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作文指导:“面对挫折”主题作文导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中考作文指导:“面对挫折”主题作文导写(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30 19: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中考作文指导:“面对挫折”主题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数学家陈省身15岁考进了南开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课上,他发现自己缺乏动手能力,于是做出了自己人生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放弃物理、化学,转攻数学,多年后他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弟子说他能移山,于是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方法,柏拉图哈哈大笑道:其实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
  北大教授戴锦华曾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寄语学生:“祝你们成功,若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输得起就好。”
  挫折、失败,是每个人一生中必然要遭遇到的,差别只在于挫折的难度系数和每个人面对挫折的心态。
  班级要举行以“面对挫折”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写作导引
  作文材料由三部分组成:背景材料、写作任务及写作要求。
  我们首先看背景材料。第一则材料讲的是数学家陈省身少年时面对自己缺乏动手能力这一劣势,做出了理智的抉择。第二则材料讲的是柏拉图移山的办法不是移动山,而是自己过去。这两则材料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面对挫折,要灵活变通,不要一味想着直面挫折,迎难而上。第三则材料中戴锦华教授所说的“输得起”,其实就是不能被挫折打倒,要永远保持良好心态。三则材料一方面强调挫折和失败出现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强调了面对挫折时心态的差异性,二者辩证关系的深入探讨应该是写作的关注点。
  再看写作任务部分。首先,“以‘面对挫折’为主题的班会”交代了写作主题的同时,也暗示了写作者的身份——参加班会的青年学生;其次,“结合以上材料”明确了写作方向——要从材料中得出有关“面对挫折”的相关信息;第三,“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了大的任务情境——要联系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经历和经验,而“班会”则是小的任务情境;最后“发言稿”明确了体裁要求,发言稿的格式包括题目、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和致谢。
  写作要求比较常规,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写作时遵照具体要求操作即可。
立意角度
  结合材料和任务可以这样构思文章:首先概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一定是与面对挫折有关;然后围绕面对挫折这一主题,结合三则材料展开分析和阐述,进一步明确面对挫折应有的心态和选择,并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为何应如此”;最后联系实际,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指出该如何做,结尾部分回扣材料,发出倡议。
  1.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的大小不是关键,关键是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正确面对挫折才能把挫折变成转折,一味只想如何战胜挫折,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有些挫折可以战胜,有些挫折却不是此时此地可以战胜的,那我们为何不让思维转个弯,绕开挫折,另辟蹊径呢?
  2.无畏挫折。
  每个人在一生中似乎都要遭遇挫折,挫折如同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面对挫折,我们绝不能气馁、不能妥协,更不能选择放弃生命。面对挫折,你要问自己:既然大多数人都会遭遇挫折,既然那么多人都可以应对挫折而人生依旧,我为何不行?从而坚定信念,直面挫折。
佳作示范
正确面对挫折,让生命更精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如四季,冷暖交替,得意、失意往往相伴而来。挫折、失意似乎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只是上课时间不同而已。如何面对挫折,恐怕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那么到底如何面对挫折才是正确的选择呢?(开篇采用比喻论证点明挫折的必然性,进而引出如何面对挫折的问题。)
  陈省身在南开大学理学院的化学实验课上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缺,这对他是不小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就此沉沦,亦没有所谓的“迎难而上”,而是理智地选择了放弃物理化学,转攻数学,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面对挫折,除了“迎难而上”之外,其实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分析陈省身的例子,阐述了面对挫折时应该理智选择。)
  陈省身的经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榜样,他的明智改道,也可以算是一种及时止损的选择。如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很有可能在错误的选择上虚耗光阴,一事无成。面对挫折,理智地做出正确选择,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深挖陈省身的例子,通过假设论证从反面证明了面对挫折时理智选择的重要性。)
  “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充满睿智的语言,从哲理层面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如果能转换思路,也许挫折就不成为挫折了。从《古兰经》中的“没有桥就顺着河走”到古训 “墙推倒了就是门”,从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无不体现了面对挫折时灵活变通的智慧和诗意。(紧承上文,从哲学高度继续探究如何面对挫折。通过引用论证,援引中西方名言,论证面对挫折时应灵活变通的道理。)
  但是如果人生就是遭遇切切实实的挫折、失败,比如考试失利、创业失败,又该如何呢?北大教授戴锦华在毕业典礼上寄语学生那句“输得起就好”,是对这个问题的绝妙回答。“输得起”就是不畏惧挫折,不能被挫折打倒,而要接受它,正视它。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曾说:“世界上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这句话更明确地告诉我们,纵使前路多坎坷,只要心不被打败,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联系现实,辩证思考。通过引用论证论述面对挫折时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从勾践卧薪尝胆到司马迁著《史记》,从马云三战高考到乔布斯三落三起,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精英翘楚总能在挫折中奋起,在浴火后重生。(多角度举例,用事实来证明正确面对挫折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同学们,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些人遭遇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让我们从圣哲伟人、社会精英身上,汲取更多正能量,学习更多应对挫折的策略方法,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成就精彩人生。(发出倡议,紧扣题目,照应开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