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长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长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22 14: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江(2课时)
主备人:王士亚(枣庄市23中)
课前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重点识记课下注释的生字词及文中的四字成语。
相关课程标准: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镜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4.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评价任务:
1. 结合背景资料,领会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文中写“长江的黎明”与作品所歌颂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3.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第一课时
一、感受长江文化
才艺展示——“长江”诗句知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诗句接龙。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补充有关长江的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学生活动:齐读诗句。
教师:长江它奔流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也有一篇写《长江》的散文诗。非常具有时代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读。
板书: 长 江 郭风
二、读《长江》美文,文当美读
第一步:读准,读顺。
检测预习,掌握生字音生词义。
1.听写生字 (听写完毕,播课件校正 )
浦(pǔ)口 曙(shǔ)天 吹拂(fú) 舢(shān)板
驳(bó)船 堆栈(zhàn) 穿梭(suō) 粼粼(lín)
瑰(guī)丽 千年万载(zǎi) 哺(bǔ)育 湖泊(pō)
2.解释词语。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教师指导在准确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第二步:了解文章体裁,读出文章之美。
课件出示: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它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教师指导:结合散文诗的特点,朗读时要注意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声音的抑扬顿挫,把握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变化,还要注意读出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感情美。
要求:
1.读准字音,能流利地朗读整段或整篇文字,不加字,不漏字。
2.注意把握轻重读及停顿。
3.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朗读,能体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反复朗读。
三、明《长江》主旨,文当通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相信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获,为了更深入地解读课文,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
(一)作者、写作背景简介
(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
郭风:1917年生,当代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生在书上画下重点部分。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学生谈谈了解写作背景后的感受,为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做准备。
(二)通读全文,找出主旨句。
学生积极发言,确定并齐读主旨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四、说《长江》内容,文当精读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可看出来?
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言之成理即可。
2.你认为本文可以划分几部分?
1——2描写长江美景
三部分 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3.重点探究:
①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因为文中写的是新中国诞生不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而长江作为母亲河是祖国的象征,长江的黎明就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
不是。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祖国新时代的象征。
②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明确:我们的民族是古老的,因为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民族焕发了青春。作者对此变化充满着兴奋和激动。文中强调“古老”,意不在“古”而在新生,突出的不是历史,而是今天的时代。
五、归纳主旨
本文以富有激情的诗的语言描绘了长江江面及两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繁荣景象,歌颂了长江对祖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积极热情创造创造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流露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六、布置作业:
了解更多祖国建国初期国家建设的资料,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要点
二、品《长江》语言,文当细读
(一)细读课文,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品表情达意时所用的词句有什么特征,试举一例。
词句中有拟人意味,包含欢快、激情的气息和意蕴。
比如: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加点的两个词本是描写人的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面貌的,在这里,作者用这两个词富有创造性地写出长江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情景,作者被这样的情景感动了,愉快激动兴奋的内心感受溢于言表。
请同学们再品味其他类似词句,交流感受。
(放映课件)
2.作品中用到哪些修辞手法,作用如何?
文中主要使用了比喻、拟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可以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使用排比、反复,能增强语气,加强气势。特别是反复的使用,使行文更具有诗的意蕴,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一种反复歌吟流畅抒情的节奏之美,旋律之美,一唱三叹,是一种情感的强化。
(放映课件)
(二)自主研读,说说自己在学习语言方面的收获。
1.研读课文,圈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写出你的赏析。
2.交流展示,在小组和班级交流收获。
3.拾遗补漏,重点提示与讲解。
⑴体会“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中“醒”的妙处。
明确:运用拟人手法,把长江当作人来写,让人读来有亲切之感。
⑵下面一段话中的“不止是”能否去掉?为什么?
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止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止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明确:不能去掉。“不止是”表示除了这些景象,还有很多其他景象。运用排比,写出了目不暇接的视觉感受和内在的情感兴奋。
三、小结: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要求:结合所学课文,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想法,然后在班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
1——2描写长江美景
《长江》 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思路明确,从朗读到内容,到语言,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重点突出,问题设计合理,答案明确,对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实用性。
缺点:
1.对于学生的活动设计不够突出,形式上存在不确定性,对教师来说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于学生可能缺乏一定的指导性。
2.两节课的时间安排也许有紧有松,有失平衡。
使用建议:
1.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时间,灵活掌控,第一节进行慢,可以调到第二节。
2.对于学生的活动形式,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