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4.3地球绕日运动第一课时你注意过影子长短变化吗?
一天中人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观察杆影的发现探究1、一天中杆影有什么变化? 用准备好的火柴杆代表旗杆,手电筒的灯泡代表太阳,模拟太阳东升西落过程,将影子绘在铺在下面的白纸上。
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模拟,由实验现象讨论杆影变化原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解释。思考:杆影的长度和什么有关?一天中杆影最短是什么时候?此时的杆影朝什么方向呢?活动1一、一天中杆影的长度、方向的变化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正午;正北或正南3、杆影变化规律: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刚好相反。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12OAB∠1 > ∠2
OA < OB冬天中午夏天中午 思考1: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是一样的吗?南南北北冬天中午夏天中午 思考2:你观察过射入室内的阳光吗?从南面窗户直接射进室内的阳光,夏天与冬天比,哪个季节更深些?二、一年中正午杆影的长度、方向的变化 活动2:
利用桌上器材:火柴杆、地球仪、橡皮泥讨论设计方案。
观察:
A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
B 正午太阳高度角何处最大?1、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
2、正午太阳高度何处最大?ABCA点。影长为0A点。太阳高度为900结论:
1、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零。
2。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 三、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地轴倾斜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地球的公转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观测杆影的发现:
1、杆影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
2、太阳高度日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季节性变化:夏季比冬季大;
杆影夏短冬长
2)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地球自转产生地球公转产生正午杆影最短太阳高度最大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2、地球公转的周期:3、地球公转的姿态:4、地球公转的效应:自西向东约一年(365.2422天)呈倾斜状态(1)正午的太阳高度是随季节而变化;(2)四季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堂练习:1.杆影的长度和 与 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叫 ,简称 。一天中的
时候,即杆影朝着 时,杆影最 短。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填最大或最小)。 地面太阳光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正午正北或正南方向最大2、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 )
A、旋转的方向不同
B、自转和公转的时间是相同的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
是自转的结果D3、下图反应的是人影的长度与 有关,
当太阳位于 的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
,人影子最短。太阳高度B大4、 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
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
朝着 方向。B南方正北
5.如图表示北半球中纬某地在夏季和冬季的中午杆影,据图判断,其中A表示的是_____季中午理由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A夏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而变化,北半球是夏季大,冬季小。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教学内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3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②了解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了解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差异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
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规律。
⑵过程与方法:
①过实验、观察及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②掌握太阳高度角的测量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太阳高度角、地球的公转
②教学难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教学准备】
①白纸、手电筒、火柴、地球仪、橡皮泥。
②幻灯片。
【设计说明】
①学情分析:第三节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地球的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做其他的运动,引出公转的概念,也为后面昼夜长短和五带的划分打下基础。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一天中杆影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变化的原因可能就比较模糊。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从杆影的变化的实验来引出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②设计思路:通过实验来模拟一天中太阳的变化,从而观察杆影的变化。教学过程多采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作用共同提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评价过程注重个体,因材施教,褒奖推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1:我们在一章中学习了光的有关知识,谁能来说说影子的形成原理呢?
答: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挡而形成影子。
提问2:那你观察过影子吗?影子会变化吗?
放映日晷一天中的影子的变化
提问3:你发现了什么?猜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组讨论)
二、新课教学
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过程。
用准备好的火柴杆代表旗杆,手电筒的灯泡代表太阳,模拟太阳东升西落过程,将影子绘在铺在下面的白纸上。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模拟,由实验现象讨论杆影变化原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解释。
活动思考题:
A:一天之中杆影的长度,方向如何变化?
B:什么时候杆影最短,方向朝哪里?
C:杆影的长度与什么有关?
活动总结:
一天中之中正午杆影最短,朝正南或正北。
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
杆影长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大时杆影短,太阳高度角小时杆影长,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由小变大再变小。
提问: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都一样的吗?
放映书本图4-11和图4-12
思考:那幅图代表中午的太阳光照射情况?那幅图代表冬天中午的太阳照射情况?
小结: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变化(北半球是夏季大,冬季小)。
活动:利用桌上器材:火柴杆、地球仪、橡皮泥讨论设计方案学生实验。老师对学生设计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出正确方案并出示实验要求:
观察:A火柴杆的影子何处最短?
B 正午太阳高度角何处最大?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及本组心得,证实猜测。
实验总结:1、正午太阳高度角会随季节变化(北半球是夏季大,冬季小)。
2、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从而导致杆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思考:太阳高度角季节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答:地球的公转。
读图并放映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
小结:1、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2、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课堂小结:
杆影的长短跟太阳高度角有关,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不断地在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和地点的变化也不断地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而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由于太阳公转。
四、课堂练习
1.杆影的长度和 太阳光 与 地面 的夹角有关。这个夹角叫 太阳高度角 ,简称 太阳高度 。一天中的 正午 时候,即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 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最大 (填最大或最小)。
2、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 D )
A、旋转的方向不同
B、自转和公转的时间是相同的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五、板书设计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一、一天中杆影的长度、方向的变化(自转)
1、正午最短,正南或正北
2、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3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一天中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
二、一年中正午杆影的长度、方向的变化(公转)
1、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
2、太阳高度角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地球的公转
1、自西向东
2、地轴角度不变,北极指向北极星
3、公转一周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