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在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个地方、一个物件或一座建筑,它也许平淡无奇、不足为外人道,却承载着你许多美好的记忆,成为世事变迁后追忆年华的唯一寄托?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蒲松龄的“聊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
项脊轩
——爱与梦开始与破灭之地
壹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的既成传统,自觉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
他们崇尚唐宋古文,主张“文道合一”。归有光为“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人。
主要特点是: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8岁时, 母亲周氏去世;
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
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
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
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
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
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
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
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
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
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
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
文题解读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据说有三重意思:
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他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的顶梁柱。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贰
整体感知
在这间小轩中,归有光回忆着哪些人和事,又对它有着怎样的情感?
叁
梳理文意
一间老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原来的
一丈见方
渗漏
向下
每当
桌子
环顾四周
放置
朝北
得到阳光
超过
光线不明
略微
修缮
从上面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
一间老屋
前辟四窗,垣【yuá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开
名作动 砌上围墙
用来
抵挡
明亮的样子
混杂地
栏杆
增加光彩
摆满
休息 长啸歌吟
静静地独自端坐
离开
每月十五的夜晚
树影摇动的样子
译文: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三五〕农历每月的十五。
农历每月的初一称“朔”,
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
农历每月的十六称为“既望”,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四件琐事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在此以前
中间相通
整体
等到
分灶做饭 分家
到处都是
向西
越过
名作动 吃饭
不久后
总共
两次
译文: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先前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
四件琐事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曾经
去世的祖母
名作动 喂奶
去世的母亲
对待
和
内室
经常
你的
表修饰
一一回答
完成
译文: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她。”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感动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这里
四件琐事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十五岁
探望
你的
整天
很像
等到
用
关闭
名作动 产生效果
成功
一会儿
名作动 上朝
将来
应当
大声呼号
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等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
四件琐事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牗【jiōng 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原来
到
关闭
窗户
凭借
总共
能够
被焚烧
大概
译文: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四件琐事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已经
嫁到我家来
时常
有时
写字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没有精神寄托
再
形制
转述
译文: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是阁子呀 ”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感到无聊,就让人再次修葺南阁子,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地,不常住在这里。
四件琐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名作状 亲手
高高挺立的样子
伞盖
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肆
文本研习
作者情感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这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可喜”承上文对庭院景色的描写,“多可悲”启下文对悲情的描写。
既是文章的文眼,又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轩室特点
修葺前 修葺后
对 比 探 究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狭小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不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老旧
破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明亮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杂植兰桂,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幽静
雅致
可喜之情
修整轩室——醉读之喜
轩室保全——庆幸之喜
夫妻恩爱——合好之喜
可悲之情
诸父异爨——家境没落之悲
老妪忆母——母亲早逝之悲
大母励志——功业未成之悲
追思亡妻——丧失挚爱之悲
(一)祖母予以重任—复兴家族的嘱托
(二)老妪伤心怀念—联结母亲的桥梁
(三)母亲因病早亡—假设回忆构建温情
(四)妻子贤良淑德—感人至深夫妻情
温暖给予者
四位女性形象分析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第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第二,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枇杷树——枇杷树隐喻之意丰富,它有着“黄金丸”之称,象征着财富与家族繁盛,也代表着多子多福,健康长寿。
枇杷树为妻子手植,寄托对丈夫深远祝福。
枇杷树让时间有了度量,让思念变得可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处悼念亡妻并未像悼念亡母、祖母一样直接抒情:如“泣”、“长号不自禁”,而恰恰没有带任何情感也没有直接描写妻子,转而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不言情而情无穷”。
作者通过树木的繁茂暗示距离妻子亡故之年已然过了许久。面对与爱人阴阳两隔这样令人唏嘘之事,作者却以反差极大的平静去叙述,使人不禁感慨他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平复、去接受,才能坦然对待。
在妻子亡故后,作者便不再称之为“轩”,而是改为“室”或“阁”,如“室坏不修”“复葺南阁子”等?
1. 以“轩”之名寄托了作者的审美追求
2. 以“轩”之名激励着作者的使命
3. 以“轩”之名见证了作者的爱情
在妻子亡故后,作者便不再称之为“轩”,而是改为“室”或“阁”,如“室坏不修”“复葺南阁子”等?
“阁”都是一种物理空间称谓。
在《项脊轩志》中,由“轩”到“室”“阁”后,作者重点描述了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吾妻死”,其二是“余久卧病无聊”,其三是“余多在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妹”的眼中,“轩”仍然是“阁子”。纵观这部分内容,尽管文字简短,但称谓变换的背后却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哀思。
当母亲、祖母和妻子一一离他而去,那个曾经的少年,再也无法忍受项脊轩里孤独的时光,再也无法承受住功名与命运的双重打击,身体病倒精神颓败,一如那无人照料修葺的百年老屋,重又“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再也不见往日那幽静明亮的模样。
就算重新修葺了那间小小的阁子,只是这书屋的主人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孤独与骄傲中,只得匆匆逃离。
伍
艺术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1. 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扣扉问食
母亲
——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
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恩爱
怀念往昔思念亲人
赏析艺术特色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例: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2、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赏析艺术特色
3. 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例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1: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赏析艺术特色
4. 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围绕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文的“意脉”,使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