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二)
(练习范围:第二单元)
一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6%)
花果山上有一仙石,与芝( )兰为伴,后迸( )裂,产一石卵,化为石猴。这石猴饮涧( )泉,与獐( )鹿为友,猕猿( )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二 、看拼音写词语。(10%)
dù jì jī è dū du shān gāng shēn qǐng
( ) ( ) ( ) ( ) ( )
zhē gài léi gǔ nà hǎn chā tú wěi qu
( ) ( ) ( ) ( ) ( )
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窗幔 藤蔓 蔓延 B.手杖 獐鹿 张开
C.忌讳 晦气 教诲 D.旖旎 涟漪 倚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照办 萎托 B. 紧急 寻思 C. 胸膛 武乙 D. 傍样 兼任
3.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榜文—公告 客官—顾客 B.驿站—招待所 印信—书信
C. 掌柜—店主 客舍—旅店 D.伙计—服务员 官府—政府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 )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 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A.显然 必然 既然 果然 B. 既然 显然 必然 果然
C.显然 既然 必然 果然 D. 既然 必然 显然 果然
5.对下列语句体现的人物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顾全大局)
B.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神机妙算)
C. (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忠厚守信)
D. 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勇敢无畏)
6.正确改编课本剧的步骤是( )。
A.根据课文,改编剧本→ 回顾课文,确定内容→分配角色,进行练习
B.回顾课文,确定内容→根据课文,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练习
C.分配角色,进行练习→ 回顾课文,确定内容→根据课文,改编剧本
D. 根据课文,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练习→ 回顾课文,确定内容
7. 下面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A.诸葛亮 B.吴用 C.贾宝玉 D.柳湘莲
8.下列哪个故事与《水浒传》无关 ( )
A.武松打虎 B.杨志卖刀 C.刘备三顾茅庐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9.下列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B.可以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时代背景理解。
C.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D. 遇到难懂的词句,可以直接跳过去,不用琢磨。
四、下面的句子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了诸葛亮的气概,请你试着用相同的描写方法写一个人。(2%)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
1. 《鸟鸣涧》中,用鸟鸣声来衬托山间幽静的诗句是“ , ”。
2. 《草船借箭》以“ ”为线索,按照 的顺序展开叙述。故事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故意刁难,要其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
,最后周瑜也不得不服输。故事向我 们介绍了 的诸葛亮,谨慎多疑的曹操, 的周瑜。
3. 《景阳冈》节选自《 》,故事按照“喝酒— 一打虎— ”的顺序讲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塑造了武松 的形象。
4.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除了上述两部书外,还有《西游记》和《红楼梦》,其中《猴王出世》选自《 》,介绍了石猴的来源;《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写的是 的故事。
六、阅读理解。(21%)
智取生辰纲(节选)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 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 ”那汉子道: “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 ”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 渴,何不买些吃 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 ”众军道: “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 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 般没气力的话来!”正在松树边闹边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 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 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 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人。你左右将至村里去卖, 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 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 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 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 前取出两个椰瓢来, 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 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 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 ”那汉 子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 们一瓢吃。”“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 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 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 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读短文中的“贩枣”“贩酒”,我知道它们的意思是 和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生辰纲”指的是 。(3%)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
问酒→ ( )→ ( )→下药
3.文中画“ ”的句子体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 )(2%)
A.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B.聪慧过人,未卜先知。
C.信守承诺,忠诚无二。 D.急功近利,刚愎自用。
4. “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 ) ( 多 选 ) ( 4 % )
A.事先准备好枣子,以配酒吃。
B .只卖给众军酒,而不卖给杨志。
C.巧扮枣贩,枣可下酒,载枣的车可运金银财宝。
D.被杨志怀疑酒中有药时,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演了一场戏,不露半点破绽。
5.书中卖酒人为什么刚开始不卖给杨志他们酒 为什么最后又卖了 (5%)
6.结合短文,说说梁山好汉是怎么把药下到桶里的。(5%)
七、习作与表达。(30%)
我们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书中的人物、情节会让你受 到触动。请你选择自己读过的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适当地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单元分层练习(二)
一 、zhī bèng jiàn zhāng mí yuán
二、妒忌 饥饿 都督 山冈 申请 遮盖 擂鼓 呐喊 插图 委屈
三、1.C 2.B 3.B 4.A 5.A 6.B 7.C 8.C 9.D
四、他简素朴实,身上穿着整齐的衣服,声音嘶哑却 饱含韵味,正方形的脑袋里积蓄着丰富的知识, 炯炯有神的眼中流露出真诚的目光。有时,鼻梁上挂着一副眼 镜 , 又为他增添了许多勤奋上进的色彩。满身的书卷气息,却不乏笑容与活泼。
五、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借事情发展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神机妙算嫉妒贤能
3.水浒传上冈下冈倔强豪爽、无所畏惧和勇敢机敏
4.西游记林黛玉和众姐妹在大观园中放风筝
六、1.卖枣卖酒唐、宋时期编队运送的成批生日礼物
2.买酒 喝酒 3.A 4.CD
5.欲擒故纵,因为杨志怀疑他酒里有药,所以他 故意说不卖了;后来又卖了,是因为已经达到 了激化杨志团队内部矛盾的目的,为了劫取生辰纲。
6.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 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 他们看着,好相信。然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 来,抖在瓢里,只当作走来饶他酒吃,用瓢去舀 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 夺来倾在桶里,药便下到了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