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有黑色、黄色两种颜色;等位基因R和r影响该鸟类的体色,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三组不同基因型的鸟类各若干只,甲黑色,乙黄色,丙黄色,研究者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错误的是()
杂交亲本 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 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乙 只有黑色 黑色︰黄色=3︰1
乙×丙 只有黄色 黄色︰黑色=13︰3
A. 基因型为BbRR的个体表现型应该为黑色
B. 羽毛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R基因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
D. 乙丙杂交子二代中,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3/13
2.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B. 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 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D. 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3. 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后大部分掉落的特性称为落粒性,落粒性给水稻收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科研人员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F2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7/16 D. 野生稻多表现落粒,有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
4.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有多对遗传因子共同控制并且各自独立遗传(用基因A/a、B/b……表示),用纯合花的顶生和纯合腋生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顶生:腋生=6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相对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
B. 将F1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1/8
C. 将F2中顶生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7/63
D. 让F2植株中顶生个体进行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所占比例为26/63
5. 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图三种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在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
A. 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相同
B. 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
D. 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交叉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6. 家兔的毛色由两对基因决定。A、a是控制颜色分布的基因, A基因控制颜色分布不均匀,体色均为野鼠色, a基因控制颜色分布均匀, 体色表现为具体颜色。B、b为控制颜色的基因, B基因控制黑色, b基因控制褐色。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一中野鼠色兔的基因型有6种 B. 实验一中,野鼠色兔中杂合子占1/6
C. 实验二中,黑色兔基因型为aaBb D. 实验二黑色兔自由交配,后代中黑色兔占8/9
7.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均为黄色,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8. 大豆种粒斑驳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会严重影响大豆品质。我国科研人员选择出了两个抗种粒斑驳的纯合品系甲、乙,并做了两个实验:品系甲(乙)感病全为抗病自交中抗病:感病3:1。现已知品系甲的抗病基因(A或a)在F染色体上,为判断品系乙的抗病基因(B或b)与基因(A或a)的位置关系,现将多株品系甲植株与品系乙植株杂交,全为抗病植株,再将分别自交并统计的性状分离比。有关基因A(a)与B(b)位置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中抗病:感病15:1
B. 如果是F染色体同一位置的不同基因,则中抗病:感病1:0
C. 如果是F染色体不同位置的非等位基因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中抗病:感病3:1
D. 如果是F染色体不同位置的非等位基因且发生交叉互换,则中会出现感病个体
9. 节瓜有全雌株(仅雌花)、全雄株(仅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节瓜的性别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和aabb,其中纯合子占1/5
C. 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 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1∶2
10. 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F2中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致死 B. 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 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 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11. 已知植物有甲、乙、丙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粉色品种,现进行下面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甲×乙→F1(红色)F2(182红色:136粉色);
实验二:实验一F1(红色)×丙→F2(49红色:151粉色);
实验三:乙×丙→F1(粉色)F2(240粉色)。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该植物的花色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实验一F2的红色植株中与其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9
C. 若实验二的F2中红色与粉色植株杂交,则后代红色:粉色=1:2
D. 若实验三的F1粉色与甲植株杂交,则产生子代性状全为红色植株
12. 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4种
C. 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
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
13. 某种鼠的体色有三种:黄色、青色、灰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_B_ 表现为青色,A_bb表现为灰色,aa_ _表现为黄色(约50%黄色个体会因黄色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死亡)。让灰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全为青色鼠,雌性和雄性交配,理论上存活个体中青色鼠所占的比例是()
A. 9/16 B. 9/14 C. 3/4 D. 10/13
14.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如果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 1:2:1、4:1、3:1和1:2:1 B. 3:1、4:1、1:3和1:3:1
C. 1:3、1:2:1、3:1和1:1:2 D. 3:1、3:1、1:4和1:1:1
15. 如图表示某种生物体细胞示意图,请判断下列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A. A、a与D、d B. B、b与A、a C. A、a与C、c D. C、c与D、d
二、多选题
16. 某二倍体植物花色的遗传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色素的形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株控制花色的基因A与基因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 若某红花植株的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其基因型为AAbbcc
C. 若基因型为AaBbCc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紫花=49:6:9
D. 若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植株杂交,后代产生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2种
17. 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 含A的花粉可育; 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 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1/3 B. 亲本产生的雌配子比例为1: 1: 1: 1
C. 亲本产生的含B与b的可育雄配子数不相等 D. 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24
18. 我国是最早把野生鲫鱼驯化成金鱼的国家。现将紫色金鱼雌雄交配, 子代均为紫色。将紫色金鱼与灰色野生鲫鱼作正、反交,均为灰色。将与亲代紫色金鱼回交, 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鱼3000尾, 紫色鱼200尾。若将雌雄交配产生,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金鱼体色受独立遗传的四对等位基因控制
B. 雌、雄个体各产生8种配子
C. 回交产生的灰色子代中纯合子占1/5
D. 雌雄交配产生的中灰色纯合子有15种基因型
19. 小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尾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只黄毛弯曲尾雌鼠与灰毛正常尾雄鼠交配,子代雌雄小鼠均表现为黄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1:1,取F1中黄毛小鼠相互交配得F2,F2中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6:2:3:1,且正常尾均是雄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
B. 控制毛色的基因A可能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C. 亲代雌鼠为纯合子,亲代雄鼠为杂合子
D. F2中灰毛正常尾小鼠的基因型是aaXBY
20. 某种遗传病与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用A/a表示)或X染色体上的基因(用B/b表示)发生突变有关。研究发现,在正常男性群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十分之一,同时带有两种致病基因的胚胎致死。调查某家族该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已知Ⅰ1、Ⅰ2和Ⅰ3、Ⅰ4无相同的致病基因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Ⅱ6和Ⅲ11的致病基因只能分别来自亲本的Ⅰ1、Ⅱ8
B. Ⅱ8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Ⅲ11的基因型为AAXbY
C. Ⅱ7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D. 若Ⅱ8与Ⅱ9再想生二胎,则推测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9/78
三、探究题
21.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
22.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花、红花和粉红花三种,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A/a、B/b)控制(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甲组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F2
甲 白花×红花 粉红花 粉红花:红花:白花=9:3:4
乙 白花×红花 粉红花 粉红花:红花:白花=3:1:4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F2中红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该植物花色形成途径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性状。
(2)该同学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致死。根据结果可推测乙组中F1缺失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__________(填“含”或“不含”)含有__________基因。让乙组F1粉红花作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型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物体细胞中同时含有基因B和b且b基因多于B基因时,形成白花突变体,其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他基因数量以及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均正常)。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判断基因型为AABbb的白花植株的突变类型,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种兔的力克斯毛型特征为针毛和绒毛等长,因其特有的经济价值而被大量养殖。为研究力克斯毛型兔遗传特点,某科研人员用甲、乙、丙三个纯合品系的力克斯毛型兔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结果如下所示(已知该种兔的毛型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且这三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兔子就表现为力克斯型,对亲代进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杂交组合一:力克斯毛型兔乙×力克斯毛型兔丙→F1全为非力克斯毛型兔 F2中力克斯毛型兔约占1/2。
杂交组合二:力克斯毛型兔甲×力克斯毛型兔乙→F1全为非力克斯毛型兔 F2中力克斯毛型兔约占7/16。
杂交组合三:力克斯毛型兔甲×力克斯毛型兔丙→F1全为非力克斯毛型兔 F2中力克斯毛型兔约占7/16。
(1)控制该种兔的力克斯毛型和非力克斯毛型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
(2)组合一F2中力克斯毛型兔约占1/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一的F2中力克斯毛型兔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现让组合一F2中非力克斯毛型雌雄兔相互交配,F3中力克斯毛型兔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组合二与组合三的F1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现让组合二与组合三的F1杂交,后代出现力克斯毛型兔的概率为_______。
24. 香豌豆的花色有红色、粉色、白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因控制红色素合成( 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为修饰基因, 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表现为粉色)。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 P:白花×红花→F1粉花F2红花∶粉花∶白花=1∶2∶1
第二组: P:白花×红花→F1粉花 F2红花∶粉花∶白花=3∶6∶7
(1)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_定律,在第一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在第二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
(2)现只有一株红花植株,请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探究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南瓜的果实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和F—f控制的。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结圆球形南瓜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所结果实全部是扁盘形,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扁盘形:圆球形:长形=9:6:1的性状分离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
(2)F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有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圆球形南瓜有纯合子,有杂合子。请选择合适的个体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即可鉴别F2的某圆球形南瓜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选择的亲本个体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与结论:
a、若杂交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南瓜是纯合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b、若杂交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南瓜是杂合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乙×丙杂交组合,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形,可知羽毛颜色的遗传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黄色鸟的基因型为BbRr;又由于甲×乙杂交组合,子一代只有黑色,子二代黑色︰黄色=3︰1,结合题意“等位基因R和r影响该鸟类的体色”,可知R基因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子一代黑色鸟的基因型为Bbrr。综合两个杂交组合,可判断亲本中,甲鸟基因型为BBrr,乙鸟基因型为bbrr,丙鸟基因型为BBRR。
【解答】
AC.由于R基因会抑制B基因(控制黑色性状)的表达,基因型为BbRR的个体表现型应该为黄色,A错误;C正确;
B.由乙X丙杂交得F2表现:黄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形,推知该种鸟羽毛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D.乙丙杂交子二代中,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BBRR、bbRR和bbrr3种,比例均为1/13,所以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13,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及题图判断出白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因此只有A基因存在时(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A和B同时存在时(A_B_)植株的花色为白色,没有A基因时(aa_ _)也表现为白色。
【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有A基因存在无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因此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A正确;
B.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由于存在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F1的表现型是白色,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其它均为白色,因此F1(AaBb)自交得F2中A_bb占,因此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C错误;
D.F2中的A_B_和aa_ _均表现为白色,因此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理解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分析题图:F2中落粒:不落粒=9:7,是9:3:3:1的变形,说明该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为AaBb,且双显性(A_B_)为落粒,其余为不落粒。
【解答】
A.根据F2中落粒:不落粒=9:7,可判断控制落粒性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杂合不落粒水稻自交后代不会出现双显性个体,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F2中纯合不落粒水稻植株的比例为,C错误;
D.野生稻多表现落粒,种子散播的概率大,从而利于水稻种群的繁衍,D正确。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查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的基因型,难度适中。
【解答】
A.由题干可知,中顶生: 腋生= 63:1,故腋生占1/64,因其为隐性性状, 所以1/64=(1/4)3,故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正确;
B.测交后代获得腋生的概率=(1/2)3,所以后代中顶生:腋生=7:1,B正确;
C.将中顶生个体进行测交, 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8/631/8+4/631/43+2/631/23=7/63,C正确;
D.让中顶生个体进行自交,其中能够定遗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Ccc、AaBbCC等,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bcc、aabbCc。在顶生个体中占8/63+4/633+2/633=26/63,则能稳定遗传(即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1-26/63=37/63,D错误。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类型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错误;
B、类型3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
C、由选项B分析可知,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C正确;
D、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A和a或B和b发生交叉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文内容准确判断性状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根据遗传图解中的12:3:1推断F1和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分析题文:同时有A基因时显野鼠色,无A基因有B基因显黑色,无A基因有b基因显褐色,即野鼠色兔的基因型为A_ _ _,黑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_,褐色家兔的基因型为aabb。
分析实验一:F2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均为纯合子,其中野鼠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褐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解答】
A.根据上面的分析,野鼠色兔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共6种,A正确;
B.实验一中,F2野鼠色兔中纯合子为AABB、AAbb占F2的2/16,而野鼠色兔占F2的12/16,所以F2野鼠色兔中纯合子占1/6,杂合子占1-1/6=5/6,B错误;
C.实验二中,由于F2中只有黑色兔与褐色兔,且比例为3:1,则F1黑色兔基因型为aaBb,C正确;
D.实验二F2代中黑色兔(1/3aaBB、2/3aaBb)自由交配,由于黑色雄兔产生aB配子占2/3,ab配子占1/3,所以后代中黑色兔占1-(1/3)2=8/9,D正确。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解答】
中毛色表型出现了黄: 褐: 黑= 52:3:9的数量比,总数为64,故中应有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对各项进行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项, AABBDDaaBBdd的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B项,aaBBDDaabbdd的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C项,aabbDDaabbdd的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且、都是黄色.AAbbDDaabbdd的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B、C中的亲本组合都不符合。D项,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的中含有3对等位基因,均为黄色,中毛色表型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 符合要求。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连锁互换现象以及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基因的位置关系的能力,并学会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解答】
A 如果A(a)与B(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F2中只要有显性基因A或B的一种,就会表现为抗病,由于F1全为抗病,可推断出亲本基因为AAbb、aaBB,则F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所以抗病:感病≈15:1,A正确。
B 如果是F染色体同一位置的不同基因,则亲本基因为AA、BB,则F1为AB,那么F2为AA:AB:BB=1:2:1,由于F2中全含显性基因,所以后代没有感病性状,抗病:感病≈1:0,B正确。
C 如果是F染色体不同位置的非等位基因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亲本为AAb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aB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1为AaBb(A与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F2为AAbb:AaBb:aaBB=1:2:1,可知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则所有F2代都有显性基因A或B,由于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出现抗病性状,所以F2代中无感病性状,C错误。
D 如果是F基因不同位置的非等位基因且发生交叉互换,则亲本为AAb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aB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1为AaBb(A与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F1发生交叉互换则F1为AaBb(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那么F2为AABB:AaBb:aabb=1:2:1,所以会出现没有显性基因的个体,因此,F2会出现感病个体,D正确。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解答】
A.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是正常株,F2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若第一对基因以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表示,则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F2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0=1/5,B正确;
C.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C正确;
D.设全雌株为aaB_,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性状分离比现象,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判断出子一代的基因型,写出正常情况下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结合性状分离比,分析出致死配子的类型。
由题意知,A_bb与aaB_杂交,子一代一定含有a、b基因,F1中红花植株自交,得到子二代有蓝花(A_bb)、黄花(aaB_),因此子一代既含有A基因,也含有B基因,所以子一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应为A_B_:A_bb:aaB_:aabb=9:3:3:1,但子一代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7:3:1:1,组合方式是12种,说明子一代产生的可育配子是3种和4种,即雌配子或雄配子出现致死现象。
【解答】
A.由题意知,子一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应为A_B_:A_bb:aaB_:aabb=9:3:3:1,但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说明A_B_中有2份致死,A_bb2份致死,则可能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A错误;
B.根据分析,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能原因是单方面配子致死,B错误;
C.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份,A_bb少了2份,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因此不存在AAbb的纯合体,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亲本如果没有配子致死情况,则亲本蓝花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C错误;
D.由题意分析,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D正确。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及计算能力。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A、据实验一的F2红色:粉色=182:136≈37:27和实验三的乙×丙→F1(粉色)F2(240粉色)推知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四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
B、实验一F2的红色植株中与其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B错误;
C、若实验二的F2中红色与粉色植株杂交,则后代红色:粉色=1:2,C正确;
D、若实验三的F1粉色与甲植株杂交,则产生子代性状红色:粉色=1:1,D错误。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解答】
分析题图: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
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①中,A错误;
B、由于AaBb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故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4×4=16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表型4种,B错误;
C、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该基因型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故F1中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C正确;
D、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
【解答】
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那么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AaBb:1Aabb:(1aaBb+1aabb)=1:1:2或1AaBb:1aaBb:(1Aabb+1aabb)=1:1:2。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该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模式图去理解,特别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含义。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A、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正确;
C、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
D、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D正确。
故选:A。
16.【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基因A与基因a的本质区别是碱基(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
B.某红花植株进行自交,若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B正确;
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花色为白色,其自交后代中紫花(A-bbC-)所占比例为=,红花(A-bbcc)所占比例为=,白花所占比例为1--=,故AaBbCc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紫花=52:3:9,C错误;
D.若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23=18种,白花基因型有12种,D正确。
17.【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由题干可知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Aa产生的花粉为A、a,但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所以产生的花粉A占,a占。AaBb产生的花粉(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
A.由题干可知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基因不育对B、b基因的致死率相等,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子代红花(B_):白花(bb)=3:1,A错误;
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即亲本产生的雌配子比例为1: 1: 1: 1,B正确;
C.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所以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C错误;
D.AaBb产生的花粉(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a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D正确。
18.【答案】BC
【解析】
【分析】
本题依托金鱼体色的遗传,考查考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的理解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意:将紫色金鱼与灰色野生鲫鱼作正、反交,F1均为灰色。说明灰色为显性性状,将F1与亲代紫色金鱼回交,该过程相当于测交实验,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鱼3000尾,紫色鱼200尾,灰色:紫色=15:1,说明体色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四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中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灰色,不含显性基因(设为aabbccdd)的才为紫色。
【解答】
A、根据分析可知,金鱼体色至少受独立遗传的4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F1与紫色金鱼回交,子代中灰色鱼3000尾,紫色鱼200尾,灰色:紫色(aabbccdd)=15:1,说明F1含有四对等位基因(AaBbCcDd),则F1雌、雄个体各产生2×2×2×2=16种配子,B错误;
C、F1(AaBbCcDd)与紫色金鱼(aabbccdd)回交,相当于测交,后代中只有aabbccdd为纯合子,表现为紫色,灰色子代中均为杂合子,C错误;
D、F1(AaBbCcDd)能产生16种雌、雄配子,由于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组成才能形成纯合子,因此雌雄交配产生的F2中纯合子为16种,其中aabbccdd为紫色,因此F2中灰色纯合子有15种基因型,D正确。
19.【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亲代弯曲尾雌鼠和正常尾雄鼠交配得到F1,F1全表现为弯曲尾,说明弯曲尾对正常尾为显性,F1中弯曲尾:正常尾=3:1,且正常尾小鼠都是雄鼠,说明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中黄毛小鼠相互交配,F2中黄毛:灰毛=2:1,说明黄毛对灰毛为显性,可能是黄毛基因A显性纯合时致死,也可能是含黄毛基因A的雄配子有1/2不育导致的,且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亲代雌鼠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XB、aaXbY,F2中灰毛正常尾小鼠的基因型是 aaXbY,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20.【答案】B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由图可知,、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Ⅱ6的致病基因来自亲本的、,Ⅲ11的致病基因只能自于亲本的(AAXBXb),的基因型为XBY,A错误;
B.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Ⅲ11的基因型只能为AAXbY,B正确;
C.Ⅱ7的基因型为AAXbY,其产生的生殖细胞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C错误;
D.的基因型为AaXBXb,的基因型为9/10AAXBY,1/10AaXBY,后代胚胎致死的概率为1/201/2=1/40,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01/2+19/203/4=59/80,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9/201/4=19/80,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59/78,D正确。
21.【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①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②淡紫色∶白色=1∶1;③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较大。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给后代。
(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a和B、b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如下三种类型。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第一、第二、第三种类型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分别为AB∶Ab∶aB∶ab=1∶1∶1∶1、AB∶ab=1∶1、Ab∶aB=1∶1。
【解答】
(1)依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说明亲本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中必然含有B基因,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2)①若 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3A_bb)∶淡紫色(6A_Bb)∶白色(3A_BB+3aaB_+1aabb)=3∶6∶7。
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aabb)=1∶1。
③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1AAbb)∶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2∶1。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占。
22.【答案】(1)自由组合;AAbb、Aabb;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2)不含;A;均为白花
(3)实验思路: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与待测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粉红:白=2:1:1,则其为突变类型1;若杂交表型及比例为粉红:红=1:1,则其为突变类型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图可知:粉红花基因型为A_ B_,红花基因型为 A_bb,白花基因型为aa_。由甲组合中,白花×红花→粉红花自交→粉红花:红花:白花=9:3:4,可推知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纯种白花和纯种红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 AaBb。
【解答】
(1)由甲组合中,白花x红花→粉红花自交→粉红花:红花:白花=9:3:4,可推知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分析可知,红花基因型为 A_bb,则F2中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Aabb。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图示为第一种控制方式。
(2)由题意可知,F1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而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缺失导致雄配子致死,F1的雌配子有四种基因型为AB、Ab、aB、ab,雄配子有两种基因型为aB、ab,可见若发生缺失的是2号染色体包含A或a基因,则F1的雌配子不可能为4种,且由雄配子的基因可知,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让乙组F1粉红花作为父本进行测交,则其雄配子有两种基因型为aB、ab,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故表型均为白花。
(3)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体细胞中同时含有基因B和b且b基因多于B基因时,形成白花突变体,其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有两种类型,若要判断基因型为AABbb的白花植株的突变类型,可以采用测交实验,即让AABbb的白花植株与aabb植株杂交,如果突变类型为1,则AABbb产生四种配子为AB、Abb、ABb、Ab,比例为1:1:1:1,如果为突变类型2,则产生两种配子AB、Abb,比例为1:1,与雌配子ab结合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粉红:白=2:1:1,则其为突变类型1;若杂交表型及比例为粉红:红=1:1,则其为突变类型2。
23.【答案】(1)常染色体
(2)控制兔乙和兔丙的力克斯毛型基因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1/2
(3)不相同;1/4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研究力克斯毛型兔遗传特点为情境,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解答】
(1)由于正反交结果一致,且未出现伴性遗传现象,因此可以推断控制该种兔的力克斯毛型和非力克斯毛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根据组合一中力克斯毛型兔约占1/2可知,控制兔乙和兔丙的力克斯毛型基因为非等位基因且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力克斯毛型兔乙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力克斯毛型兔丙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且B/b、C/c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组合一中的力克斯毛型兔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AAbbCC、AABBcc,中非力克斯兔的基因型为AABbCc,现让组合一的中非力克斯毛型雌雄兔相互交配,中力克斯毛型兔(AABBcc、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2。
(3)根据组合二和组合三中和的表型及比例可推出力克斯毛型兔甲的基因型为aaBBCC,进而推出组合二的的基因型为AaBbCC,组合三的的基因型为AaBBCc,即组合二与组合三的基因型不相同。由于B/b、C/c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推知组合二与组合三的杂交后代出现力克斯毛型兔(aaB C )的概率为1/4。
24.【答案】(1)自由组合; AABB ;aaBB ;3/7
(2)实验方案:
让该红花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全部是红花植株,则亲本红花植株为纯合子;
若子代红花:白花=3:1,则亲本红花植株为杂合子
【解析】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两组实验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确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和亲本的基因型。
【解答】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粉色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_、A_B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第二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6:7,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第一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在第二组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F2白花中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纯合子的比例为3/7。
(2)现只有一株红花植株(AAbb或Aabb),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 (就是自交)探究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和结论如下:
实验方案:
让该红花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亲本红花植株为纯合子(AAbb),则自交子代全部是红花植株;
若亲本红花植株为杂合子(AAbb或Aabb),则自交子代红花:白花=3:1。
25.【答案】(1) ddFF和DDff
(2) 扁盘形:圆球形:长形=1:2:1
(3)4;8/9
(4) F2圆球形与隐性长形南瓜
a.全部是圆球形南瓜;ddFF或DDff
b.圆球形:长形的比例接近1:1;ddFf或Ddff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其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题意:南瓜瓜形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和F、f控制。两个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南瓜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扁盘形,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扁盘形∶圆球形∶长形=9∶6∶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扁盘形的基因型为D_F_,圆球形的基因型为D_ff和ddF_,长形的基因型为ddff,F1的基因型为DdFf。
【解答】
(1)据“子一代所结果实全部是扁盘形,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出现扁盘形:圆球形:长形=9:6:1的性状分离比”,推知亲代的基因型是ddFF和DDff。
(2)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DdFf,与隐性纯合子长形南瓜ddff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DdFf)∶圆球形(ddFf和Ddff)∶长形(ddff)=1∶2∶1。
(3)F2中扁盘形南瓜的基因型有DDFF、DdFF、DDFf和DdFf共4种,其中杂合子占8/9。
(4)F2中圆球形南瓜有纯合子(ddFF、DDff),有杂合子(ddFf、Ddff)。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F2某圆球形南瓜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选择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实验,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
①选择的亲本表现型是:F2圆球形南瓜与隐性长形南瓜(ddff)。
②结果与结论:
a.若该圆球形南瓜是纯合子,基因型为ddFF或DDff,则杂交子代全部是圆球形南瓜(ddFf或Ddff)。
b.若该圆球形南瓜是杂合子,基因型为ddFf或Ddff,则杂交子代圆球形(ddFf或Ddff)∶长形(ddff)的比例接近1∶1。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