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
3.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分钟)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总能量:
②能量起点:
③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④能量流动的渠道:
合作与探究1
笔记补充
呼吸散失
捕食传递
捕食传递
输入
分解作用
从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
呼吸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单向流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变式拓展
狼吃羊,羊吃草,请问狼体内的有机物、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狼、太阳 B太阳、草
C羊、草 D草、太阳
D
思考:哪种方法能支撑更长时间( )
A
6、能量金字塔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 ,储存的能量也 ,就形成了 的生物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最少消耗能量,选最 食物链
最大消耗能量,选最 食物链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不循环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愈少
愈少
金字塔形
短
长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C
甲→丙→乙→丁
变式拓展
3、 能量流动的计算:
玉米→鹅→人
(1)在这条食物链中,玉米是200kj,传递给人最少需要多少能量,传递给人最多需要多少能量?
鼠最少:
鹰最多:
(2)若人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多少kg玉米?最多需要消耗多少kg玉米?
至少: 最多:
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
X*10%*10%=1kg
X=?
X*20%*20%=1kg
X=?
100kg
25kg
200x10%=20kj
200x20%x20%=8kj
P36 17题
草→蝗虫→青蛙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17.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
B
技巧:正向少乘少,反向少除多
4、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能量可以多级利用,但是不能循环利用,
能量的利用率可以提高,但是传递效率不能提高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食物链“藻类植物→虾→小鱼→大鱼”中,获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植物 B.虾
C.小鱼 D.大鱼
A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逐渐减少的 B.与光合作用无关
C.可循环的 D.保持不变的
A
合作与训练1
概念: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特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进行。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 与 之间的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合作与探究2
课本P76最后1行
笔记补充
生物
无机环境
往返循环
碳循环
摄食
燃烧
呼吸作用
CO2
含碳有机物
CO2
CO2
CO2
碳酸盐
CO2
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思考作答:1、碳是有机物中的重要成分,碳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2、与生产者比较,消费者获得含碳化合物的方式有什么特点?3、生物体哪些生命活动可以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得到补充?
大气中的CO2
植物
动物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碳循环
燃
烧
含碳有机物
碳酸盐
CO2
光
合
作
用
摄食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使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这些含碳有机物进入动物体内。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微
生
物
的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CO2
CO2
CO2
2、碳循环的知识点归纳:
①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②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③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④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⑤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
⑥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0、看图回答问题
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
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过程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腐生细菌、真菌等
CO2
O2
C
B
A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
D
煤,石油
①
②
③
④
⑤
D
【例4】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D
【变式训练4】(2021春廊坊期末)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A
比较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特点
范围
联系 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 。
生态系统有机物最终来源: 。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圈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太阳能
生产者/绿色植物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稻田里,农民拔除野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鱼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 )
A.保持生态稳定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D.调节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
自信检测
2.某条食物链中,兔子不吃狼,但狼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 )
A.氧循环是单向的 B.水循环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D
3.(2022新课标·情境素材)我国政府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均可放出二氧化碳
B.丙指绿色植物,其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
C.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沿“丙→乙→甲”流动
B
(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昆虫间的关系是 。
4.(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食
(2)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中 的种类和含量。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和 _
流动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请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
水稻→昆虫→青蛙(或“水稻→昆虫→鸭”等,合理即可)
逐级递减
食物网
食物链
无机盐
太阳能
(4)引鸭入田,利用鸭对 、 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轻了 ;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该稻田生态系统的
。
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
杂草
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