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1课时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认识“嘱、范”等8个生字,会写”肃、渐”等13个字,公写“严肃,清晰”等6个明活
2.默读读课文,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提问:“为中华之崛起”是什么意思? 2.小结: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吧。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分类学习生字生词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2.出示一组形近字,学生比较识记难点。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交流 ,依据学生发言,引导关注形近字的特点进行辨别识记。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抓住基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问题1预设答案 晰(清晰) 斥(训斥) 崛(崛起) 掘(挖掘) 淮(淮河) 斤(斤两) 析(分析) 准(准备)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完成表格。 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第一件事新学年开始了魏校长 ( ) ( )第二件事奉天 ( ) ( )第三件事一个星期天一位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 ( ) ( ) ( )
第二步:互学要求 2.这三件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弄清这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后,想想应该怎么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交流。 展学提示:我发现第一件事和后面两件事是 关系。 我可以这样概括主要内容:周恩来之所以 ,是因为 。 我还可以这样概括主要内容:周恩来因为 ,所以 。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出归纳能力的运用与提升。一件事主要内容的归纳是本册教科书四单元的教学点,所以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教师根据学情进行难点上的指导。将几件事连起来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新增知识点,采用了教师引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步实践中掌握。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默读课文,理清事件。(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①追问: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件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十自然段。 ②教师依据学情引导: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第十自然段是个过渡段,因为在这段中点明了“这位同学”就是“周恩来”,对第一件事而言是个总结,所以划分到第一件事中去更为合理,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五自然段,区分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看看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 2.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反馈,教师依据学情引导。 3. 教师引导串联主要内容:如何将三件事连接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可以采用文中提到的时间来串联,也可以用上“之所以……是因为……”。 (1)同桌尝试连接三件事。 (2)抽生反馈后小结:归纳多件事课文的主要内容,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想清楚几件事的关系,最后用适当的词语将多件事连起来,这样就能清楚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第一件事新学年开始了魏校长 ( 问 ) 周恩来 (回答)第二件事十二岁那年奉天 伯父 (告诉) 周恩来 ( 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一个星期天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一位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 (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 只能劝慰 ) 周恩来 ( 看见、体会 )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指导书写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出示课本要求书写的生字,学生观察 2. (1)出示“赞、疑、惑、顾”,这几个字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地方? (2)出示“肃”。提示并书空:这个字下半部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 3.学生在田格本上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步:展学要求 4.交流评议: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提示。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生字的学习体现先写后导的规律。先写,学会整体和局部的观察;后导,依据书写出现的真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主问题3预设答案 (1)出示“赞、疑、惑、顾”,这几个字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地方? 预设:“赞”的第一个“先”弯钩变成提:“疑”的右半边横嫩之不是“已”。 后勿忘记点:“感”字勿少嫩:“顾”左边厂字里是横折钩加竖提,(2)出示“肃”。提示并书空:这个字下半部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 2.学生在田格本上书写,教师巡视。 3.交流评议: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提示。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说清每件事的主要内容。②弄清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③用恰当的连接词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