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正气盈天地 碧血丹心满乾坤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我的解读】
“孤忠祠下拜冠裳,北望燕云几夕阳。庙食不惭专俎豆,路碑留得好文章。江山有色长灵秀,草木无知也感伤。百十年前双眼孔,几人生死为纲常。”
此诗是明朝嘉靖状元杜大钦的怀人之作,他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咏怀的就是文天祥——一个活了七百七十七岁的铮铮铁汉。这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凄凄惨惨的历史中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南宋王朝已经危在旦夕,他原本以为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古历1282年十二月初九,阴冷刺骨,年仅47的他在这一天化作带血啼鹃飞向永恒。
他虽出身状元,但所传诗作并不算丰。可他在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丁洋上的那首绝唱,却足以使他在诗坛无人能望其项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沦为阶下之囚,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元军本是要他写劝降书,谁料他一腔忠烈落纸化作绝响的黄钟大吕。写成了这首感天动地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这是一个忠臣孤子用碧血丹心谱写而成的人间绝唱。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度过了四年。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盈天地,确实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零丁洋》是这一单元的一篇主读课文。我想编者的用意是在提醒我们除了要掌握诗文内容,还要理解和学习作者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识懂诗人。
2.表情朗读默全文。
3.分析技巧和手法。
4.弘扬精神铸忠魂。
【评价任务】
1.通过默写检查记诵情况。
2.通过提问培养答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篇正气文
师生对话导入:
师:有一首题为《扬子江》的绝句,诗云: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他为什么一心向南呢?
生:南方有他的亲人、家乡,君王。
师:对!他是在宣告“我永远忠于君王”。他是如何忠君的呢?把你的预习成果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走近一位忠君臣
预习成果展示:
生1:文天祥(1236——1283),汉族,自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抗元英雄。
生2:他自幼聪颖,二十岁就中了状元。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右丞相兼枢密使。1275年起兵勤王,1278年被俘。被俘期间抵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生3:他的代表作是《正气歌》、《过零丁洋》。
师:同学们介绍得比较详细。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个表格,让我们对文天祥短暂的一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出示表格:
姓 名 别 名 国 籍
民 族 出生年月 出生地点
毕业院校 职 业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逝世日期 逝世地点
个 人 履 历
20岁
24岁
38岁
40岁
42岁
47岁
师生共同完完成表格内容。
姓 名 文天祥 别 名 云孙,履善,宋瑞,文山 国 籍 中国宋朝
民 族 汉 族 出生年月 公元1236年6月6日 出生地点 江西吉州庐陵富田
毕业院校 白鹭洲书院 职 业 丞相,枢密使 主要成就 赣南奏捷
代表作品 《正气歌》《过零丁洋》 逝世日期 1283年1月9日 逝世地点 元大都
个 人 履 历
20岁 中状元,4天后父病逝,回家守孝三年。
24岁 回朝做官。
38岁 元军攻宋,起兵勤王。
40岁 太后执意投降,文天祥任丞相出城议和,痛斥元军被扣留。后逃出,组织军队抗元。
42岁 被俘。同朝为官的投降者来劝,被俘的太后、皇帝来劝,投降元朝的亲弟弟来劝,拿被俘的妻女的生命相逼来劝,拿高官厚禄来劝……拒不投降!
47岁 被杀害。
师:同学们课前准备得很充分。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文天祥忠君爱国的材料。
大屏幕出示:
1.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2.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1283年1月9日),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他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师:文天祥是如此的忠君爱国,那他的代表作《过零丁洋》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带着一颗敬畏和景仰的心来一起聆听这气贯长虹的绝响吧!
(板书: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三、学习一首至情诗
1.初读感知四件大事儿。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一分钟后找同学展示,看谁读得字音正确、停顿准确。
学生读诗,其他同学纠正错误之处。
生齐读。
师:我们现在会读了,但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或资料理解诗意。5分钟后我请两位同学不看课本、资料翻译。
生1:我辛苦遭遇都因学习,零星打仗四年了。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国土破破烂烂像风吹柳絮。我个人命运起起浮浮像雨打浮萍。惶恐滩战败我很惶恐,零丁洋里感叹孤苦伶仃。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我要青史留名。
生2: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生3: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辛苦明经,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碧血丹心映照汗青。
师:第一个同学译得简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二句不太准。第二个同学译得清楚完整,第三个同学译得押韵上口,都赶上专家的水平了。都不错。我们知道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首诗写了哪四件事儿。
生1:当官、打仗、兵败、被俘。
生1:明经入仕,起兵勤王。
生2:还有兵败惶恐滩,被俘零丁洋。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细读这首诗,品味其中的情味。
2.再读细品三种苦味儿。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请同学们细心品读,然后从前三联中任选一联,说说你从中读出了文天祥什么情感?从何处可见?
生:首联“忆往昔入仕勤王”,我从中读出了辛酸辛苦。
(板书:首联 忆往昔入仕勤王 )
师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生1:我从资料上知其经历,20岁中状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袍没穿热乎却穿上了父亲的孝服,守孝期满本想大干一场,却被排挤。国家危难挺身而出,却无人响应。我从中读出了辛酸辛苦。
生2::颔联“叹如今国土沦丧”,我从中读出了担忧凄苦。国家危在旦夕,个人屡败涉险,步步惊心。他担忧他凄苦。
(板书:颔联 叹如今国土沦丧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3:颈联“谈感受惶恐零丁”,我从中读出惶恐孤苦。作者当年兵败惶恐滩,那种惶恐可以想见;如今身陷敌手,孤苦伶仃怎不油然而生。
(板书:颈联 谈感受惶恐零丁 )
师: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志呢?
(板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1:视死如归。
生2:以死报国。
生3:尾联“抒情志誓死不降”。
(板书:尾联 抒情志誓死不降 )
师:这首诗感情基调由悲而壮。我们试着从内容和修辞等方面赏析颔联和颈联。
生:三四句写了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五六句写了起兵勤王后的两件大事:兵败、被俘。地名和心情切合,堪称绝对。
(师投影点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师:这是一位至情的人写的一首至情的诗,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呢?
3.三读融情两行热泪儿。
生1:凄苦、低沉。
生2:哀怨、正义。
师:这几联都用一样的语调吗?
生:不一样。前三联一样,都应语调低沉,语调缓慢。尾联应高昂有力。
师:很好。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范读一遍?让我们感受到低沉和高昂。
生读。
师:正确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在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才能把握诗歌的语调语速。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境地:本想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谁料生不逢时。文天祥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当时有很多人投降了,包括太后、皇帝、同朝好友、亲生弟弟,有太多太多变节投降的人,他却独立支撑……我们读的时候怎不热泪盈眶!我们大家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遍。
生读。整齐高亢。
师:文天祥的傲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文天祥的一身正气充盈天地。我们在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那种浩然正气。下面我们分声部读。
4.倾情四读一身正气儿。
女生读——读出文天祥的浩然正气。
男生读——读出文天祥的舍生取义。
全班读——读出文天祥的碧血丹心。
学习了这首正气凛然的爱国诗,我们应当让爱国的情感进驻我们的心灵,浸染我们的魂灵。
四、浸染一种爱国魂
师:请同学们根据例句,用“透过‘人生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我仿佛 ”的句式仿写句子。
例句: 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我仿佛看到屈原因国都破灭、无力回天而自投汨罗,以死明志。
生1: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听到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2: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看到陆游在风吹雨打的深夜仍然想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
生3: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仿佛听到谭嗣同大笑着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小结:位卑不敢忘忧国,正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对祖国的热诚忠心,对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我们拥有古老文明的祖国才会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伟大的英雄人物,我们的民族也从来尊崇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
【布置作业】(二选一)
作业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查阅资料,编写一则有关文天祥的故事。
教师提示:起兵勤王;矢志不渝;誓死不降;从容就义;诗词名篇等。编写形式可大胆创新。
作业二:泱泱中华,无数仁人。试举五例,陶冶灵魂。可诗可事,亦可名文。
【板书设计】
自 生 留 取
古 人 丹
谁 心
无 照
死 汗
青
【教学反思】
亮点:1.环节设置整齐划一;
2.板书设计富有新意。
不足:容量过大,学生记忆、反思时间短。
建议:教师如果想让课堂流畅,就得要求学生课下认真预习,搜集相关材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 忆往昔入仕勤王
颔联 叹如今国土沦丧
颈联 谈感受惶恐零丁
尾联 抒情志誓死不降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书写了“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先从出身说到报国,紧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书写奋战中的感受。颔联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巧用地名作,运用语意双关,把纪实和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
【评价任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
重视评价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全过程的态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赏析诗中佳句。
【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3.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文天祥及其经历。制作成小卡片(20㎝×10㎝的硬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于鸿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就比泰山还重,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就是敢于“舍生以取义”“杀身而成仁”的文天祥。
二、走近作者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请同学们亮出自己的风采。
学生展示自制的小卡片:?
生1:文天祥,号文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生2: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 :“好人!好诗!”
生3: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扣,后来逃脱出来。一再起兵抗元。兵败被俘,始终拒绝元人的威胁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的诗词和散文激昂悲壮,表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美读诗歌
第一步:读准读顺
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老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读准读通诗句。组内互助,小组长听读,保证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第二步:读出韵律美
教师指导: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交流朗读所要注意的事项。
★生1:颔联要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生2:颈联要读出诗人的对时局的忧惧,个人的孤独无助。
★生3:尾联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要读出诗人的爱国情感。
2.学生按照要求,揣摩着朗读。
3.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听读、跟读,感受并把握诗歌的韵律。
4.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出韵律。(两分钟)
第三步:汇报朗读,当堂背诵
1.学生自行背诵2分钟,然后组长指导组内学生熟练地背诵,并能基本体现诗歌韵律,并选出本组最佳朗诵者。
2.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及时指导评价。
3.指名单独背诵(5名平时背诵基础不好的学生),然后全班齐背。
四、吹尽黄沙始见金——品读诗歌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从声音层面感受了文天祥沉痛、悲愤而又慷慨激昂的感情。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说内容】首联回顾了哪些经历?
要求:学生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试着用第一人称,用自己所能体会出的情感来讲述当时的经历。
生1:回想当年,我奋发读书,十年寒窗,通过科举,考中状元,从而走向仕途。
生2:我深感知遇之恩,满怀救国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响应朝廷号召“勤王”,以是整整四年,这四年中,我极尽全力,折冲樽俎辗转兵间,但仍未能挽回局势。
【二谈修辞】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什么?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句话所描绘的情景说一说吗?
(要求:学生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当时凄凉衰微之景时的哀恸凄苦之情。)
生1: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在逃难中惊悸病死,八岁的卫王赵昺在陆秀夫等拥立下,行朝设在崖山海中,追兵一到,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所以说大宋的江山就像风中的柳絮,无法挽回。
生2:而文天祥当初入朝不久,即因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贵董宋臣、贾似道而屡被罢斥;在抗元斗争中,出生入死,一次被扣,两次被俘,为尽节而自杀,曾服毒,又绝食,却偏偏不死。而今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女被囚,大儿丧亡,自己也身陷敌手。这遭遇不正如惨遭风吹雨打的浮萍吗?
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生1: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生2: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三议情感】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五、就这样被你征服——悟读诗歌
过渡语:一位作家说过:“纵观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同学们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生1: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读出了您坎坷的身世,读出了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精神,您不愧是民族英雄!
生2:读“惶恐滩头说惶恐”,我读出了你对祖国的忧叹;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读出了你的无奈孤苦。
生3: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到了您的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师:在情感上,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
明确出示: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诗句: 安能摧 ( http: / / www.21cnjy.com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姥吟留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课堂预测:这一环节学生可能会有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事例和诗句,在学生回答之前,我把它归为三类: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坚贞不屈的民族观,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以利于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归纳。)
六、课堂小结
文天祥以他那出众的才华,磅礴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谱写了一曲千古不朽的诗歌,以一腔浩然正气,满腹爱国热忱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做人当如文天祥!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诗歌,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倾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最真挚的内心情感,怎样才能引领学生走入诗里,真正了解诗歌的形象,真正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呢?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读,反复去读,在读中品语言,悟情感。为此,在“诗当美读”环节中,设计了三步朗读法,力求读出层次,读出梯度,读出情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查找、积累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在“品读”环节中,我从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修辞、情感三个方面来品味、赏析诗歌意境,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来学习,所以,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
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略显不足。
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首联
过
零
丁
洋
丹心垂史
映照千古
颔联联
国破家亡 坎坷心酸
颈联
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
尾联
感叹眼前 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