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选择题
读非洲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回答下列1-2题。
1.该景观主要分布在气候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措施,促进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是( )
A.重点出口一种农矿产品
B.鼓励生育,加快对资源的开发
C.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D.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减少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11月至次年3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4.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5.非洲肺鱼在干季时将自己深藏在淤泥里,并用周围的泥土建成一个很坚固的"小泥洞",在嘴巴的前方开一个小小的呼吸孔,它静静地躺在里面夏眠,度过长达6个月的干季。当湿季来临时,它便破洞而出。它生活在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6.CCTV﹣7的“人与自然”栏目常播出如图景观图,该景观分布在下列区域中的( )
A.欧洲西部
B.拉丁美洲
C.大洋洲
D.撒哈拉以南非洲
7.下列世界之最中与所属大洲搭配错误的是( )
A.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
B.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大洋洲
C.世界最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非洲
D.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8.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下列不是非洲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南非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9.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0.中国援非“万村通”加纳项目宜布竣工,加纳遥远村庄的人们从此告别了没有卫星电视的历史。读加纳地理位置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缺少工业生产的原材
B.加纳村庄多竹制民居,主要为了通风散热
C.加纳南临几内亚湾,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加纳以黑种人为主,人口增长迅速
11.读非洲地形图,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
B.乞力马扎罗山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仍终年积雪
C.大部分处于热带
D.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12.下列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代表动物是( )
A.河马和斑马 B.熊猫和鸵鸟 C.狮子和袋鼠 D.梅花鹿和长颈鹿
13.世界上高原面积广大,有“高原大陆”之称的大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14.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B.东非大裂谷纵贯非洲东部,穿越东非高原
C.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D.非洲大陆周围有狭窄的沿海平原,整个大洲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二、解答题
15.小明和家人计划进行东非深度游,感受非洲原始之美,其旅行路线为“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读“非洲地形图”和“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非洲地形图可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____为主,尼罗河的流向是____。
(2)小明一家来到坦桑尼亚的国家公园时,看到野生动物大规模向肯尼亚迁徙,据此推断坦桑尼亚即将进入____(干季或湿季)。
(3)影响东非野生动物周年性迁徙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土壤
(4)小明一家来到肯尼亚时,穿越了因板块____(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东非大裂谷,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
(5)小明一家来到具有“清凉王国”美誉的埃塞俄比亚时,倍感凉爽。同处热带,但埃塞俄比亚比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凉爽的主要原因是____。
(6)小明一家沿旅行路线旅行时,沿途所见所闻可信的是____。
A.看见长颈鹿、斑马、鸭嘴兽等野生动物 B.穿越茂密的热带雨林
C.品尝到当地种植的咖啡、香蕉 D.与黄皮肤的当地居民载歌载舞
(7)非洲许多国家出口的产品以____(农矿产品或工业制成品)为主,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视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经常看到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大迁徙的景象,结合下列两图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迁徙方向:每年的1月份,A地处于一年中的____季,草原动物开始向____部迁徙;每年的7月份,B地的草原动物开始向____部迁徙。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动物迁徙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
(2)迁徙动物:____。(试举两例)
(3)热带草原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洪涝
参考答案:
1.读图可知,图示景观是稀疏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即图中的③,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2.鼓励生育,导致人口增长,出现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非洲多数国家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形成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大量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想发展经济,必须改变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减少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不能引进资金、技术带动经济的发展。
3.角马是逐水草定期迁徙的动物,11月至次年3月为塞伦盖蒂的多雨期,角马群应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导致的水源和植被,随着干湿两季的变化,而产生枯荣变化,故野生动物要逐水草迁徙。故选A。
5.B
【详解】由题目可知,非洲肺鱼在干季时用进行休眠,是用肺呼吸,而在湿季时而破洞而出用鳃呼吸,反映出所生活的气候区是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6.D
【详解】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是斑马、长颈鹿、角马等草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以这些动物为食的狮子、猎豹、鬣狗等也时时出没其间。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7.B
【详解】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亚洲的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裂谷是位于非洲的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故选B。
8.A
【详解】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称号,自北向向分布着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中国,故选A。
9.C
【详解】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最广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这也是导致非洲拥有最多大型野生动物的原因,故选C。
10.D
【详解】加纳所在的区域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里经济落后的原因是长期受到殖民统治,并不是因为工业原料不足;加纳村庄多茅草屋,是为了通风散热;加纳南临几内亚湾,海岸线平直,优良港湾少;加纳以黑种人为主,人口增长迅速,故选D。
11.D
【详解】读图可知,根据图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A正确。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脉,由于其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B正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处于赤道附近,大部分处于热带,C正确。非洲矿产资源丰富,以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D错误。故选D。
12.A
【详解】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与动物。根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气候可知,河马和斑马是其典型的代表动物。故选A。
13.A
【详解】本题考查非洲的地形特点。非洲高原广布,具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高原,被称为“高原大陆”。
14.D
【详解】A.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高大山脉仅限于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故A正确;
B.埃塞俄比亚高原与东非高原上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故B正确;
C.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D.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D错误;
15. (1)据非洲地形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中部稀疏,边缘密集,地形以高原为主,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东部的高原,流向北部的地中海,因此流向是自南向北流。
(2)由于坦桑尼亚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野生动物形成了逐水草而居,干季迁徙的习惯。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肯尼亚迁徙,说明坦桑尼亚即将进入干季。
(3)东非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野生动物形成了逐水草而居,干季迁徙的习惯,因此影响东非野生动物周年性迁徙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正确。东非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土壤条件变化不大,A、D错误。非洲全年高温,气温条件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B。
(4)肯尼亚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5)据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地形以高原为主,虽处热带,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更加凉爽。
(6)鸭嘴兽生活于澳大利亚,A错误。非洲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刚果盆地,小明一家的旅行路线没有经过刚果盆地,不可能穿越茂密的热带雨林。B错误。非洲盛产咖啡、香蕉,C正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黑种人为主,D错误。故选C。
(7)非洲的经济落后,因此许多国家出口的产品以农矿产品为主,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16.
(1)A、B两地同属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但所处的半球不同,季节相反,1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A地是干季,草原动物向南部迁徙,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B地进入湿季,草原动物向北部迁徙。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动物迁徙的主要原因在于降水的季节变化。
(2)热带草原上迁徙的动物有:大象、角马、斑马、长颈鹿、犀牛、羚羊等
(3)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易发干旱灾害;台风是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气象灾害,对非洲基本上没有影响;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不用担心寒潮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洪涝灾害出现的少,故ABD错误,故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