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0: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3月份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3.3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指导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而且,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选自毛泽东《实践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往前追溯历史,发现进行生产的个人,越从属于一个因冲突、融合而形成的更大整体,人是社会性的。
B.孤立一个人在社会之外的生产是罕见的,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并彼此交谈却有语言发展一样。
C.对生产的研究,往往定位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D.生产活动、政治生活、阶级斗争和文化生活组成了社会实践,尤其阶级斗争对人的认识发展影响深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产一般的抽象是为了让我们来更好地分析生产的特殊性,并不是为了让人们忘记生产的本质差别。
B.有的历史时期,人们不能全面的了解社会的历史,主要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
C.虽然《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人都上梁山,但他们阶级地位不同,上山的动机和目的因此大相径庭。
D.人们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来直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B.起行始足下,遇事智才明。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解放日报》社论说:《实践论》是“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雨漂流的回忆
叶 紫
一九二七底,冬初十月,因为父亲和姊姊的遭难,我单身从故乡流亡出来,到长沙天心阁侧面的一家小客栈中搭住了。那时我的心境的悲伤和愤慨,是很难形容得出来的。因为贪图便宜,客栈的主人便给了我一间非常阴暗的,潮霉的屋子,那屋子后面的窗门,靠着天心阁的城垣,终年不能望见一丝天空和日月,我一进去,就像埋在活的墓场中似的,一连埋了八个整天。
天老下着雨。因为不能出去,除饭外,我就只能终天地伴着一盏小洋油灯过日子。窗外的雨点,从古旧的城墙砖上滴下来,均匀地敲打着。狂风呼啸着,盘旋着,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使室内更加增加了阴森、寒冷的气息。
一到夜间,我就几乎惊惧得不能成梦,我记得最厉害的是第七夜——那刚刚是我父亲死难的百日(也许还是什么其他的乡俗节气吧),通宵我都不曾合一合眼睛。我望着灯光的一跳一跳的火焰,听着隔壁的钟声,呼吸着那刺心的、阴寒的空气,心中战栗着!并且想着父亲和姊姊临难时的悲惨的情形,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尤其是——自己的路途呢?交岔着在我的面前的,应该走哪一条呢?……母亲呢?……其他的家中人又都飘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窗外的狭巷中的风雨,趁着夜的沉静而更加疯狂起来,灯光从垂死的挣扎中摇晃着,放射着最后的一线光芒,而终于幻灭了!屋子里突然地伸手看不见自己的拳头,我偷偷地爬起来了,摸着穿着鞋子,伤心地在黑暗中来回地走动着。一阵沙声的,战栗的夜的叫卖,夹杂于风雨声中,波传过来了。听着——那就像一种耐不住饥寒的凄苦的创痛的哀号一般。
“结……麻花……哪!……”
“油炸……豆……腐啊!……”
随后,我站着靠着床边,怀着一种哀怜的,焦灼的心情,听了一会,突然地,我的隔壁一家药店,又开始喧腾起来了!
时钟高声地敲了一下。
我不能忍耐地再躺将下来,横身将被窝蒙住着。我想,我或者已经得了病了,因为我的头痛得厉害,而且还看见屋子里有许多灿烂的金光!
隔壁的人声渐渐地由喧腾而鼎沸!钟声、风雨的呼声和夜的叫卖,都被他的喧声遮拦着。
我打了一个翻身,闭上眼睛,耳朵便更加听得清楚了。
“拍!呜唉唉……呜唉唉……拍——拍……”
一种突然的鞭声和畜类的悲鸣将我惊悸着!我想,人们一定是在鞭赶一头畜生工作或进牢笼吧!然而我错了,那鞭声并不只一声两声,而悲鸣也渐渐地变成锐声的号叫!
黑暗的,阴森的空气,骤然紧张了起来,人们的粗暴而凶残的叫骂和鞭挞,骡子(那时候我不知道是怎样地确定那被打的是一头骡子)的垂死的挣扎和哀号,一阵阵的,都由风声中传开去。
全客栈的人们大部惊醒了,发出一种喃喃的梦呓似的骂詈。有的已经爬起来,不安地在室中来回地走动!……
我死死地用被窝包蒙着头颅很久很久,一直到这些声音都逐渐地消沉之后。于是,旧有的焦愁和悲愤,又都重新涌了上来,房子里——黑暗;外边——黑暗!骡子大概已经被他们鞭死了,而风雨却仍然在悲号,流眼泪!……我深深地感到:展开在我的面前的艰难底前路,就恰如这黑暗的怕人的长夜一般:马上,我就要变成——甚至还不如——一个饥寒无归宿的,深宵的叫卖者,或者一头无代价的牺牲的骡子。要是自己不马上振作起来,不迅速地提起向人生搏战的巨大的勇气——从这黑暗的长夜中冲锋出去,我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父亲和姊姊临难时的悲惨的情形,又重新显现出来了,从窗外的狭巷的雨声之中,透过来了一丝丝黎明的光亮。我沉痛地咬着牙关地想,并且决定:
“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这黑暗的阴森的长夜!并且要提起更大的勇气来,搏战地,去踏上父亲和姊姊们曾经走过的艰难底棘途,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
(有删改)
[注]①叶紫(1910—1939),中国革命文学作家,湖南益阳人。代表作有《丰收》《火》。②1927年6月大革命失败后,叶紫的父亲和姊姊未能及时转移,两人不幸在县农会附近的余家宗祠同时被捕,惨遭杀害。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紧扣题目,交代了“我”孤身“漂流”的原因、时间以及流亡所到之地——长沙天心阁侧面的客栈。
B.“我”想起惨死的父亲和姊姊,想起自己渺茫的前途以及逃难在外、生死不明的亲人,彻夜难眠。
C.文中写深夜的叫卖者,展现民众生活凄苦;写驱赶牲畜之人被客栈中人“骂詈”,揭示阶级矛盾尖锐。
D.为了摆脱目前被压抑的状况,为自己找到新生之路,“我”最终决定继承父亲和姊姊的遗志,起来抗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像埋在活的墓场中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所住客栈的阴暗和潮霉。
B.“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幽默诙谐,写出了风之大屋之冷。
C.本文讲究气氛的渲染、场面的描写和细节的刻画,这增强了创作的真实性、生动性和吸引力。
D.“搭住”“老下着雨”“小洋油灯”等方言俗语的运用,使作品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时代气息。
8.“第七夜”里“我”的心理有着怎样的变化过程?请作简要分析。(4分)
9.鲁迅先生评价叶紫的创作时说过,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表现“我”的战斗性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B.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C.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D.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朔望: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
B.斛: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的前面,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和缘由。
D.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就是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岳飞年少时就天生神力,尚气节。他的父亲岳和认为他很有义气,赞扬他以后会为了国家为了正义之事而死。
B.岳飞通过良马和劣马的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如果太过于讲究“精洁”,也会相继而死。
C.岳飞忠贞廉洁。吴玠很佩服他,看他没有姬妾,妆扮好美人送给他。岳飞以皇上尚勤于政事自己岂能贪图享乐为由,拒绝了吴玠。
D.岳飞谋定后动,治军有方。每次打仗之前都会跟各个统制谋划,然后才开战;每次皇上要给他升职时,岳飞都会把功劳推给将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1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比山还难撼,原因在哪里呢?请简要概括。(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①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15.下列对这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情景。
B.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C.陈词开头两句从大处着墨,概述西湖的非凡气象,接着对景物作了具体描述。
D.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16.“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同情百姓疾苦并为之叹息流泪,表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流飞转、击中巨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3)同为引用诸葛亮的典故,《书愤》侧重表达对先贤业绩的追慕渴望,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侧重表达对英雄事业未竟的痛惜。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B.《离骚》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蜀相》中“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言: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B.相:①誓天不相负 ②相见常日稀
C.之: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D.适:①适得府君书 ②始适还家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 ① ,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 ② 。他的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情深挚,雅俗共赏,每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 ③ ,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
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B.柳永也许是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第一次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C.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次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D.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源,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① ,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② 。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③ ,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校校报开辟“经典诗词重读”栏目,面向全校同学征集稿件,邀请大家积极推荐自己喜欢的诗词。请你在下面四首诗词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从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一篇鉴赏文章参加征稿,分享你的审美体验。
①《诗经·卫风·氓》 ②李白《蜀道难》 ③杜甫《蜀相》 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要求:(1)以“某首诗歌赏析”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2)要结合自己学习鉴赏诗词的经验、体会写作,言之有据,言之成理;(3)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3月份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 。C.“对生产的研究,往往定位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错误。从原文来看“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加以研究”,选项因果倒置。
2.(3分)B。 B.“主要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错误。材料二由“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可知,有剥削阶级的偏见扭曲历史这一原因,还有生产力的制约。“主要”一词也不合适。
3.(3分)D 。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实践于认识的作用”。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意思是: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写诗人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不能直接体现材料二观点。
4.(4分)①论证层次清晰严整。先提出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然后论证了进行生产的个人的社会属性,最后阐明生产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②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了因果论证、举例证法、假设论证等,有力的论证了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首先”“最”“总是”“只要……就”等词语的运用,观点表达准确有力;大量结构复杂的长句使表达缜密,逻辑性强。
(评分建议:每条2分。两条即可满分。)
5.(6分)①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一点儿也不能离开实践。
②人类的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④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这些是做好工作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谓“做好工作的传家宝”。
(评分建议:每条2分。三条即可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揭示阶级矛盾尖锐”过度解读,从文本内容来看,因为竭力驱赶牲畜之人发出的声音打扰了客栈中人,客栈中人才会不满、骂詈。)
7.(3分)B(“幽默诙谐”理解错误。将狂风穿过狭巷、刮进室内的情形比拟为“不时从城墙的狭巷里偷偷地爬进来”,生动形象、简洁凝练。)
8.(4分)①惊恐惧怕:为自己所住阴寒的环境而“战栗”;②哀叹焦虑:想到家人以及自己的路途而感到“哀怜“焦灼”;③悲愤忧愁:听到屋外的挣扎和哀号,“旧有的焦愁和悲愤”重新涌了上来;④振作奋起:对比抉择自己的前路后“振作起来”。
(评分建议:每条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分)①环境烘托。“我”看见的景物、听见的声音、嗅到的气味都是苦的,这烘托出“我”最终振作起来的坚强。
②他人衬托。父亲和姊姊走过的艰难底棘途,衬托出“我”不怕艰险,去追寻光明的勇敢。
③心理描写。“天明,我就要离开这里……去追寻和开拓那新的光明的道路!”文章最后对“我”这一心理描写,直接表现出“我”的战斗性。
(评分建议: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0.(3分)D 。 译文: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
11.(3分)C 。“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的前面”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是一种相当于‘后记’的一种文体,写在书籍的后面,用来评价书籍内容或者说明写作经过缘由”。借助原文中“飞跋其后”就能够分析出“跋”应该写在书籍的后面。
12.(3分)B 。“即使是良马,如果太过于讲究‘精洁’,也会相继而死”理解有误。文中岳飞通过与宋高宗的对话,通过良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说明良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是“致远之材”。即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文中并没有因为良马喜爱精致清洁的饲料就相继去世的内容。
13.(8分)(1)(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割”,割让;“与”,给;“贳”,借;“责偿”,催促交纳、强迫人家还债。)
(2)有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的士兵,(岳飞)立刻(将他)斩首来示众。(“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定语后置句; “束刍”,捆草,扎草堆;“徇”,示众;“立斩以徇”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岳飞)”。)
14.(2分)(1)训练严格;(2)纪律严明;(3)善于谋略。
(评分建议:每条1分,任意两条满分。)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白描式地勾勒”错误。柳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16.不一样。(1分)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2分)而陈词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3分)
(评分建议: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8.(3分)C。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19.(3分)A。A.①②均为助词,无实义B.①代词,你;②副词,相互;C.①助词,的;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①副词,刚才;②动词,出嫁。
20.(3分)①平分秋色;②望尘莫及(自叹不如);③自怨自艾。
21.(3分)A。结合整个语段来看,此处应是强调“柳永于词的贡献”,而非“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据此排除C项。另外,文段中“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用来与“柳永于词的贡献”作类比的,应紧跟其后,据此排除BD两项。
22.(3分)D。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也许是”应该修饰“第一次”,所以应将“第一次”放在“也许是”的后面;二是成分残缺,“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所“诉说的苦闷幽怨”是柳永的笔表达的,所以应在“她们”前加介词“为”。
23.(6分)①清明扫墓祭拜 ②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③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
(评分建议: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4.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接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宋高宗听后夸奖岳飞说得好:“爱卿说的极其正确。”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