自从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定以来,该地区已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后又一个投资热土.
材料二:如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A是________(邻国);D是________海。
(2)阴影区B是__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
(3)C是________(港口),由哈尔滨的气候坐标图判断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4)根据图上信息,从交通和矿产资源两方面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
(5)为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你建议采取哪些具体措施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参考答案:
1.D
2.AC
3.C
4.C
5.D
6.C
7.D 8.C
9.B
10.C
11.A
12.D
13.B
14.B 15.A
16.(1)朝鲜 渤海
(2)松嫩 甜菜
(3)大连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①工业基础好,开发早;②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丰富的能源资源;④发达的水陆交通;⑤优良的海港。
(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