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说明其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说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综合思维)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周期
难 点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学 生 教 师 设计意图
课前 导入 观看微课视频 情境展示: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诞生的世界顶级网红——冰墩墩,冬奥会结束了,冰墩墩也没有闲着,它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有一天,它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播放太阳直射点介绍视频) 利用“冰墩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 概念 观看微课视频 视频内容激起了冰墩墩对太阳直射点无限的兴趣,那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 太阳直射点是指地表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也是日心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 利用动画演示,直观展示,突破太阳直射点这一抽象概念。
过渡 观看微课视频 太阳直射点这么酷,冰墩墩想跟它做个朋友,可是有人说太阳直射点住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又有人说太阳直射点住在海南岛的五指山上,难道太阳直射点的家是不固定的吗? 依托“冰墩墩”情境主线,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展 示 规 律 观看微课视频 的确,依据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利用动画模拟我们可以看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逐渐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之后逐渐南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26′,之后逐渐北返,直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上。 这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作往返运动,我们将其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最北的界限称为北回归线,最南的界限称为南回归线。 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1个回归年。 拓展导思:我国古人郭守敬在1280年完成的《授时历》,其测得的回归年精度与后来世界通用的公历一致,且足足早了300年。有兴趣的同学可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一步了解。 通过动画模拟突破本节重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结合授时历介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过渡 观看微课视频 看来,太阳直射点的家还真是不固定的,当然只要沿着它的移动轨迹还是可以找到的。其中还有一些小窍门。 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突破重点。
提 炼 升 华 观看微课视频 我们可利用地理分区的思想对不同纬度范围内一年中接受太阳直射的次数进行归纳。具体规律如下……。 同学们可能对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有疑问,我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任取一条纬线,可以发现其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间有两个交点,即一年中被直射两次。 因此,冰墩墩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任一位置,都可以更大概率的等到太阳直射点的到来。 通过动画演示突破本节重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过 渡 观看微课视频 按照大家的小窍门,冰墩墩终于在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等到了太阳直射点,它好奇地向太阳直射点打听,每天这样一直跑,累不累呀,就不能停下来吗?太阳直射点摇摇头说,我也想啊,可是黄赤交角不让,什么是黄赤交角呢? 依托“冰墩墩”情境主线,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 解 概 念 观看微课视频 黄赤交角是指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赤道平面,同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当前的度数约为23°26′,同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一致。 正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就会发生移动,正是这种移动对地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探究。(播放相关视频) 利用动画和视频,突破本节难点。
小结 观看微课视频 总结本节课内容,点出重点
课后巩固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包括实践作业和巩固练习。
亮点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学案中多次使用二维码,学生可通过二维码了解拓展知识、参考答案等 2、通过“冰墩墩”问题情境及相关问题链的创设,推动本节课内容的不断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情感的升华。
反思 如果能够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