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东北三省黑土地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水稻、油菜、甘蔗 B.冬小麦、油菜、甘蔗
C.水稻、花生、棉花 D.春小麦、玉米、大豆
2.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北麦南稻”的现象,家乡五常市大米文明全国。那么种植水稻的原因是( )
A.黑土广布 B.日出最早 C.山水环绕 D.雨热同期
3.松嫩平原是我国下列哪些农产品的集中产区( )
①冬小麦 ②春小麦 ③棉花 ④甜菜 ⑤大豆 ⑥油菜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⑥
4.下列关于城市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的搭配正确的是( )
A.沈阳---钢铁工业基地 B.鞍山---化学工业基地
C.抚顺----机械工业基地 D.大连---造船工业基地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大 B.地势较高 C.土地贫瘠 D.土地肥沃
6.目前政府决定对“北大荒”——三江平原地区停止垦荒,其原因是( )
A.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了
C.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该区剩下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作
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热的红土地,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B.地形平坦开阔,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
C.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8.东北平原盛产的农作物有( )
A.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B.小麦、玉米、青稞、水稻
C.小麦、玉米、大豆、油菜
D.小麦、柑橘、大豆、水稻
读图1“东北地区图”、图2“东北地区相关信息示意图”,完成下面9-17小题。
9.图1中字母A所示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千山山脉
10.图2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里下河平原
11.位于东北地区东北侧的河流是 ,它是我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A.黑龙江 B.乌苏里江 C.鸭绿江 D.图们江
12.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布
C.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内流河 D.貂皮、鹿茸、牦牛为“东北三宝
13.图中①②③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4.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黄麻 B.甜菜 C.甘蔗 D.小麦
15.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不属于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因素是( )
A.多条铁路交会处,利于客货运输 B.附近发达的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C.位于平原地区,利于城市拓展 D.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17.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 )
A.寒冷,降雪少 B.炎热,多雨 C.寒冷,降雪多 D.炎热,干燥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读“东北地区交通分布图”,完成下面18-19小题。
18.“龙江熟,天下足”,下列关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D.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19.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人口密度大,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
B.山环水绕,河流众多,发达的水运条件,便捷的交通运输网
C.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作为发展重工业的原材料支撑
D.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建设大型工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面21-22小题
20.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围是河流形成的低地 B.中间是广阔的平原
C.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D.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21.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A.京沪线沿线地区 B.河流沿岸地区 C.长白山沿线地区 D.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
22.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③矿产资源优势
④地理位置优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21年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这是国内首次发布黑土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其中典型黑土地耕地面积1853.33万公顷,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东北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24.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发展种植业就行
B.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
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会变差
D.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
下列逻辑关系图示意我国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25-27小题。
25.上图示区域位于( )
A.东北三省 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成渝地区
26.沼泽属于湿地,与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海洋 B.森林、河流 C.河流、湖泊 D.湖泊、海洋
27.该区域湿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黑土地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地,黑土的形成周期十分漫长,要形成约1厘米厚的黑土层,至少需要富含有机质的湿地400年不断的积累沉淀。黑土地翻耕一次,有机质碳元素将损失3%。上世纪70年代,图中三江平原原始湿地,通过放水,砍伐,开荒,变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解决了当时中国的缺粮问题。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28-30小题。
28.分析曲线图数据,B地年降水量比A地年降水量( )
A.低约200rm B.高约200mm C.低约100mm D.高约100mm
29.综合比较两图信息,造成AB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④海拔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0.上世纪70年代,图中三江平原原始湿地,通过开荒,变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3年,迫使三江平原做出退耕还湿(湿地)决策的最急迫形势是( )
A.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B.洪旱灾害频繁
C.沼泽、冻土增加 D.黑土地流失、肥力下降
读图,完成下面31-33小题。
31.图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
A.A B.B C.C D.D
32.造成齐齐哈尔与石家庄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海拔
33.东北一度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近年来,国家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下描述中,不属于20世纪90年代东北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资源枯竭 C.设备老化 D.产品结构单一
二、解答题
34.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表为漠河与沈阳的雪期、积雪厚度比较表
(1)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用“_____,沃野千里”来形容。 东北三省南临图中A所示的_____海,西倚图中B所示的_____山脉。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黑色土壤,人们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
(2)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变化的规律是_____。
A.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B.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C.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根据表可知:漠河比沈阳的雪期_____ ( 填“长”或“短”),漠河比沈阳的积雪厚度大,这是因为_____。
35.读东北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左图)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油田A是___________,城市B是_____________
(2)据右图分析,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图中M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辽中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等。所以正确的是D。
2.D
【详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这是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选D。
3.B
【详解】松嫩平原纬度比较高,气温低,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②春小麦、④甜菜、⑤大豆;故答案选B。
4.D
【详解】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基地,所以A错误;鞍山---钢铁工业基地,所以B错误;抚顺----煤炭工业基地,所以C错误;大连---造船工业基地,所以D正确。故选D
5.D
【详解】东北平原地势平坦、人少地多(人口密度小)且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符合题意。
6.C
【详解】“北大荒”是指三江平原,因纬度高,蒸发弱,沼泽广布。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该地区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目前政府决定对“北大荒”——三江平原地区停止垦荒。故选C,ABD错误。
7.A
【详解】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为肥沃的黑土地,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东南丘陵为湿热的红土地,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故选:A。
8.A
【详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东北地区以盛产大豆、高粱、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高粱和谷子逐渐被春小麦、玉米、水稻所取代,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结合题意。故选A。
9.由所学东北地区知识并示意图可知,图1中字母A所示的山脉是大兴安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所学东北地区知识并示意图可知,图2中甲所示的地形区位于松花江与嫩江的交汇处,是松嫩平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所学东北地区知识并示意图可知,位于东北地区东北侧的河流是乌苏里江,它是我国与俄罗斯的界河,B正确。中国与俄罗斯的北侧界河是黑龙江,A错误。辽宁吉林的鸭绿江与朝鲜的界河,C错误。黑龙江省的图们江与朝鲜的界河,D错误。故选B。
12.由图示信息可知,东北地区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东有长白山地,中间有东北平原,土壤以黑土为主,即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广布,B正确。由纬度可知,温带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A错误。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多外流河,C错误。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主要牲畜,D错误。故选B。
13.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小兴安岭,③是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甜菜,B正确。黄麻、甘蔗分布在温暖湿润地区,AC错误。小麦是粮食作物,D错误。故选B。
15.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平原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①正确;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④正确,A错误。地多人少,粮食的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是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社会经济条件,②③错误,BCD错误。故选A。
16.由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多条铁路交会处,利于客货运输,附近发达的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位于东北平原地区,利于城市拓展,ABC错误。由于东北地区经济衰退,大量人口外迁,外来务工人员减少,D错误。依题意,选择不属于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因素,故选D。
17.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三省因为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利于排掉积雪,减轻屋面荷载;因为冬季室外温度低,墙体厚、窗户小,主要是为了减少室内的热量向室外传递,起到室内保温的作用,所以气候特征为寒冷,降雪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自然条件有: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旺盛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体现在: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利于形成商品粮;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较少;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19.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为重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科技水平较低,水运条件较差,与季风气候无关,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0.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特点是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故B错误。
21.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22.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沃野千里,资源丰富,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①土地资源优势 ②森林资源优势。
23.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源充足。是水稻生长的最有利条件。沃野千里,黑土广布,日出早,光照充足不是最主要的条件。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东北地区平原广阔,黑土广布,东北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适合发展林业,故A不正确;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农耕区畜牧业,故B不正确;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会变好,故C不正确;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D正确。根据题意选D。
25.根据题干可知,图示区域为三江平原,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属于东北三省,不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渝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并且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湿地、森林和海洋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与该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三江平原位于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在400毫米—800毫米之间,但由于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使得该地区气候湿润,C正确;三江平原气候湿润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无关,与“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关系不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地区的地表景观,ABD错误。故选C。
28.据图可知,A地降水量大约200多一些,B地年降水量大约400多一些,所以B地年降水量比A地年降水量高约200mm,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9.据图可知,纬度位置影响气温,对于降水的影响不大,①错误;B地距海近,降水多,A地距海远,降水少,所以,海陆位置影响两地降水,②正确;B地位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A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地形因素也会影响两地的降水,③正确;海拔因素主要影响气温,④错误。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0.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变成商品粮基地后,使原本的黑土地流失,肥力下降,所以在2003年三江平原做出了退耕还湿的决策,D正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洪旱灾害频繁不是最急迫的形势,AB错误;沼泽随着开荒会减少,C错误。故选D。
31.人们常说的“黑土地”是指东北平原,该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黄土地”是指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红土地”是指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位于南方地区。图中,黑土地是D,A是青藏高原,B是内蒙古高原 ,C是黄土高原。故选D。
32.读图可知,石家庄纬度低,气温较高,冬季的最低月均温在0°以下,齐齐哈尔纬度高,气温低,最低月均温接近-20°C,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B正确。跟地形、海陆和海拔因素关系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区,也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由于资源枯竭、 设备老化、产品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工业走向衰落,人口大量流出,人口增长缓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
(1)读图分析可知,东北三省山脉、河流众多,山河大势呈现“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点。东北三省南临图中A所示的渤海,西倚图中B所示的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黑色土壤,人们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读图可得,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变化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根据表1可知:漠河比沈阳的雪期长,漠河比沈阳的积雪厚度大,这是因为:漠河的纬度高于沈阳,冬季更长、更寒冷,积雪量更大,时间更久。
35.
(1)油田A是大庆油田,分布在东北平原上,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城市B是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是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2)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图中M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距海较近,位于长白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良好等。
(4)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有:技术落后、资源枯竭、矿区沉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