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白宫于翌年元旦就向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其时中国依旧山河破碎,大半国土为日本人所占领。突然而成“四强”,即令胡适亦不大相信,他在当日的日记中记述此事,特意在“四强”上加了引号。美国此举( )
A.是中国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B.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 D.是美国积极参与二战的表现
2.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由此说明,抗战期间中国( )
A.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B.加快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扭转了近代以来的贸易逆差
3.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事实证明( )
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
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 D.法西斯主义就是世界大战的罪魁
4.1945年2月,为了促使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英美苏三国缔结了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密约内容共有三条:1.“保存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边疆”;2.“恢复曾在1904年由于日本各种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所有的权利”,包括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与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租借旅顺为军港,保证苏联在中东路、南满铁路的利益;3.“将千岛群岛归还苏联”。该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5.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们普遍对一战的损失与流血记忆犹新,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表露同情,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以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要求。这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 )
A.法西斯主义的盛行 B.反战运动高涨
C.放弃大陆均势政策 D.实行绥靖政策
6.关于图中“1937年波兰边界”“1945年波兰边界”及其变化,下列各项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937年,德国入侵,波兰失去西部领土
B.1945年,波兰战胜德国,占领东普鲁士
C.波兰在苏联支持下建国,扩大领土面积
D.波兰边界变化折射出大国间的战略博弈
7.有学者认为,英国对日政策在七七事变后由绥靖政策转变为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但事实上,1938年英国向日本的出口物资中军用物资占17%,其出口总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0.79%,而这期间英国却拒绝向中国提供财政援助。英国的做法是为了( )
A.避免战争形势恶化 B.联合美国引火苏联
C.维持亚洲均势局面 D.通过妥协保全自身
8.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承诺以政治、经济、军事手段相互协助。1941年德国三次调整对日政策:3月要求日本在远东进攻英国;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1月又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德国调整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是( )
A.扭转日趋被动的战争形势 B.阻止反法西斯大国走向结盟
C.拉拢日本防止轴心国分裂 D.德国对本国现实利益的评估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只坚持了40多天,就“火速”投降了。史学家们也把法国的投降称为"光速"投降,法国不仅"整整打没了一代人","历史因素也从冥冥之中注定了法国的战败"。这表明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绥靖政策 B.军事思想落后
C.源于一战后果 D.对德估计不足
10.二战期间,罗斯福认为:日本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失去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资格,唯一真正的东方大国就是中国了……因而,如果要确保远东稳定的话,任何安排都得以中国为中心来进行。这一论断说明( )
A.中美同盟关系的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
C.中苏间关系已经破裂 D.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11.1940年,日本法西斯怀着“不要错过末班车”的趁火打劫的心情,以为天赐良机已到,正式决定南进。这里的“天赐良机”指( )
①英国受制于不列颠之战②法国沦陷,最终败降
③美国谋求欧洲集体安全④苏联在苏德战场初期的失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图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
A.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沦为大国争霸工具
13.下图是一幅苏联漫画,讽刺了慕尼黑阴谋,图中旗子上写的是“去东方”。这表明英法( )
A.牺牲了他国保全了自己 B.准备联合德国进攻苏联
C.深受传统意识形态影响 D.用妥协手段延缓了战争
14.1934~1935年,欧洲外交舞台非常活跃(如下表所示)。以下外交活动( )
1934年8月 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署《巴尔干公约》,相约在受到进攻时相互援助
1934年9月 由法国倡议,国联成员国联合发电邀请苏联加入了国联
1935年4月 英国、法国、意大利建立联合阵线,相约一致行动
1935年5月 法国和苏联签订《法苏互助条约》,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苏捷互助条约》
A.强化了巴黎和会勾画的安全格局 B.暂时缓和了欧洲国家的紧张关系
C.表明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 D.反映出苏联的国际环境显著改善
15.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正式将"集体安全"作为外交政策,强调"安全不可分割",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旨在( )
A.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 B.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C.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 D.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期盼已久的国际形势大变动来临了,由于远东战场的存在,蒋介石坚信美国援华抗日政策会更加积极,所以蒋介石便趁机向美国借款5亿美元。蒋介石在借款的要求里表示,这笔贷款不可以附带任何条件并且贷款解决的不仅是中国的军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正如他所强调,“所拟借之款全在友邦表示对我信任,所以不能有任何之条件及事先讨论用途与办法,”否则,“恐失盟邦互助之感情。”对于中国这一贷款请求,美国认为在现在局势下,支持中国继续抗日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毫无条件的借款以及中国并没有拿出具体借款方案和不让日后美国干涉借款用途表现的并不那么情愿。中美之间经过几番讨论,最后美国决定贷款给国民党。毫无限制的五亿借款在中美外交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摘编自李丽军《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影响。
1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日本独霸亚洲的野心急剧膨胀。8月制定“大东亚共荣圈”计划,9月,出兵北印度支那,与德意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矛头直指美国,日美关系处于崩溃边缘。1941年2月,罗斯福与日驻美大使会晤,“目的是想鼓励日本政府与美国会谈”;日美两国“在(1941)年初都做好了进行一轮谈判的准备以解决这场危机”。1941年4月,双方同意以《日美谅解方案》作为基础,日美谈判正式揭开序幕。5月,日本对谅解方案作了重要修改,修正案要求美国作出更大让步,对美国的要求和原则置之不理。7月2日,日本作出南进第一决策,24日日军出兵印支南部,同日罗斯福下令对日进行经济制裁,26日宣布对日实行全面禁运,29日,日美第一阶段的谈判宣告破产。
——摘编自张秋生《1941年的日美谈判与太平洋战争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1年日美谈判时的国际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美谈判破产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认为德国的扩张是有限度的,和平是可以维持的,德国的扩张是可以满足的,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安抚德国,对德实行了绥靖政策。英国多方面压制法国,破坏了法国的同盟体系,削弱了法国的办量。同时,在与苏联谈判过程中,英国缺乏对谈判的准备和与苏联联合的诚意,对苏联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英国担心苏联趁机扩张,导致英苏之间的谈判失败。
——摘编自李怀顺《论英国绥靖政策的错误和教训——兼论二战的不可避免》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党中央、毛主席迅速作出了反应。1941年6月23日,政治局紧急召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主席起草的一份决定《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会议谴责了法西斯侵略,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我党呼吁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
——摘编自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增订本)》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举是首次由中国最高立法机构以立法形式设立,通过举行国家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摘编自张俊《国家公祭日——不能忘却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取的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并说明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全球治理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全面爆发前,纳粹德国在欧洲大肆扩张,使德国版图迅速扩大。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德国的扩张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中国成为四强之一,说明中国抗战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肯定,使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由题意,美国支持中国的四强地位,是基于美国的国家战略,为了鼓励中国抗日以减轻其压力,不是“必然结果”,排除A项;1942年初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排除C项;美国称中国为‘四强’之一,不能说明美国积极参与二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可知,抗战时期中国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物质支援,A项正确;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抗战时期中外贸易的信息,无法得出扭转近代贸易逆差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的态度,英法对德的态度,苏联的态度等都加剧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B项正确;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属于绥靖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日本,也没有体现他们的经济困难,排除C项;材料是主要大国逃避责任,不是法西斯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1.‘保存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边疆’;2.‘恢复曾在1904年由于日本各种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所有的权利’,包括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让与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租借旅顺为军港,保证苏联在中东路、南满铁路的利益;3.‘将千岛群岛归还苏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会议地点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位于东欧,B项正确;西亚、北非和东亚均不是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地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人们普遍对一战的损失与流血记忆犹新,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表露同情,英国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可知,当时的英国国内和平主义思想泛滥,对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认识不清,英国政府对法西斯独裁者也采取纵容绥靖政策,D项正确;英国国内并未盛行法西斯主义,排除A项;当时的英国倡导和平主义,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排除B项;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德国入侵,波兰失去西部领土,1945年,波兰战胜德国,占领东普鲁士,波兰在苏联支持下建国,扩大领土面积,体现了大国间的战略博弈,D项正确;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排除A项;1945年,波兰利用苏军挺进东欧有利条件,解放全国,并不是其自身战胜德国,占领东普鲁士,排除B项;因两极对峙,波兰领土总体西移,并未扩大领土面积,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日政策......转变为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但1938年英国向日本的出口物资中军用物资占17%......却拒绝向中国提供财政援助”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英国并未真正地援助中国抵抗日本,这实际上是绥靖政策的延续,说明英国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实行保全自身对日妥协的政策,D项正确;英国的妥协政策纵容日本的侵略行为,恰恰会使战争形势恶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与苏联,排除B项;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亚洲局面已失衡,纵容日本略侵行为只会加剧局面失衡,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期间,为取得欧洲战场的胜利,德国调整对日政策,因此其出发点是德国对本国现实利益的评估,D项正确;德国政策的出发点不可能站在日本的角度,排除A项;德国的目的是分散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力,以保证其在战争中的地位,排除B项;当时德国和日本都属于法西斯国家,不需要拉拢日本,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是主战场之一,战死的精锐很多,这就是法国在二战之后迅速败亡的历史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这些原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国应当在战后远东政治格局中占据中心地位,结合所学,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是罗斯福在考虑战后秩序时重视中国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罗斯福对战后远东国际秩序的设想,仅凭此不能得出中美结成同盟,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罗斯福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二战期间美、苏、中是战时同盟,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且材料不涉及中苏关系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在二战中,不列颠之战和法国沦陷都出现在1940年,这一年英法两国都在欧洲和德国法西斯作战,因此无暇顾及亚太地区,日本法西斯则趁此机会“南进”,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1940年二战已经爆发,美国不可能在这一年谋求欧洲集体安全,③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45年”及漫画规则“所有玩家一起玩,但不能因此限制玩家各自风格”并结合战后联合国建立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得出英国人想通过漫画揭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依然把各国自己利益放在了首位,反映出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问题,排除B项;漫画无法揭示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排除C项;漫画没有涉及大国争霸,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十月革命后,英法等西方世界与苏俄(联)的意识形态斗争始终存在,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英法企图通过牺牲他国利益满足德国欲望,从而达到祸水东引的效果,C项正确;慕尼黑阴谋确实用妥协手段牺牲了他国利益,但并没有保全西方世界,排除A项;准备联合德国进攻苏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也没有起到延缓战争爆发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战争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时欧洲很多国家都在通过订立和约或者联合阵线的方式构建联合体。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种国与国之间的结盟明显是为了战争做战备,说明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C项正确;巴黎和会后并没有构建起稳定的安全格局,1934~1935年,欧洲外交舞台的活跃也表明这一格局濒临瓦解,排除A项;这些外交活动加剧了欧洲国家的紧张关系,排除B项;这些外交活动并不能说明苏联的国际环境显著改善,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可知,1933年,针对法西斯势力的不断崛起和扩张,苏联寻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来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保证苏联的国家安全,C项正确;打击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苏联是计划经济,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排除B项;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苏联阻止的法西斯的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原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战中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蒋介石政府的积极争取。
(2)影响:增加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合作,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压力;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答出四点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期盼已久的国际形势大变动来临了,由于远东战场的存在,蒋介石坚信美国援华抗日政策会更加积极”可得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根据材料“毫无限制的五亿借款在中美外交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可得出二战中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内容可得知蒋介石政府的积极争取也是美国对华援助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的美国对华援助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也有关系。
(2)影响:根据材料“这笔贷款不可以附带任何条件并且贷款解决的不仅是中国的军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可得出增加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根据材料“恐失盟邦互助之感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合作,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根据材料“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可得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华援助在增加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压力,进而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7.(1)国际形势:德国对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控制;德意与英国在北非展开拉锯战;中国战场上中日双方相持;日本对印度支那南部侵略;日美关系恶化。(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日本在谈判中要价太高;日本对印度支那南部侵略;美国对日本经济制裁;日美双方国家利益矛盾加剧。(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国际形势:根据材料“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对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和控制;根据材料时间“194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与英国在北非展开拉锯战,中国战场上中日双方相持;根据材料“7月2日,日本作出南进第一决策,24日日军出兵印支南部”可知日本对印度支那南部侵略;根据材料“同日罗斯福下令对日进行经济制裁,26日宣布对日实行全面禁运”可知日美关系恶化。
(2)原因:根据材料“5月,日本对谅解方案作了重要修改,修正案要求美国作出更大让步”可知日本在谈判中要价太高;根据材料“7月2日,日本作出南进第一决策,24日日军出兵印支南部”可知日本对印度支那南部侵略;根据材料“同日罗斯福下令对日进行经济制裁,26日宣布对日实行全面禁运”可知美国对日本经济制裁;结合所学可知日美双方国家利益矛盾加剧。
18.(1)政策:英国对德妥协退让,实行绥靖政策。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削弱了法国同盟体系的力量;英苏之间更加不信任。(任答两点即可)
(2)态度:中国共产党呼吁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构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的做法,谴责了法西斯侵略,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3)面对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要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精神,反对霸权主义;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一点即可)
【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对德实行了绥靖政策”可知,英国对德妥协退让,实行绥靖政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根据材料“破坏了法国的同盟体系,削弱了法国的办量”可知,削弱了法国同盟体系的力量;根据材料“英国担心苏联趁机扩张,导致英苏之间的谈判失败”可知,英苏之间更加不信任。
(2)态度:根据材料“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一切力量须集中于反对’法西斯奴役”可知,中国共产党呼吁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构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影响:根据材料“我党呼吁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做法,谴责了法西斯侵略,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3)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面对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要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精神,反对霸权主义;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1)变化:在西部,德国占领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莱茵非军事区;南部,德国吞并了一战后独立的奥地利;东南部,德国占领了一战后归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德国还占领了一战后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捷克,并把斯洛伐克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2)影响:使苏德关系更紧张,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与英法更加互相不信任;使德国的欧洲邻国受到威胁,与德国的关系紧张;使英法与其它国家的互信遭到破坏。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可知,在西部,德国占领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莱茵非军事区;南部,德国吞并了一战后独立的奥地利;东南部,德国占领了一战后归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德国还占领了一战后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捷克,并把斯洛伐克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使苏德关系更紧张,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与英法更加互相不信任;使德国的欧洲邻国受到威胁,与德国的关系紧张;使英法与其它国家的互信遭到破坏等方面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