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
教材分析
)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教学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
教学过程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展开本节课的内容——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讲授新课】
一、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师:开始新课前,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各种血管,我们可以发现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那我们观察到的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生:(通过预习)血管一共可分为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师:很好,(课件第2页)接下来我们就研究一下这三种血管的特点。
师:(举起左手、握拳,手背向学生,指着上面的“青筋”) 问:这是什么?
生:血管。
师:对,这是血管。人体的血液就在这里循环流动。那什么是循环呢?
生: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师:回答很好!我们人体大的血管就根据它是来还是去,分成了两种。把心脏里血液送出去的就叫动脉,它分布较深,里面血液流动快,把血液带回心脏的血管就叫静脉,一般分布较浅,血流速度较慢。
师:(再次握拳,手背向学生,指青筋,)这是什么?
生:静脉!
师:为什么不是动脉?
生:因为分布很浅。
师:(把手伸展、放下,指手上静脉)这静脉里血液是往上流还是往下流?
生:(讨论分析后)向上流,因为静脉流向心脏,心脏在上!
师:对了!
师:我们的静脉分布在较浅位置,我们的动脉一般躲在较深位置。我们能不能摸到它们呢?
生:(有的很积极),可以!比如医生看病时。
师:对!(手把桡动脉),这里就有动脉。
生:(全体做“切脉”状。)
师:我们人体还有其它可以摸到的动脉吗?
生:(动手摸自己的身体、感觉思考)有!如:脖子、太阳穴、脚后跟等都可摸到。
师:很好!大家很善于观察。其实测量血压的位置也可摸到动脉——肱动脉。
师:这样动脉、静脉,我们有了初步认识,大家觉得它们有区别吗?
学生:(各组讨论,最后由一名同学做答)
A组:壁厚的是动脉、壁薄的是静脉;
B组:腔小的是动脉、腔大的是静脉;
C组:腔大的是动脉、腔小的是静脉。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哪个对呢?我们首先来听听他们的理由。C组同学先来说吧。
C组:动脉血流快、量多,腔应该比静脉大。
师:B组呢?
B组:动脉、静脉血量应该一样多,动脉血流快,腔可以小一点;
师:A组?
A组:动脉血流快,对血管压力大,壁应该是厚的。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正如B组同学所说,动脉、静脉血量应是一样多的。但动脉血流快,静脉血流慢,所以动脉壁应比较厚,腔可以比静脉小。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动脉、静脉的概念以及主要区别:(课件第3-4页)
动脉: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有的在体表也能摸到。
静脉: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分布:有的静脉与动脉平行 位置较深,有的则位置较浅。
师:好!人体大的血管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人体最小的血管,毛细血管。 (课件第5页)
毛细血管:概念: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分布:数量大,分布广。
师:根据(课件第6页)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示意图,我们来比较一下三种血管,填写下述表格(课件第7-9页)。
动脉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静脉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毛细血管特点: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师: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就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课件第10页)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
生:(纷纷把手放在心脏上)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我们的心脏就像倒置的梨,大家可以攥紧自己的拳头,我们的心脏就与我们的拳头差不多大。
师: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
学生们观察讨论心脏的结构,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师:请大家结合课件展示总结讨论结构。
生:(课件第13页)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师:很好,心脏的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谁来总结一下与心脏相连的血管都有什么呢?(课件14页)
生: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师:非常准确,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总结了以下规律:与心房相连的是静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现在大家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根据以上所学,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如果我们把水从心脏的肺静脉注入,水可能会从哪里流出 分别从连接心脏的不同血管注入水,水将从哪里流出
学生们将展开激烈的讨论:“会从主动脉流出”
生2:“我看不会,因为心脏只是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生3:“需要事实来证明”……
实验演示:由于新鲜心脏数量有限,只供课堂演示,在操作时,首先识别出相连的血管,
预测活动结果,然后依次分别注水,观察是否和预想的结果一致,并分析其原因。有的学生向主动脉、肺动脉注水时,出现异常,就会问老师,可不直接回答,促其思考。
师: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产生 下面我们来解剖一个猪的新鲜心脏,看一看心脏的详细结构。首先观察心脏的外形,辨认出心房和心室的界限是房室沟,心室之间的界限是室间沟。然后解剖心脏,复习心脏的结构,仔细观察房室瓣、动脉瓣。辨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形状、开口方向等。注意:辅导学生正确进行解剖。)
师:通过解剖观察,我们来学习一下瓣膜的种类、特点以及作用。(课件第15页)我们把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房室瓣开口向心室方向。动脉瓣开口向动脉方向。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
师:由此可见,是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是血液运动的动力器官。(课件第16页)
师:根据大家的课前预习,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心率和心输出量呢?
生:心率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变化。成年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min。
生2: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钟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课前预习的非常充分。
三、血液循环途径
师: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但这两部分又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不难看出,人们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是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呢?(课件第18页)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讨论:(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
(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血管中运行的?
师: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把血液循环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叫做体循环和肺循环。(课件第19页——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过程。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过程。(课件第20页)
师:看懂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在循环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发生了交换?
体循环: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肺循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去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课件19-20页)
师:大家猜想一下在循环过程中,动脉血和静脉血又是如何变换的呢?(课件第21页)
生:当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生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师:非常好。在我们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课件第22页)
四、血压与脉搏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3-44页内容,回答下述问题:
师:什么是血压?(课件第23-24页)
生: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是指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师:血压的特点是什么?
生: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12~18.5 kPa=90~140 mmHg
健康成年人的舒张压:8~12 kPa =60~90 mmHg
师:血压正常的意义是什么?
生:血压持续高于18.7/12 kPa(140/90 mmHg)为高血压;血压持续低于12/6.7 kPa (90/50 mmHg)为低血压。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师:什么是脉搏?(课件第25页)
生:脉搏是指主动脉壁一张一缩地波动,血液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体会到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了细胞的正常生活,了解循环系统的各项生理指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拓展了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
(
教学反思
)
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