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7:04: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雁归来》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自读课文,节选自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著作《沙乡年鉴》。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都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语言上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四篇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与科学。语文要素是:“科学思考方法”,包含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
《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作者看起来是在记录大雁在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而且形象地阐明了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了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本单元两篇教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学习也让学生对事理说明文的学习要点、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生初读课文后容易将其当成一篇介绍大雁生活习性的事物说明文,而对于传递的“自然共同体”的“大地伦理学”思想往往理解不到,思考还是浮光掠影,只停留在表面。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了解大雁的习性,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结合具体句子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圈点勾画,品味关键语句,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内容和拓展资料,理解作者的思想,树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教法】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资料助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幻灯片出示诗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流传千年的词句便是为大雁所作。相传元代词人元好问在汾河时遇到一位猎人,猎人带着两只死去的大雁,告诉元好问他遇到的奇闻——猎人本来确实用罗网捕捉到了两只大雁,但是雄雁用力挣脱罗网逃出,雌雁困在网中无法逃脱,雄雁徘徊在雌雁附近,不肯独自活命。当猎人将雌雁杀死后,雄雁哀鸣不绝,冲向高高的天空,然后倏然坠下,将自己摔死在地上。
元好问听到这个故事后被大雁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震撼,他从猎人手中买下了那两只大雁,把它们埋葬在汾河之畔,为它们垒砌了一座坟墓,取名“雁丘”,并写下了一首哀婉缠绵的词。
大雁除了具有忠于爱情的美好品德,还有其他的美好品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感受大雁带给我们的温情。
二、预习检查
1. 走进利奥波德
(1)了解利奥博德一生的学习工作经历;(学生默读)
1887年出生的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个天生热爱动物的人,从小他就喜欢观察户外生物。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他的祖父是出色的园林设计师,父亲是成功的桃木家具制造商,他从小在可以俯瞰密西西比河的大房子里长大。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十分宽阔,很多野鸭和野鹅迁徙时都必须经过这里,利奥波德小时候常在河滩边玩,好奇地观察河边的野生动物。
利奥波德很喜欢看书和思考,始终保持着观察动物的习惯,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到自己的日志上——这些看起来并不算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利奥波德把这件事坚持了一生。
(2)人们对利奥波德的评价;(全班齐读)
作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利奥波德提出人和土地是平等的,人应该尊重土地,而不应该以土地的征服者自居,否则对土地的掠夺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是利奥波德提出的这些论述,使得生态整体主义开始确立,对其后的生态文明构建做出了重大贡献,利奥波德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先知”。
2.读准字音
沼泽(zhǎo) 狩猎(shòu) 枯燥(zào) 香蒲(pú)环颈雉(zhì)
沙锥鸟(zhuī) 半蹼鹬(pǔ yù) 窥探(kuī) 凋零(diāo) 弥漫(mí)
雾霭(ǎi) 缄默(jiān)
3.理解词语
迁徙:迁移。 狩猎:打猎。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三、初读感知,知晓大雁习性
1.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填写“科学观察笔记”,了解大雁习性。
2.学法指导
如何准确圈画中心句方法指导:一看全段大意(围绕什么内容说的);二看句子关系(总分或分总);三看段首段尾(段首总说,段尾总结),(利用关键词句自己概括)
3.根据自学,交流分享“科学观察笔记”。
通过笔记梳理,明确说明顺序:从11月、3月、4月、5月份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雁归来的过程。
4. 品雁辨“文体”
本文既让我们知道了大雁的习性,现在让我们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题目,你会采取什么语气来读,有何不同?
PPT出示:
①述语气 ②祈使语气 ③感叹语气
师引导: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读,就能读出不同的情感。就像本文的文体,有人说它是说明文,有人说它是抒情散文,你认为呢?
(请大家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并分组探讨文体特征。)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温馨提示:我们小组认为这是一篇( )文。因为( )
如果认为是说明文,就从说明文的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如果认为是抒情性散文,就从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方面来分析。
明确: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标准,根据标准的不同,文体也会不同。总的来说这篇观察笔记不仅有一般说明文的准确严密,还蕴含了散文浓浓的深情。
四、品悟文中情感
1.文中富于美感的描写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老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一位学生起来朗读,其余学生思考发言)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大雁与栖息地的亲密,性情的热情、可爱,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学生发言后教师要求女生齐读,以诗歌的形式,注意表情微笑,语气柔和,语调轻松欢快。
(2)(PPT展示)
原 文: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姚锦镕翻译版:一落到水面,我们新来乍到的客人欢快地引吭高歌,溅起大片水花,好像要把冬天从脑海中驱除出去。
郭丹妮翻译版:一落到水面上,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扯着嗓子大声喊叫,好像在催促冬天赶快走吧。(学生对比思考两个句子)
明确:“触”字说明大雁对春的到来非常敏感,写出大雁归来时的喜悦兴奋的情感,也体现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客人”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热情欢迎大雁北归。
2.饱含情感的人称:
教师:利奥波德称自己是爱鸟者,爱到深处时,对大雁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他是怎么称呼大雁呢?
(1)请从文中找出并读读“我们”一词的语句,根据语境,体会作者的情思。
明确:我们的大雁、我们刚到的客人、我们的春雁
师引导:对,大家发现,称呼大雁为我们刚到的客人,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这是第几人称?体现了作者对大雁什么样的情感?其余的部分“我们的沼泽”“我们的农场”又有什么样的思想?
明确:文章字里行间不仅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表现出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也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切思考。
教师:实际上作者在文中还有多种情感,我们一起来发现一下吧。
3.文中作者还有什么样的情感:(分小组完成)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启程要再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对大雁的钦佩崇敬之情,勇往直前,钢铁一般的意志。)
(2)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猎枪。(对人类猎杀动物行为的愧疚。)
(3)1943年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对人类的不满。)
(4)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对大雁不幸遭遇的同情怜悯。体现了大雁注重感情。)
总结:这篇文章作者对大雁饱含深情。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地钦敬;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