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读通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法,让学生间接明白其中的道理,尝试着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让学生间接明白其中的道理,尝试着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己去书本上找,教师指导完成)
1.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 )、( )、( )、(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 )的语言,他说了( )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2.预设:父亲这样说,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而是从生长特点来进行对比,突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花生就是这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预设1: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预设2:不同点是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
(教师黑板板书:赞美 、 朴实无华、 默默无闻)
3.情景朗读,明辨道理。
(1)教师引读:品尝着花生、谈花生的段落。
(2)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学生交流预设:赞花生,谈做人。
3.理解句子。引导:年幼的“我”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是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不要只看重外表,要做有用的人。教师板书(做有用的人)
4.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 “只讲体面”好不好?
(就是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实质的人)
5.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父亲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是想强调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特点。)
【主题升华】
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花生的赞美,体现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突破重点,在读中引导学生先抓住关键词,读懂字面的含义,感受花生外表的朴实。再通过设疑“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吗?”引导学生在辨析中领悟父亲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只讲体面的人”“有用的人”这两个关键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体会作者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