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表格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1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方体的体积表格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28 21: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整理数据、讨论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3.积极参与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总结公式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用40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不同长方体,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字母表达式,并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体积计算问题。
难点:发现不同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的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微课
学生:同样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40块。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铺垫
问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什么? 师:(出示1立方厘米)这是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多少?(出示由立方厘米搭成的两个立体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计量物体的体积? 师:如果要求这台柜式空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出示空调图)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求长方体的体积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计算长方体的的体积。(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复习体积的知识为公式的推导作充分准备。
问题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期待。
环节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用4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分别搭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下表。请同学们开始拼摆吧! 2.师:汇报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语言规范: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了几层。长、宽、高、体积各是多少?)教师结合学生拼摆演示过程填表。 学生按要求拼摆长方体,并填写表格 。
学生汇报:1号长方体:每排摆10个,说明长是10厘米,摆了4排,说明宽是4厘米。只摆了一层,说明高是1厘米,因为它是由40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摆成,所以体积是40立方厘米。 2号长方体:每排摆了5个,说明长是5厘米,每层摆了4排,说明宽是4厘米,摆了2层,说明高是2厘米, 因为正好是40个1立方厘米摆成,所以体积也是40立方厘米。3号长方体:每排摆了10个,说明长是10厘米,摆了2排,说明宽是2厘米,摆了2层,说明高是2厘米,它也是由40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摆成,所以体积是40立方厘米。4号长方体:每排摆了8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说明长是8厘米,摆了5排,说明宽是5厘米, 只摆了1层,说明高是1厘米,它也是由40个1立方厘米正方体摆成,所以体积是40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交流,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环节三:交流归纳
解释原理 1.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记录表上的数据,有什么发现?2.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图表,长方体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看看有什么关系?3.试着算一算。 师小结:果然如同学们所说:长方体的长乘宽乘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4.师:为什么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呢?师边演示边说明:长可以看出每排摆了几个体积单位。从宽可以看出摆了这样的几排,从高可以看出摆了几层,长乘宽就是一层的个数,再乘高就是体积单位的总个数,因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体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师:由此我们得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用字母如何表示呢?看书上如何表述的? 学生回答:体积都是40立方厘米 。
学生交流猜想: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学生回答10×4×1=40;5×4×2=40;10×2×2=40;5×4×2=40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 表示长方体的长,b 表示宽,h表示高,那么长方体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将具体的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的结合起来,逐步脱离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环节四: 巩固 练习 总结提升 要想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条件?1.出示例4,先来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最后注意带体积单位。)再实际算一算。
2.书上60页1-3 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长、宽、高 。
学生读题后交流:把长看成25,宽看成10,厚不变,估算出体积是26×10×6=150(立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24×12×6= 1728 (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回答。 通过练习突出重点巩固所学,同时 培养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新知进行全面地回顾、梳理,内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