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9课
新课导入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雪夜访普图》
【你知道吗】赵普给了赵匡胤怎样的治国方略?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大宋“荣·辱”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课程内容
COURSE VONTENT
防弊之政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新弊渐生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解弊之法
王安石变法
循弊偏安
南宋的偏安
防弊之政
【学习聚焦】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成功的维护了政权的稳定。
“立整弊之法”
一、防弊之政——防藩臣
◎上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宋史·职官志》
文官出任各州知州;增设通判,彼此牵制;增设路,设“四监司”,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军事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定期换防
夺其权(行政)
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军政)
防藩臣
文臣、通判分其权;釜底抽薪制钱谷;强干弱枝收精兵
二、防弊之政——防权臣
防权臣
二府三司化相权
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在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合作探究】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 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唐:决策流程分权;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进一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权力;
但分割过细,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三、防弊之政——防武将
防武将
重文抑武 大兴科举
【史料阅读】阅读材料,概述宋初“重文抑武”的主要举措。
《神童诗》(北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清]秦缃业《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制度一: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文臣领兵;崇文抑武,以文治武。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杯酒释兵权
更戍法
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有握兵之重 无发兵之权
三、防弊之政——防武将
防武将
重文抑武 大兴科举
【史料阅读】阅读材料,概述宋初“重文抑武”的主要举措。
制度二: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与士人地位 。
◎宋太宗在位21年(976-997 )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1022-1063),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又四千五百十七人。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取士名额增多 文官队伍庞大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吸取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四、防弊之政——作用及影响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史料阅读】阅读教材P50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宋初加强专制集权的特征及影响?
◎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水心集》
特征(1)分割权力,强化皇权。(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除旧弊
生新弊
新弊渐生
【学习聚焦】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
“积贫弱之危”
新弊渐生——“积贫弱之危”
1.边防压力
积弱,外难御辽夏虎狼之师
◎(宋辽)澶渊之盟:
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宋夏)庆历和议: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思考点]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新弊渐生——“积贫弱之危”
2.财政危机
积贫,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
三冗危机
【冗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不断扩大科举规模等。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募兵“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岁币”“岁赐”等。
◎1065年(英宗治平三年),朝廷的收入达到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十贯,而收支相抵尚亏一千五百多万贯。
——据《宋史·食货志》
新弊渐生——“积贫弱之危”
扩大科举规模
增设官僚机构
积弱
政治危机:冗官
行政效率低下
养兵募兵
扩充军队
军事危机:冗兵
多而不精
财政危机:冗费
养兵养官战争赔款
积贫
军权分散
军队战斗力低
战辽、西夏多败
“三衙”分权
更戍法
[想一想]祖宗之法以“防弊”为核心,而弊端如此凸显,何为当务之急?
“积贫弱之危”——三冗两积
解弊之法
【学习聚焦】王安石变法取得一些成就,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力图挽狂澜”
一、王安石变法——内容举措
【富国之法】
官府向农民提供贷款(青苗法),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市易法、均输法),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强兵之法】
对农民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兵农合一”(保甲法);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培养变法人才
“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
根本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
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基本原则
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
▲王安石
二、王安石变法——作用及评价
【学思之窗】参考教材P52材料,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最终又为何失败?
◎熙宁三年的八月, 宋神宗告诉司马光说:“青苗有显效”。譬如元丰六年发放的青苗钱是1000万贯石匹两, 收回的数字是1400万贯石匹两,收取利息近400万贯。 ——《从青苗法看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和效果》
◎青苗法……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手续还麻烦,给衙役交“好处费”,各地定下贷款指标,硬性摊派。
——《帝国的惆怅》
进步性
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
局限性
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加重人民负担;
指导思想上偏重于开辟财源,为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收入,往往采取强制手段,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过于急进。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利益,遭激烈反对
失败的主要原因
北宋灭亡
▲反对派司马光
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
启用旧党司马光等人,旧党尽废王安石新法,打压新党人士;
此后,新党与旧党轮流上台彼此争斗,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积弊难返
变法失败,北宋丧失一次自我调整的大好机会,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国势日衰。而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迅速壮大,终于酿成“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循弊偏安
【学习聚焦】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
“临安只稍安”
北宋灭亡与南宋建立
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一、宋金的和战——绍兴和议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
二、宋金的和战——岳飞抗金
【合作探究】议和之后宋高宗和秦桧为何还要杀害岳飞父子?
◎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诸将,重用奸佞,而这种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宋高宗对主战派将领们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的主张极其反感,他怕钦宗回来夺了他的帝位……在抗金的战争中,高宗更是对将帅严加控制,生怕他们“张皇事势”,“却致引惹”,而甘愿放弃胜利成果,与金议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提示 宋高宗为了限制武将,重建重文抑武秩序(祖宗之法);打击主战派,实现与金议和需要;其他:高宗一贯投降政策;对迎会宋徽宗宋钦宗主张的反感等。
三、南宋偏安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节内容小结
巩固练习
1.(2020年12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5)北宋初期,统治者在地方设“四监司”,又在州一级增设通判。这样做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节约财政开支 D.减少决策失误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又在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四监司”和通判的设立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与节约财政开支无关,排除C项;减少决策失误是中枢机构的职责,排除D项。
巩固练习
2.(2022·江苏镇江高一期末)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 )
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 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
C.辽获得财富有利经济发展 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辽宋“开展互市贸易”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来看边境的和平会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要求从“统一多民族国家”角度而不是军事的角度,排除A项;和约使边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跟北宋统治危机加重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看而不是从辽的角度看,排除C项。
巩固练习
3.(2022·安徽蚌埠高一期中)“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解析 根据题干中王安石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所间隔的时间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变法有些操之过急,会导致广大百姓难以接受,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B正确。
巩固练习
4.(2022·江苏高邮高一期中)“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军队先后取得了顺昌、郾城、柘皋等战役的胜利。但此时,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这一史料可以佐证( )
A.绍兴和议是双方力量趋于均衡的结果
B.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集团无能的结果
C.南宋前期失利与高宗的投降路线有关
D.南宋崇文抑武的国策已经发生了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金军再度南侵,受到南宋军队的重挫”“南宋尚不足以打败金国”可知,此时南宋与金力量趋于均衡,南宋无法打败金国,于是主动向金求和,双方订立绍兴和议,故选A项。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