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20: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浓硫酸稀释 D.测溶液pH
3.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锌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滴加洗洁精,漂浮在液面上的食用油可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B.二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危及生命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的稀溶液
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
B.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一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中都有OH-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一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一定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硝酸钾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8.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
D.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四处飞溅伤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先将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10.煤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对下列设施的腐蚀性较强的是
A.铜制塑像 B.铝制窗框 C.木质桌椅 D.柏油路面
11.CaO 的俗称为(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碱石灰 D.熟石灰
12.“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小
C.盐酸、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D.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二、填空题
13.已知98%浓H2SO4密度为1.84g/cm3,62%浓HNO3密度为1.14g/cm3;若要配制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溶液,则应将____(填化学式)沿玻璃棒缓慢倒入盛有_____(填化学式)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装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14.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铝 E.水 F.酒精 G.石油 H.煤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是_____
②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_____
③能产生酸雨的气体是_____
三、简答题
16.学用结合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约500mL的饮料瓶中加入2勺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在上述过程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
(2)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_____________
(3)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什么气体?______________
17.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_____;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则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_____;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_____。
四、实验题
18.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温度计
实验一:配制100mL 10%的盐酸(密度为1.05g/mL)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精确到0.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
(2)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
(3)混合配制。
实验二: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变化(△t)/℃ △t1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1)表中△t1的值为_____.
(2)试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图_____.
(3)根据所绘曲线分析,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mL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_____。
(4)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的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
横坐标及猜想理由:_____;
纵坐标及猜想理由:_____。
五、计算题
19.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2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2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A 7.B 8.A 9.D 10.B 11.B 12.B
13. H2SO4 HNO3 引流 搅拌
14. Ca 煮沸
15. D G A
16. )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因为生理盐水这种溶液具有稳定性 一氧化碳或 CO
17.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结构(构成)不同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8. 24.05 76.62 0 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横坐标为5;理由是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所需20%的盐酸的体积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大于18.2的值,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热量的最大值与原实验相同,此时实验总质量比原实验小,所以△t最大值大于18.2℃
19.(1)4
(2)解: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