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黄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黄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18:01: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黄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基础题(共5题,共30分)
1.(2020七上·东莞期末)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默写《夜雨寄北》   ,   。   ,   。
(3)岐王宅里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4)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不舍昼夜。(《子罕》)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诸葛亮《 诫子书》。)
【答案】(1)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崔九堂前几度闻;落花时节又逢君。
(4)逝者如斯夫。
(5)俭以养德。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戍”、“台”、“逝”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尚思为国戍轮台 ,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⑵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 崔九堂前几度闻 ,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⑷ 逝者如斯夫
⑸ 俭以养德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2.(2022七上·清新期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ɡ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ì tǎn   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ao dao   地说着。
【答案】(1)烘托
(2)地毯
(3)人声鼎沸
(4)絮絮叨叨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hōnɡ tuō ”写作“ 烘托 ”;“ dì tǎn ”写作“ 地毯 ”;“ 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写作“ 人声鼎沸 ”;“ xù xù dao dao ”写作“ 絮絮叨叨 ”
故答案为: 烘托 ; 地毯 ; 人声鼎沸 ; 絮絮叨叨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如果不经过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就妄下断语,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坚决摒弃。
B.小时候做错什么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畏罪潜逃”,以免除皮肉之苦。
C.好友一直怂恿我和她一起去游泳,可是我最怕的就是下水,我多想战胜自己的胆怯啊!
D.新中国成立前,有多少人蜷伏在敌人的心脏默默地为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蜷伏”意思是弯着身体侧向卧倒。本句是表达潜藏在敌人内部,该词使用不合语境,可用“潜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可以从感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这样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太恰当的词语,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4.(2016·丹东)选出对下列各个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修改:删掉“使”。
B.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修改: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修改:删掉“不”。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
【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正确;
B.搭配不当,降低与一倍搭配不当,应该把“一倍”改成“许多”;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段修改,既有病句修改又有标点修改,还有根据文段中心选材。解答时要从等方面考虑,既要熟知病句类型,又要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还要平时养成修改的还习惯。做好本题,要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特别平时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 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从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中列举一例。
(2)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你打算怎样劝说他?请写一写。
(3)老师让每位同学自己拟写一句励志语,张贴在公共栏里,你拟写的励志语是:   (要求:不得使用名人名言,需要自己原创)
【答案】(1)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3)示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
【知识点】其他常识;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根据要求,从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中列举一例。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要求即可。如: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他人,一定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本题围绕“鼓励”来说。言简意赅,表达清晰。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要求,创作一则励志语。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充满激励意味儿。
故答案为:⑴ 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⑵ 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⑶ 示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
【点评】⑴此题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有各种的名言警句,多背诵各种箴言俗语及具体事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⑶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题(共3题,共40分)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里十年四十年间位及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五代纪》)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梁:泛指富贵人家。膏,肉;粱,精米。
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年与时驰   
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存审出于寒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B.因授以所出镞/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C.命藏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尔曹生于膏粱/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 四 十 年 间 位 极 将 相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诫。【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中下功夫;【乙】文中,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6.疾行;应该
7.B
8.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9.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10.静;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5)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附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的家庭,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6.①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的意思。②句意: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当:应该。
故答案为:疾行
应该
7.A.句意: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的家庭。寒:贫寒/句意: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寒:寒冷;B.句意: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因:于是/句意:就去开导他。因:于是;C.句意:吩咐他们贮藏起来。之:代词,它,指箭头/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句意: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于:在/句意: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于:对于。故选:B。
故答案为:B
8.①重点词:淫,过度。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治性,修性、养性。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②重点词:非,不是。凡:总共。句意: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故答案为: 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9.句意为: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故句子断为: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故答案为: 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10.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静”中下功夫静。【乙】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是想让他们明白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但他们的父亲是凭借自己的出生入死地奋斗起家的,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故答案为:静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魅力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九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当中有反映季节的、反映气候特征的,还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在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影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改动)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魅力。
12.第②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歌》为大家熟知,歌中包含了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一年运动,找到四季轮回的规律,指导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C.“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劝告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答案】11.①“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②“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
③“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12.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①引资料
②举例子;
14.D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引材料;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11.结合“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可知,“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故答案为: ①“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②“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
③“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12.“可能”表示估计,联系语境可知,“可能”在这句话中表示在现代人看来,二十四节气大概是没有特别之处的。语意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可能”,就变成了肯定的语气,明显与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故答案为: 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①本句引用《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原话,这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②本句列举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节气变化来增减衣物的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①引资料
②举例子;
14.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五段中的“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可知本项“敬畏自然”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两棵树
墨村
①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诡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佳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试!瘦子说,那就弄吧。
②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瘦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③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④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⑤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幅胶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⑥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整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⑦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司机楼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⑧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⑨又一日,市里来辆轿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一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⑩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你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你老舍不舍得忍疼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你老说得对,是不多,是不多!
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瘦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的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你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你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广州做客,我一定陪你老逛个够!
胖子愕然。
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5.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
16.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17.文章第⑤段写瘦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18.品味第 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
19.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5.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6.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7.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8.【示例1】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2】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3】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19.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人物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提炼出所有信息再加以综合表达。解题时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注意筛选要点,合理取舍。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4)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能力。人物心理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解答这类题,一要联系上下文,明确人物活动的场景或背景;二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揣摩人物心理;三要注意人物心理的复杂性、丰富性。
(5)本题考查赏析散文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15.回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加上自己的总结概括。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文章中的原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原句加概括)。
故答案为: 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6.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赏析。回答该题要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如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原句词语)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表现的浅层意思);“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深层含义).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浅层意思),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深层含义)。
故答案为: 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7.此题考查了某一情节的作用。某一情节的作用往往是反映了主题或者人物的思想。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故答案为: 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8.本题考查了心理描写的补充。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前后情节的连贯,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
故答案为: 【示例1】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2】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3】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19.本题考查了对情节内容的理解。情节内容的理解,特别是结尾段落的文字,一般要从文章的主题和主旨来回答。
故答案为: 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三、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0.(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那一刻,柳暗花明;那一刻,峰回路转;那一刻,欣喜若狂;那一刻,泪流满面;那一刻,幸福温暖;那一刻,终生铭记……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
请以“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
①文体为记叙文,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
②认真书写,字迹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刻,让我感受到幸福
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握机会得到它可以说是亦难亦易。
﹣﹣题记
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落进游荡于沙漠中的人们干涩龟裂的嘴唇里,那一刻,他们是多么的感到幸福。在水泥地工作的叔叔们既辛苦工资又低的情况下,回到家却可以得来孩子孝顺的递水,婴儿肥的小手轻轻地在劳累过度而僵硬疼痛的肩膀上按摩,那一刻,他们是多么的感到幸福。
雨还在哗啦啦的下着,此时是进入秋天的时候,风中带点刺,妈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忙东忙西,为了给家里做早餐,不饿着孩子,不顾外面天气如何恶劣都会出去买份早餐。那时候的我还小,一睁开眼,天真的以为是不是自己还没睡多久就又醒来了,于是便起身爬到窗边确认一下,从窗帘缝隙中看见外面倾盆大雨,空中被一大片乌云所覆盖,这时才想到原来不是自己早醒而是下了大雨,然后又折回到床头,看到自己的小外套在床头边,心想一定是妈妈担心自己着凉要给自己穿的衣裳,便心情舒畅的套上小外套,由于长期压在衣柜里,难免有点味道,不过却不讨厌,反而是喜欢。现在想想才知道,那一刻,我很幸福。
每天早上,客厅都会飘着一股白粥的香味,碗中升溢起一片氤氲的白气,熏得我刚醒来吸入冷气而冰冷无比的鼻子变得温暖起来,一口白粥入胃,暖入心田。那一刻,我很幸福。
因为我周边同学们大多数的妈妈都是在外边忙碌,往往没有什么时间可以为他们做早餐,有些人天天都是不吃早餐直接上学,为的不过是一口赌气,得来的却是胃病带来难以忍受的绞痛滋味,而有些人是自己做早餐或者是买早餐,这些人却可以让自己坚强起来,不愁没饭吃。
现实很残酷,什么钱财地位都会让防守薄弱之人蒙蔽了最初的单纯梦想,心计一个比一个还要恐怖,让人防不胜不防,如果在那一刻战斗警惕的情况下还能找到一位自己的知心兄弟姐妹的话,我想那一刻,我应该是很幸福的,但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这样一位知己,谈何容易?
现在的我们起码还是个孩子,能够在这样单纯、无忧无虑的校园学习是多么的幸福,这样可以让我们继续天真下去,为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踏上一层又一层的阶级。这里没有心计城府,没有阴狠手段,有的是我们清纯的笑容,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拼搏的汗水!
那一刻,我只想大声地呐喊,我很幸福!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命题作文,在补充题目上应该不存在障碍。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对“那一刻"的理解:“那一刻"是一个细节,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幅画,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可以是“真善美"的凝聚,也可以是“假恶丑”带给人的震撼。“那一刻"虽然限定了时间,时间虽短,但意义却很大。“那一刻"要实写,要具体、有厚度地描写出“那一刻"的人、事或物发展变化的情境和过程,它是传神点睛的突破口,是考生瞬间的体察与感悟。
【立意选材】横线上所补的这个词语则是文眼所在,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体裁、内容乃至主题倾向,因此,后半部分补题需要写出自己对“那一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为“那一刻"的发展变化过程提供理性的飞跃,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横线处。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感积淀的侧重点去选取立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黄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一、基础题(共5题,共30分)
1.(2020七上·东莞期末)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默写《夜雨寄北》   ,   。   ,   。
(3)岐王宅里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4)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不舍昼夜。(《子罕》)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诸葛亮《 诫子书》。)
2.(2022七上·清新期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ɡ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ì tǎn   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 xù dao dao   地说着。
3.(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如果不经过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就妄下断语,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坚决摒弃。
B.小时候做错什么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畏罪潜逃”,以免除皮肉之苦。
C.好友一直怂恿我和她一起去游泳,可是我最怕的就是下水,我多想战胜自己的胆怯啊!
D.新中国成立前,有多少人蜷伏在敌人的心脏默默地为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4.(2016·丹东)选出对下列各个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校长,使她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修改:删掉“使”。
B.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修改: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修改:删掉“不”。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
5.(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 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从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中列举一例。
(2)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你打算怎样劝说他?请写一写。
(3)老师让每位同学自己拟写一句励志语,张贴在公共栏里,你拟写的励志语是:   (要求:不得使用名人名言,需要自己原创)
二、阅读题(共3题,共40分)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里十年四十年间位及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五代纪》)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梁:泛指富贵人家。膏,肉;粱,精米。
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年与时驰   
②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存审出于寒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B.因授以所出镞/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C.命藏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尔曹生于膏粱/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 四 十 年 间 位 极 将 相
10.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诫。【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中下功夫;【乙】文中,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魅力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九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当中有反映季节的、反映气候特征的,还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在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影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改动)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魅力。
12.第②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1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歌》为大家熟知,歌中包含了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一年运动,找到四季轮回的规律,指导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C.“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劝告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两棵树
墨村
①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诡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佳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试!瘦子说,那就弄吧。
②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瘦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③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④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⑤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幅胶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⑥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整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⑦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司机楼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⑧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⑨又一日,市里来辆轿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一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⑩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你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你老舍不舍得忍疼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你老说得对,是不多,是不多!
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瘦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的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你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你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广州做客,我一定陪你老逛个够!
胖子愕然。
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5.阅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两棵树的特点。
16.请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17.文章第⑤段写瘦子和他的树上了《人民画报》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18.品味第 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瘦子”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
19.联系全文,谈一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三、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20.(2022七上·惠阳开学考)那一刻,柳暗花明;那一刻,峰回路转;那一刻,欣喜若狂;那一刻,泪流满面;那一刻,幸福温暖;那一刻,终生铭记……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
请以“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
①文体为记叙文,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
②认真书写,字迹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崔九堂前几度闻;落花时节又逢君。
(4)逝者如斯夫。
(5)俭以养德。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戍”、“台”、“逝”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尚思为国戍轮台 ,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⑵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 崔九堂前几度闻 ,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⑷ 逝者如斯夫
⑸ 俭以养德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2.【答案】(1)烘托
(2)地毯
(3)人声鼎沸
(4)絮絮叨叨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hōnɡ tuō ”写作“ 烘托 ”;“ dì tǎn ”写作“ 地毯 ”;“ rén shēnɡ dǐnɡ fèi ”写作“ 人声鼎沸 ”;“ xù xù dao dao ”写作“ 絮絮叨叨 ”
故答案为: 烘托 ; 地毯 ; 人声鼎沸 ; 絮絮叨叨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答案】D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蜷伏”意思是弯着身体侧向卧倒。本句是表达潜藏在敌人内部,该词使用不合语境,可用“潜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可以从感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这样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太恰当的词语,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4.【答案】B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正确;
B.搭配不当,降低与一倍搭配不当,应该把“一倍”改成“许多”;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文段修改,既有病句修改又有标点修改,还有根据文段中心选材。解答时要从等方面考虑,既要熟知病句类型,又要明确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还要平时养成修改的还习惯。做好本题,要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特别平时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答案】(1)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3)示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
【知识点】其他常识;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语文知识积累。根据要求,从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中列举一例。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要求即可。如: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他人,一定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本题围绕“鼓励”来说。言简意赅,表达清晰。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要求,创作一则励志语。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充满激励意味儿。
故答案为:⑴ 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⑵ 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⑶ 示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斗志。
【点评】⑴此题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有各种的名言警句,多背诵各种箴言俗语及具体事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⑶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6.疾行;应该
7.B
8.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9.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10.静;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5)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附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的家庭,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6.①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的意思。②句意: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当:应该。
故答案为:疾行
应该
7.A.句意: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的家庭。寒:贫寒/句意: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寒:寒冷;B.句意: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因:于是/句意:就去开导他。因:于是;C.句意:吩咐他们贮藏起来。之:代词,它,指箭头/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句意: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于:在/句意: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于:对于。故选:B。
故答案为:B
8.①重点词:淫,过度。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治性,修性、养性。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②重点词:非,不是。凡:总共。句意: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故答案为: ①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其中在非死不可的情况下获救不只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
9.句意为: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故句子断为: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故答案为: 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四 十 年 间/位 极 将 相;
10.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静”中下功夫静。【乙】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是想让他们明白父亲们这一辈出身于富贵,但他们的父亲是凭借自己的出生入死地奋斗起家的,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故答案为:静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答案】11.①“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②“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
③“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12.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①引资料
②举例子;
14.D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举例子;引材料;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最后再结合语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11.结合“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可知,“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故答案为: ①“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②“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
③“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12.“可能”表示估计,联系语境可知,“可能”在这句话中表示在现代人看来,二十四节气大概是没有特别之处的。语意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可能”,就变成了肯定的语气,明显与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故答案为: 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推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没有特别之处”,太过肯定,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①本句引用《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原话,这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②本句列举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节气变化来增减衣物的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①引资料
②举例子;
14.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五段中的“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和“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可知本项“敬畏自然”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
【答案】15.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6.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7.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8.【示例1】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2】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3】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19.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人物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提炼出所有信息再加以综合表达。解题时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注意筛选要点,合理取舍。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4)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能力。人物心理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解答这类题,一要联系上下文,明确人物活动的场景或背景;二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揣摩人物心理;三要注意人物心理的复杂性、丰富性。
(5)本题考查赏析散文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15.回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加上自己的总结概括。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文章中的原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原句加概括)。
故答案为: 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但却盘龙虬扎道骨仙风,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深深折服记者。
16.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赏析。回答该题要从词语运用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如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原句词语)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表现的浅层意思);“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深层含义).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浅层意思),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深层含义)。
故答案为: 词语运用:如“红光满面”“韵味十足”从脸色和哼唱方面表现胖子的高兴;“都”“老”二字表现了胖子哼唱的次数多,高兴时间长。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突出树卖得好价钱的高兴之情。
17.此题考查了某一情节的作用。某一情节的作用往往是反映了主题或者人物的思想。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故答案为: 这一情节表现了瘦子的树长得“不错”,得到人们认同。
18.本题考查了心理描写的补充。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前后情节的连贯,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
故答案为: 【示例1】你胖子没有为我的树抬高价格,相反却说得很低,太不应该了!
【示例2】你胖子太不识货了,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盆景,岂至值“一百”?
【示例3】这棵树是“一只手掌”“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还是“给两个巴掌”?或是少一点?
19.本题考查了对情节内容的理解。情节内容的理解,特别是结尾段落的文字,一般要从文章的主题和主旨来回答。
故答案为: 胖子和瘦子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所以为一棵树能否长成栋梁之材而进行努力栽培,后来两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两棵树”是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当“两棵树”离开他们之后,他们的精神寄托也就没有了,因此,“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20.【答案】【参考例文】
那一刻,让我感受到幸福
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握机会得到它可以说是亦难亦易。
﹣﹣题记
一滴滴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落进游荡于沙漠中的人们干涩龟裂的嘴唇里,那一刻,他们是多么的感到幸福。在水泥地工作的叔叔们既辛苦工资又低的情况下,回到家却可以得来孩子孝顺的递水,婴儿肥的小手轻轻地在劳累过度而僵硬疼痛的肩膀上按摩,那一刻,他们是多么的感到幸福。
雨还在哗啦啦的下着,此时是进入秋天的时候,风中带点刺,妈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忙东忙西,为了给家里做早餐,不饿着孩子,不顾外面天气如何恶劣都会出去买份早餐。那时候的我还小,一睁开眼,天真的以为是不是自己还没睡多久就又醒来了,于是便起身爬到窗边确认一下,从窗帘缝隙中看见外面倾盆大雨,空中被一大片乌云所覆盖,这时才想到原来不是自己早醒而是下了大雨,然后又折回到床头,看到自己的小外套在床头边,心想一定是妈妈担心自己着凉要给自己穿的衣裳,便心情舒畅的套上小外套,由于长期压在衣柜里,难免有点味道,不过却不讨厌,反而是喜欢。现在想想才知道,那一刻,我很幸福。
每天早上,客厅都会飘着一股白粥的香味,碗中升溢起一片氤氲的白气,熏得我刚醒来吸入冷气而冰冷无比的鼻子变得温暖起来,一口白粥入胃,暖入心田。那一刻,我很幸福。
因为我周边同学们大多数的妈妈都是在外边忙碌,往往没有什么时间可以为他们做早餐,有些人天天都是不吃早餐直接上学,为的不过是一口赌气,得来的却是胃病带来难以忍受的绞痛滋味,而有些人是自己做早餐或者是买早餐,这些人却可以让自己坚强起来,不愁没饭吃。
现实很残酷,什么钱财地位都会让防守薄弱之人蒙蔽了最初的单纯梦想,心计一个比一个还要恐怖,让人防不胜不防,如果在那一刻战斗警惕的情况下还能找到一位自己的知心兄弟姐妹的话,我想那一刻,我应该是很幸福的,但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这样一位知己,谈何容易?
现在的我们起码还是个孩子,能够在这样单纯、无忧无虑的校园学习是多么的幸福,这样可以让我们继续天真下去,为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踏上一层又一层的阶级。这里没有心计城府,没有阴狠手段,有的是我们清纯的笑容,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拼搏的汗水!
那一刻,我只想大声地呐喊,我很幸福!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命题作文,在补充题目上应该不存在障碍。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对“那一刻"的理解:“那一刻"是一个细节,是一个特写镜头,是一幅画,是一个动人的场面,可以是“真善美"的凝聚,也可以是“假恶丑”带给人的震撼。“那一刻"虽然限定了时间,时间虽短,但意义却很大。“那一刻"要实写,要具体、有厚度地描写出“那一刻"的人、事或物发展变化的情境和过程,它是传神点睛的突破口,是考生瞬间的体察与感悟。
【立意选材】横线上所补的这个词语则是文眼所在,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体裁、内容乃至主题倾向,因此,后半部分补题需要写出自己对“那一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为“那一刻"的发展变化过程提供理性的飞跃,两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横线处。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感积淀的侧重点去选取立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