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6: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三)
(练习范围:第三单元)
一 、猜字谜。(3%)
1.三面有墙一面空, 一个小孩坐当中。 ( )
2.一阴一阳, 一短一长, 一昼一夜, 一热一凉。 ( )
3.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 )
二、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8%)
外甥打灯笼—— — — 无(吴)用
孔夫子搬家—— — — 名 (鸣)声在外
——有言(盐)在先 四月的冰河——
1.不管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马亮都是
2.周末小培和爸爸下棋, 一次也没赢,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真是
了。”
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
1.下列汉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休 刘 明 鸟 B.凤 凰 虫 星
C.花 供 简 堡 D.林 丛 清 国
2.下列汉字字体演变排序正确的是( )。
A.甲骨文一金文—小篆一隶书—楷书 B.甲骨文一小篆一金文一隶书—楷书
C.甲骨文一金文一隶书一小篆一楷书 D. 甲骨文—小篆一隶书一金文—楷书
3.下面是著名爱国志士方志敏写的一副对联,下列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
心有三爱, ;园栽四物,松柏翠竹白梅兰。
A.波含素影澄心镜 B.功德庄严耀宝月 C.奇书骏马佳山水 D. 成阴乔木天然爽
4.下面这段话说的是哪种字体 ( )
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现在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印章中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B.在字体演变过程中,大部分的象形字演化为形声字。
C.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甲骨文首次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
D.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意义 ( )(多选)
A.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B.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C.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D.有利于增强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 、综合性学习。(13%)
五(3)班开展了“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方法的是( )。(2%)
A.查阅书籍和报刊 B. 询问身边的人 C. 网上查阅 D. 去全国各地调研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请你将它们补充完整,并归类。(填序号)(6%)
(1)传说太子晋之子宗敬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
(2)历史名人;东晋著名书法家 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 》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宋朝王安石大力推行变法,富国强兵;唐代的 被誉为“诗佛”;清朝的 是第一个发现并研究甲骨文的人。
(4)在唐、宋、清等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少数民族汉化为“王”。
有关来源: 有关历史名人:
3.请你对上述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5%)
五、阅读理解。(34%)
(一)片段阅读。(16%)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灵动,特 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 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 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 时节雨纷纷” ;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
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7%)
A.慷慨时B. 春雨时 C. 喜悦时 D. 中秋时 E. 送别时 F. 激越时 G. 过年时
2.汉字的特点是( )(多选)(4%)
A.信息量大,远远高于拼音文字。
B.形声义俱全。
C.适合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D.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二)类文阅读。(18%)
汉字之美
汉字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 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 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 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 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 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灿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 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若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MTV 作品《创造》,用电脑 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万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 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 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可能是 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义真是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 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 而成了清新隽永的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
1.请仿照例子概括汉字形和义的特点。(2%)
例:汉字的音美: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
(1)汉字的形美: (2)汉字的义美::
2.短文写自己听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雨巷》的事,是为了说明( )(2%)
A. 只有下了功夫,才能让听者听出汉字的美。
B.汉字的发音变幻莫测,富含音乐性。
C. 朗读诗歌时,要讲究轻声、变调和抑扬顿挫。
D. 汉字的音乐美能够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
3.汉字的形美体现在( )(多选)(4%)
A.历代优秀的书法大家。 B.形形色色的美术字。
C.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 D. 在语言大师的手下变成不朽巨著。
4.谈谈你对“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的理解。(5%)
5.短文第五自然段说“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请你仿照第五自然段的汉字再写一个例子。(5%)
六、习作与表达。(30%)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不仅传承着中华文化,还沟通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与汉字 之间发生过什么令人难忘的事 请写一写你与汉字之间发生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
单元分层练习(三)
一 、1 .匹 2 . 明 3 . 府
二、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
全是输(书) 隔着门缝吹喇叭
咸菜烧豆腐 开动(冻)了
1. 外甥打灯笼 — — 照旧 (舅)
2.孔夫子搬家——全是输(书)
三、1.C 2.A 3.C 4.B 5.B 6.ABC
四、1.D
2. (2)王羲之兰亭集序(3)王维王懿荣 (1)(4) (2)(3)
3. (1)传说太子晋之子宗敬在朝中任司徒之职, 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 家”;唐宋等时期推行的政策,使少数民族 汉化为“王”
(2)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书法家王羲 之,变法家王安石,诗人王维,甲骨文发现 者王懿荣……
五、(一)1 .G B D E C F A 2.ABC
3.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 构和表达方式。
(二)1.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给人想象,奥妙 无 穷
2.D 3.ABC
4.只有真正热爱汉字并能深刻理解、准确 运用汉字的人,才能懂得汉字的内在神 韵美。
5. “休”:人倚靠在树旁休息的样子顿现 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