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9 10:3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目录
DIRECTORY
[课程标准]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 壹 章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第 贰 章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 叁 章 生产关系的变化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远古人类渔猎生活
古埃及人在田间耕作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远古人类渔猎生活,右图是古埃及人在田间耕作。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早期人类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对!采集渔猎和农业生产。那么,早期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过程如何?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状况如何?对生产关系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先后有哪两种主要的方式?其发展演变的表现和影响如何?
自主学习
1.采集渔猎
(1)时间:远古时期。
(2)表现: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原始农业
(1)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自主学习
(3)表现:
农耕业:①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②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业:①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②距今约7 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③距今约6 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图片情境
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
图片情境
骆马
绵羊和山羊
自主学习
(4)影响: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建造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图片情境
食物生产者
食物采集者
图片情境
古埃及太阳历
西安半坡遗址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有何共同点?其原因和表现如何?
自主学习
1.共同点:灌溉农业发达
(1)原因: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统治者重视。
(2)表现: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
图片情境
龙首渠
都江堰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何不同点?其表现如何?
自主学习
地区 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美洲
食物 生产 种植大麦、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 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自主学习
地区 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古代中国 古代希 腊、罗马 古代美洲
土地利用 ①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 ②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②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①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②古罗马长时期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和
家庭份地三类。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图片情境
古代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古代中国
图片情境
两河流城乌尔王陵镶嵌画
东汉牛耕图画像砖
图片情境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美洲
图片情境
古代雅典制作的瓶子
印第安人的农耕图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古代东西方耕作方式的差异
材料 在罗马帝国时代,来源于地中海地区的二田制已在高卢、不列颠部分地区实行,后来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制。与西欧不同,我国战国秦汉时代推广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后,直接过渡到轮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留下了当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氾胜之书》记有“区种麦……禾收,区种”,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
—摘编自卢锋《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
合作探究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差异:古代西方主要实行二田制和三田制的休闲农耕制;古代中国主要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
原因:古代西方地广人稀;古代中国人多地少,铁犁牛耕等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古代东西方农业和畜牧业比重的差异
材料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
——摘编自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
合作探究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东西方在农业和畜牧业比重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饮食文化的不同。
提示:差异:古代西方农牧并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不同: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古代中国则以植物性饭菜为主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1)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
(2)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
(3)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
(6)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
(7)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生产关系的变化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何变化?
自主学习
1.男子地位上升: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私有财产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氏族部落首领利用权势将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3.阶级国家产生:部落交战中的军事首领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不断加强。战俘变成奴隶,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出现;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
图片情境
氏族部落贫富分化
阶级国家的产生
合作探究
探究四 以唯物史观认识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磨制石器或弓箭等生产工具的大量使用,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增多,懂得了种植作物和饲养禽畜,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产生。男子的体力优势逐渐显现,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了剩余产品,氏族首领往往利用权势将其变成私有财产。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争夺财富的部落战争中,战俘往往被变成奴隶,氏族首领成为奴隶主贵族,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于是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国家应运而生。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思维导图
采集渔猎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原始农业(原因、表现、影响)
共同点(灌溉农业发达)
阶级国家产生
生产关系的变化
不同点(食物生产、土地利用)
男子地位上升与私有财产出现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