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08:32: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一颗爱国忧民的心始终不悔,常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天下苍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悟这位诗人的情怀。
新课导入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作者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成都。
第二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
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写作背景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歌”
“行”都是乐曲的意思,都可以用来歌唱。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诗歌。
歌行体
诗歌体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háo
chóng
juàn
cháng
zhuǎn
ào
wéi

qǐng
qīn
sāng
shà

xiàn
朗读诗歌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wéi……所:被
“歌”指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
指可以入乐歌唱的诗。
题目的作用:
点明主要内容;点明体裁:歌行体
疏通诗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译文】八月秋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飘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飘飞得低的转着沉到池塘水中。
多层茅草。
挂着,挂住。
高。
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疏通诗意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狠心。
如此、这样。
喝止不住。
疏通诗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
阴沉迷蒙的样子。
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被子。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形容雨点不间断,
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战乱,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疏通诗意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我自从经历背井离乡、到处流亡的战乱,一直忧患焦虑,睡眠很少,如今又在漫长的黑夜,到处浸得湿淋淋的屋中,
如何挨到天亮呢!
疏通诗意
【译文】怎么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大大地庇佑天下间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贫寒的士人。
高耸的样子。
宽敞的大屋
遮蔽,掩蔽
通“见”,出现

满足,心甘
疏通诗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怒”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运用拟人,写出了秋风声势之盛,使人如闻秋风咆哮,形象生动。也表现了诗人受害之重和愁苦之情。
“卷”字比“吹”字好。形象地表现了秋风威力之大。
一系列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刻画了茅草乱飞的动态场面,渲染了凄冷的氛围,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惜和焦灼之情,为下文做铺垫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品读诗歌
诗歌前两句,诗人是如何描写秋风的?
正面描写:一个“怒”字运用拟人手法,从听觉角度突出了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形象地表现了秋风威力之大
侧面描写:”三重茅“从视觉角度体现茅屋受灾严重,飞、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侧面体现秋风之大。
品读诗歌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一诗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风卷茅(秋风破屋)
痛惜、焦急
品读诗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诗人当时49岁,用“老”来形容自己,说明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老无力、呼不得、叹息写出了是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困苦的现实
抱茅的原因:直接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穷困,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
深层原因: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也有可能是孩子调皮。
三叹国家: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何时战乱平息?
一叹自己:生活困苦:风吹屋破(老天无情毁屋),群童抱茅(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衷 )无处安身。
二叹他人:黎民百姓生活困苦。
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
表达方式:记叙
品读诗歌
群童抱茅只是顽皮而已,然而诗人却将孩童称为“盗贼”,还感到“欺”,是为了表达自己 因“老无力”而受到欺负的无奈、愤懑心情,并不是真的给抱茅草的孩童冠以“盗贼”的罪名。
如何理解诗人称孩童为“盗贼”?
品读诗歌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一诗节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群童抱茅
愤懑、无奈
品读诗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景物描写:描写了天色昏黑,大雨将至的景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渲染凄苦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悲惨、愁苦的心境;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
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而又突出强调地写出了被子的冷、硬、沉,表现了诗人家境的贫寒、处境的艰难,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长夜”一语双关:①因自己屋漏而觉得夜长;②也因国家政局混乱,人民生活困苦而觉得夜长。表现了诗人悲己忧国之情。
比喻,把雨比作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侧面表现了诗人家境的贫寒、处境的艰难,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
表达方式:描写、记叙
品读诗歌
“长夜沾湿何由彻”中“何由”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本诗节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何由”两字作诘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急切心情。
“何由彻”照应“未断绝”
破屋漏雨
忧思痛苦
品读诗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主旨句、直抒胸臆,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诗人从个人安居推及世间他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穷苦人的温暖。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
议论抒情
品读诗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运用什么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注意:最后一段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
品读诗歌
祈求广厦
忧国忧民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节内容,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品读诗歌
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诗句说明。
(1)年老体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穷困潦倒——布衾多年冷似铁。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合作探究
2. 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探究一: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想的是“大庇天下寒士”,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探究二:杜甫身居漏雨茅屋,却突发奇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是非常可贵的。
合作探究
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痛惜焦急;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愤懑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愁苦忧思;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坚定悲壮、忧国忧民。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
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 的风格。
3.结合本诗体会杜甫的诗风。
合作探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征夫》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你能说出杜甫诗歌中跟课文主题相似的一些名句吗?
拓展探究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首》)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苏联〕别林斯基
拓展探究
秋风破屋焦灼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夜雨湿屋忧思不绝


自己(现实)
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理想)
愿得广厦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白天屋外事
黑夜屋内人
写景叙事
直抒胸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记叙
抒情 议论
蓄势
陡转
中心:作者借写自己茅屋被风雨所破,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广居“大厦”,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结构梳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