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那个星期天
第2课时
作者是怎样表达“我”的心情的?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好批注。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精析文本,感悟内心
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收获。
满怀期待
动作描写
兴奋 急切
这个自然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是怎样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的?
将四个事例与课本插图上的四个场景一一对应,体会“我”的心情。
具体事例
焦急又无可奈何
语言+内心独白
越来越着急,不耐烦
这样“念念叨叨”的内心独白,其他自然段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焦急万分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光线渐渐暗下去,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期盼落空,心情沮丧
把心情融入景物中
找一找课文中其他运用这种方法的地方。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①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兴奋
惆怅 难过
沮丧 失落
③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动作描写
焦急又执着
作者通过描写“我”的动作、内心独白,把心情融入景物描写中,表现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焦急、惆怅,再到失望、沮丧的心情变化。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可以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小 结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对比体会
相同点:都使用了把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的方法,写出了真情实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通过连续提问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随着自己的连续提问,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侧重于在叙事中抒发情感,把人物的心情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表达情感,让读者随着事件的进程一步步感受人物内心的波动。
通过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进一步感受了“我”的心情变化,学习了三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比较了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想想自己有没有与文中的“我”类似的经历,回忆当时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