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专题(二)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
近年来,中考逐步侧重能力考查,实验的功能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八个基础实验,不仅承载了知识的内容,更承载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验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把握实验中的明线:以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等。同时不能忽视暗线:即能力线(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演绎、设计、探究、表达等)和方法线(假设、对比、控制变量、验证等)。在熟悉教材中常见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挖掘、拓展实验的全面功能。
分类一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物质
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燃烧的条件
红磷的 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 与白磷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1.红磷
(续表)
能否 替代 可替代,只与② 反应,不生成气体或生成的气体可被吸收 可替代,能发生③ ____反应且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可称量 可替代,可燃且④ 高于白磷
量有无 要求 ⑤ (确保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完) ⑥ ____________ 与白磷质量⑦
有无 缺陷 (1)点燃红磷,在伸入集气瓶的过程中会造成较大误差 (2)氧气浓度较低时红磷熄灭,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 消耗能源,且生成物具有污染性 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P2O5会污染空气
氧气
化学
着火点
过量
无量的要求
相等
(续表)
改进方 法和改 进装置 (1)改变红磷的点燃方式 (2)寻找红磷的替代品 发生化学反应,现象明显,节约能源
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连接气球收集
2.水
装置
作用 (1)甲中排水集气时装满水的集气瓶中的水:①
(2)乙中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时,润湿玻璃管口的水:减小摩擦
(3)丙检验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的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集气瓶中的水:
③ ;烧杯中的水:④
(续表)
用于排净集气瓶内空气
形成密闭环境,用于观察现象
吸收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以及产生的白烟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作用 (5)戊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烧杯中的热水:用于⑤ ;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6)己中配制溶液时水的作用:用作溶剂
(7)庚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用于控制温度(或冷却降温),与⑥ 中水的作用相同
(8)辛、壬、癸中的水:作反应物
(续表)
隔绝空气
图丁集气瓶
玻璃棒
分类二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仪器
装置
(续表)
作用 甲:① 乙:搅拌,促进物质溶解
丙:② 丁:③___________
戊:搅拌,促进物质反应
己:④
庚:⑤_________
操作 要求 甲:⑥ 、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
乙、丙、戊:玻璃棒不可碰触烧杯内壁及烧杯底部
引流
搅拌,散热
蘸取溶液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转移固体
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
错误 操作 导致 后果 (1)烧杯尖嘴未紧靠玻璃棒,导致⑦ ;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侧,可能导致⑧ ;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⑨
(2)丁中若用未干燥的玻璃棒测酸溶液pH,会导致⑩ ;若用未干燥的玻璃棒测碱溶液pH,会导致
(3)己中不用玻璃棒,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否 替换 (1)在做家庭实验时,甲中玻璃棒可用 代替
(2)丙中玻璃棒 (填“能”或“不能”)用木棍代替,原因是
(续表)
液体洒在漏斗外
滤纸破损
液滴飞溅
结果偏大
结果偏小
蒸发皿内液体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筷子
不能
浓硫酸会腐蚀木棍
1.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分类三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实验方法(原理)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对比 不同 事物 间的 差异 (1) 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含量 空气与呼出气体体积相同、加入石灰水的 ① 相同 样品及所用试剂量相等
(2) 区别硬水与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体积相同、加入肥皂水的 ② 相同 滴数
体积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探究 某变 量(影 响因 素)的 作用 (1) 探究燃烧条件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可控制反应物③ ,其他变量(物质种类、质量)相同 研究变量(影响因素)不同,其他变量(影响因素)相同
(2) 二氧化锰催化作用 探究MnO2可加快反应速率,可控制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其他变量(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体积、温度)相同 (续表)
是否与氧气接触
有无二氧化锰作
催化剂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探究 某变量(影 响因 素)的 作用 (3)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探究铁锈蚀需要水,可控制⑤__________ ,其他(铁钉、空气)相同;探究铁锈蚀需要氧气,可控制⑥______________其他(铁钉、水)相同 探究的变量(影响因素)不同,其他变量(影响因素)相同
(4) 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控制⑦ 种类不同,其他(溶质的种类、质量,溶剂的质量、温度)相同 (续表)
是否与水
接触
是否与氧气接触
溶剂
2.转化法——通过气压变化产生现象进行判断
分类 装置内气压变大 装置内气压变小
原理 密闭装置内: (1)反应生成气体,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2)反应放热,如① 、中和反应 (3)溶解放热,如② 密闭装置内:
(1)反应消耗气体,如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④ ,如硝酸铵溶于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
氢氧化钠溶于水
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吸热
分类 装置内气压变大 装置内气压变小
装置 现象 甲:气球胀大 乙:活塞向右移动 丙:U形管左侧液面变低 甲:气球变瘪
乙:活塞向左移动
丙:U形管左侧液面变高
(续表)
例1 [赤峰]图T2-1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 ;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能用
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图T2-1
不断运动
NH3+HCl
NH4Cl
2∶1
B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
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C、H(或碳、氢)
有气泡产生
Zn+CuCl2
ZnCl2+Cu
例2 [滨州]结合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甲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
(2)乙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图T2-2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引流
(3)丙中对比一段时间后三枚铁钉生锈程度,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
(4)烧杯中白磷(着火点40 ℃)不燃烧的原因是 。
图T2-2
同时与水(或水蒸气)和氧气(或空气)接触
没有与氧气接触
例3 [2022·湘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T2-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 性,可用
于净化水;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图T2-3
4P+5O2
2P2O5
吸附
肥皂水
煮沸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装置4可用于研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关闭止水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
然后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形成美丽喷泉,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图T2-3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倒吸入烧瓶中,变为红色
CO2+2NaOH
Na2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