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冬之旅 踏雪寻梅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冬之旅 踏雪寻梅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3-28 23: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冬之旅
第一课时踏雪寻梅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器乐作品《咏雪》。
3、诗朗诵:《沁园春·雪》。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
2、通过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咏雪》两首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冬景、抒发情怀的。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踏雪寻梅》。
难点:解决二声部歌曲的和谐及音准。
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初步了解了歌曲情绪特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如下: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唱歌词1—2遍。
(3)轻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4.教师可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5.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点,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练习、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歌曲。】
6.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
(1)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全曲(要求安静,认真地聆听),然后说一说第一遍聆听对歌曲的哪部分音乐印象最深刻,是前奏、主体还是尾声?为什么?
(2)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前奏”音乐的特点,说一说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似亲吻着大地,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等。)
(3)请学生朗诵一遍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美。
(4)再次欣赏全曲,学生可以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哼唱,还可以用手势表现对“前奏”音乐的感受。(如:雪花飘落的情景。)
7.欣赏:《咏雪》(器乐曲)
(1)聆听全曲。
(2)分析作品。
【设计意图:两首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充分引领学生感受了冬天里美丽的雪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百折不挠的美好品质。】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几首作品都是与雪有关,我通过多媒体情景演示、乐曲聆听、情感引导、旋律模唱、合作练习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遨游在美丽的冬日里,充分感受了生活的美好一斤音乐的无穷魅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钢琴曲《十一月·雪橇》。
2.学吹竖笛《铃儿响叮当》、《菩提树》。
3.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演唱歌曲《踏雪寻梅》的表现力,达到声音和谐统一。
2.能够熟练地吹奏竖笛曲《铃儿响叮当》、《菩提树》。
3.欣赏《十一月·雪橇》,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景色。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创编能力及敢于当众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竖笛吹奏《铃儿响叮当》、《菩提树》,并试者背谱演奏这两首乐曲。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创编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踏雪寻梅》(要求:二声部声音和谐、优美)
2.欣赏乐曲《十一月·雪橇》。
(1)完整地聆听乐曲《十一月·雪橇》。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聆初步体验乐曲情绪。】
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景?
(2)学生欣赏乐曲后,可以初步地讨论一下思考题的内容。
(3)复听乐曲,分乐段欣赏。同时通过投影、板书或其他方式出示三个乐段的主题旋律,欣赏时,教师可以重点提示学生乐曲演奏的主题,便于学生把握。
(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分别哼唱一下乐曲的主题,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
(5)再次聆听全曲,进一步体会乐曲的意境,能够独立听出各乐段的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分析、哼唱主题、意境的理解等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了整首作品的风格特点。】
3.学习吹奏竖笛曲《铃儿响叮当》、《菩提树》。
练习方法:
(1)学生自主练习,初步熟悉旋律。
(2)小组练习,体现互帮、互学、互评的教学原则。
(3)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唱一唱旋律,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和视唱能力。
(4)集体吹奏两首乐曲(2—3遍),开始练习时一定要将速度放慢,要求学生自己吹奏时要慢、要准确,逐渐地做到边吹奏边听他人的演奏。并能够对他人的演奏做出相应的评价。
(5)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可多样。(个人或小组吹奏均可以)
【设计意图:通过竖笛的演奏,即熟悉了作品,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演奏技能。】
4.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集体合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工作。
(1)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唱边即兴地做动作,以表达内心欢快地情绪。
(2)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如: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随着音乐作律动等。)
(3)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家面前表演。
(4)评价:采用互评的方式为各小组的表演打分。(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课堂上,我注重采用激励性评价为主,这样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情景演示,引领学生视听结合,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演奏能力、创编能力的一系列活动,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