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女娲补天》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8 21: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5* 女娲补天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措、混”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难点:
能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远古时期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感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 深情讲述,引发兴趣。远古时期,世上一片荒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大战一场,水神共工一头撞倒不周山,那不周山原是根撑天的柱子。山一倒,天上出现了个大窟隆,洪水猛兽在大地上肆虐,人类面临着空前的灾难,是谁拯救了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2. 出示课题,了解女娲。(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2)引导交流:同学们了解女娲这个神话人物吗?你还知道她的什么故事吗?(预设学生可能知道女娲造人的故事,教师适时补充)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 第二步:展学要求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相机提示易错字音:“措、颂”是平舌音,“混”读四声,“杀”是翘舌音。 2.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引导: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述《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梳理故事内容。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第一、二自然段讲述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人类遭遇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第三、四自然段讲述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是故事的经过。第五自然段讲述了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重获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她的伟大功绩,这是故事的结果。 (教师相机概括,板书:天破地裂、捡五色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天地恢复平静)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感受神奇想象,发现创编方法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重点词句。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交流,补充评议:交流自己圈画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展学要求 集体交流,引导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故事的神奇。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基于文本基本信息,通过想象经历神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复现神奇,为故事内容的迁移和创生作好铺垫。 主问题2预设答案 预设1:①汇报:“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塞,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②引导梳理人们面临的灾难:天上——大窟窿,地上——深沟,洪水——喷涌而出,野兽——残害人类 小结:整个世界是多么可怕,人们的生活处境多么危险。谁能拯救人类呢? 预设2:①汇报:“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②引导想象:女娲是怎样想到用大乌龟的腿来撑天的?大乌龟究竟有多大?它的四条腿是怎样撑住天的?小结:乌龟的四条腿就撑起了人们头顶的天空,真是不可思议。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研读补白,创编故事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 聚焦女娲从各地捡五色石头的句子,引发创编话题。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当女娲看到人们生活在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时,她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事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可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女娲首先得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的石头。课文是怎么写她捡石头的?找到句子读一读。 (2)学生找到句子,自主朗读。 (3)引发创编话题:作者用了一句话介绍女娲寻找彩石的过程,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那么,女娲寻找五色石头会经历怎样的困难、怎样的波折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这处情节说清楚、说生动。 第二步:互学要求 2.搭建支架,想象女娲“从各地捡来五色石”的过程。(1)引导想象捡石头的地方:女娲从哪里捡来“赤”色的石头?从哪里捡来“青”色的石头…… (2)引导想象捡石过程中的困难:路途遥远、山高水深,天气多变、气候恶劣,妖魔和野兽的阻挠等。(3)面对不同的困难,女娲会做(说、想)些什么? 第三步:展学要求 3.尝试讲述女娲各地捡五色石的过程。(1)同桌交流,相互评议:哪些想象很神奇?(2)集体交流,引导补充情节、丰富故事:捡五色石用了多久的时间?五色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神奇之处?女娲为什么不用神力而是如凡人一般艰辛地捡五色石?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基于文本基本信息,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和点拨,带领学生进入寻找五色石的艰辛历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合理和神奇”之间激活思维和语用,搭建起思维和表达的支架,鼓励学生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 主问题3预设答案 捡五色石的过程漫长,时间久远,才能显示出女娲的精神可贵。 点拨:点石成金、飞天遁地固然轻松,但远不如凡人一般捡拾最珍贵的五色石材更有感染力。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4.总结谈话,扩展阅读关于女娲的其他神话 学法指导 1.谈话: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位重要的女神,关于女娲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阅读,定会发现更多的神奇。 2. 出示关于女娲的其他神话故事:《女娲斩康回》《女娲的传说》……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