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22: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他决定从此远离陆地,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冯帆负罪逃离登山,后因机缘巧合而攀登海水珠峰,尽管成功登顶的可能性极小,但能因此而赎罪,所以不后悔。
B.“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然的坚定信心。
C.“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了登上峰顶的希望之火。
D.结尾“不管怎么样”颇有韵味,结合上文看,既蕴含了冯帆的“攀登”经历与内心的冲突,又体现了他此时的释然。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个过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作者想象丰富在行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前行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作者善于通过典型动作细节增强小说感染力,浪尖飞跃这一动作既体现了海水高山的特殊性,又赋予了登水山过程非凡的动感。
D.结尾处写冯帆在危险时回想起曾经攀登珠峰的经历并最终脱困,结构上前后呼应,同时传达出人不能被过去束缚的核心主旨。
3.小说开头段落(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7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2小题,60分)
《赤壁赋》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寄蜉蝣于天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耳得之而为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5分)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 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5分)
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 B、杯盘狼籍;如怨如慕
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驾一叶之扁舟;白露横江
8. 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5分)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而今安在哉
A、 ①③相同, ②④相同 B、 ①③相同, ②④不同
C、 ①③不同, ②④相同 D、 ①③不同, ②④不同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5分)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为国以礼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舍瑟而作
C.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异乎三子者之撰
D.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5分)
①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赤也为之小 ③可使足民
④鼓瑟希,铿尔 ⑤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⑥孰能为之大
⑦浴乎沂,风乎舞雩
A.①②③⑤/④⑥/⑦ B.①④⑦/②⑤⑥/③
C.①②④⑤/③⑦/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
1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5分)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
A.不吾知也 B.摄乎大国之间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为国以礼
1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同,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D.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5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5~16题。
赤壁
赵翼①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①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
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A. 首联写赤壁地势险峻,“扼”字突出战略要塞地位,“故”字富有深沉的历史感,起句自然,巧妙切题。
B. 颔联用典,化用曹操《短歌行》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C. 颈联意境凄清悲凉,将时间与空间对照,历史与现实对比,纵贯古今时代,表现出对山河遗迹的感喟。
D. 诗人将赤壁眼前之景与历史勾连,写景有虚有实,抒写了自己的“思古之幽情”,有鲜明的个人意识。
16. 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洞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弧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己的凄凉身世,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因到处碰壁,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对曾皙的述志不但盛赞,而且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为应对莫高窟不可逆转的衰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续利用和永久保存。和普通文物相比,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的数字化面临着诸多难题: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不仅前期需要采集海量信息,这些信息量之大让人难以想象,而且后期数据拼接、整合、存储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现实的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迎难而上,攻下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堡垒。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数字敦煌”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科学、完整、系统的敦煌石窟档案,而且“数字敦煌”的丰硕成果在考古测绘、美术临摹、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迄今已有近4000万用户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在线上游览敦煌。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数字敦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
A. 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不仅前期需要……
B. 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费孝通《乡土中国》)
C.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鲁迅《拿来主义》)
D.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郁达夫《故都的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所有令人羡慕的成就背后,都是不一般的自律。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不是一定要做什么( )的大事, ① 。刚开始自律的时候,可能会想要放弃,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因此拥有更多变好的机会。
自省乃一剂良药,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 ② 。在顺境时往往不自觉就会漂浮,不沉稳,这时要保持本心,不被环境左右。而逆境中的自省,是为了调整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然后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 )的事情,它应该是人生任何阶段都( )的一种好习惯。一个人如果不吃饭,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同样地, ③ ,精神也会迎来危机。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输入养分、增长见识,使得内心丰盈。
1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符合以上文段的内容?(5分)
A.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0. 在文段( )内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A. 惊天动地 一劳永逸 不可或缺
B. 惊天动地 一蹴而就 缺一不可
C. 触目惊心 一劳永逸 不可或缺
D. 惊天动地 易如反掌 缺一不可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写作(3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拟写提纲。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陈独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鲁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温馨提示:标题要精炼,开头要亮出中心观点,分论点拟写要写清楚切入的角度,结尾要深化主题。)
标题 5分
开头 5分
分论点一 5分
分论点二 5分
分论点三 5分
结尾 5分
语文答案
1 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但能因此而赎罪,所以不后悔”错误,文中说的是“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是登山梦想的超值满足而不后悔,不是“赎罪……不后悔”。
故选A。
2.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同时传达出人不能被过去束缚的核心主旨”错误,应该是传达出要想成功不仅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这一主旨。
故选D。
3.①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冯帆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后面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形成对照,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开篇点题,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为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提供背景空间。
③突出了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勇敢面对新挑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由前情梗概可知,冯帆本是一心要登山,可是因为“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他决定从此远离陆地,一辈子不登山”,可以看出冯帆因为内心的负罪感而躲避登山,而后文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前后内容形成对照,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冯帆由一开始躲避登山到后来攀登海水高山,这一过程也是冯帆战胜自身负罪感而勇敢面对新挑战的过程,所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作为开头的段落,先要考虑和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山在那儿”,由梗概“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和开头段“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可知,“山在那儿”的“山”就是指这海水高山,所以开篇点题,“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交代了这山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这就为下文的攀登提供了背景空间。
4.①作者在文中想象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
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亡的恐惧,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出人性之美。
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的事物,颇有诡谲意味;冯帆身上的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融合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壮观的诡谲。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题干中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评价之语,即“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由此可知,考生应该到本文找出“宇宙科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的表现,同时还要分析二者的结合。
从文中来看,海水高山的形成与外星飞船的入侵而引发海水的上升有关,如“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外星飞船”;接着文中写冯帆登上峰顶,因重力减小而遇到诸多困难,最终在这些困难之下成功登顶,这些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
接着找到“人性之美”。文章的主人公是冯帆,所以这“人性之美”自然是从冯帆的身上展现出来。文章主要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冯帆战胜了自身的负罪感,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展现出人性之美。
最后分析“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外星人”“外星飞船”等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宇宙科学之美借助这些神秘事物让文章有了诡谲的意味;而冯帆在登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也让登峰的过程显得壮观,两者的结合更是让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力量。
5 B解析:于:介词,在;A.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助词,的/代词,指清风。
6 D A西、东,名词做状语 向西、向东 B 东 名词做动词 向东行 C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7 B A斗牛 C茫然 D白露
8 B 第一句是状语后置句,第二句是定语后置句,第三句是状语后置,第四句是宾语前置句。
9 (1)何况我和你在江边砍柴打鱼,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驾着一艘小船,拿起葫芦做的酒杯相互劝酒。(“渔”“樵”各一分,“侣”“友”各一分,状语后置1分)
拿不完,用不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2分;“适”享有,1分;整体句意2分)
10 C A项,介词,因为/介词,用;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D项,连词,或者/连词,至于
11.B 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2.A A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13.C 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14.(1)(你们)平时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补充主语:你们(1分);居:平时(1分);知:了解(1分);句式:不吾知也(宾语前置)(1分);以:做(1分)
(2)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方:纵横(1分);如:或者(1分);为:治理(1分);比及:等到(1分);足:富足(1分)
C C.“颈联意境凄清悲凉”错,颈联以时间和地理自然成对,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境界辽阔。
故选C。
16. ①今昔对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借此表达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②以景结情。诗歌结束于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景象,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③尾联运用屈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今日经过赤壁,多少英雄已成陈迹,只有在明月照耀的江上,时时传来渔翁的晚唱。
①今昔对比。写三国鼎盛时期的骁勇善战的豪杰只存于人心,赤壁古战场已为历史陈迹,现在只剩明月高照、渔父吟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诗人写即目所见,着力于感怀三国历史,借此表达往事如烟、山河遗迹、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
②以景结情。诗歌尾联转入幽寂,回归现实,给人余味无穷之感,写江上明月高照,渔父自在吟唱,结束于这种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景象,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
③运用典故。尾联运用屈原《楚辞·渔父》中渔父的典故,与潇洒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也显得可怜可叹了。作者盛年退隐,甘愿从轰轰烈烈归于平淡安静,是对人生的彻悟,也是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借渔父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17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1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都是表示特定称谓。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引号表示反语;D.引号表示强调。故选B。
1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问我如何能做到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该句讲述的是清心寡欲的身心修养方式,与文段中自律、自省、学习的核心观点并无关联。故选C。
20.A
21. ①而是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②唯有定期自省才能处事有方③一个人如果不学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不是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知表达的是与前文相反的意思,且应用关联词“而是”衔接,故可填“而是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第二空,该段讲的是“自省”的作用和意义。而前文“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是填空处的场景条件。根据后文可知,无论处于何种场景中,都要积极自省,如此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因此可填“唯有定期自省才能处事有方”。第三空,该段讲的是“学习”的重要意义。根据前文“一个人如果不吃饭,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同样地”可知,此处讲的应是不学习的危害,故可填“一个人如果不学习”。
22 提纲示例1:
标题:时代青年当自强
中心论点:国之昌盛,在青年也。青年应……主动承担起振兴国家的大任。天行健,时代青年当自强。
分论点:①(时代青年,如日出之骄阳,朝气勃发;如初春嫩枝,蓄势待发;如将绽之花苞,一展即醉。……)时代青年,便是祖国明日之未来,是绘国家宏图的能手,更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是什么)
②时代青年,拥有过人的胆识,活跃的思维,为时代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什么)
③为此,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担起重任,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青年应努力汲取书籍的营养……青年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青年人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怎么办)
提纲示例2:
标题:舞动青春
中心论点:……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青春。青年者,当抖擞精神,舞动青春。
分论点①:青年者,当以敏锐活泼的生命,无畏挑战,实现自我的人生的价值。(怎么办)
分论点②:青年者,当借“犹新鲜活泼之在身”的美好比喻,诚于奉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怎么办)
分论点③:然而,……青年一代们,有些不仅不珍惜宝贵的青春,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反而是惰性散漫,玩物丧志。……(反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