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答案
选择题(1题2分,共20分)
1-5 BBADA 6-10 DBBDC
11-15 BDBDD 16-20 BCBAA
21 (14分,每空2分)
【答案】(1)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根据假说,演绎推理(答出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即可得分)
(3) 性状分离 7/16
22(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 减小 降低
(2) ①②③④⑤⑥ 存在(1分)
(3) 0(1分) 龙胆紫溶液(甲紫)或醋酸洋红液
(4) DNA的复制 后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23 (1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 丙(1分) 次级精母细胞(1分)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1分)
(2) Ⅱ→Ⅰ Ⅲ→Ⅴ
(3) CG(“CH”) 不完全相同(1分)
(4) ①③
(5) 加倍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某药物 显微镜下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异常的细胞占观察总细胞的比例(写出“染色体数目加倍/异常的细胞数占比”就给分)。
24 (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答案】(1) 二 黄色
( 2 ) 性状分离 1/6
( 3 ) (4分)黄梅县育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已知①磷脂、②脂肪、③性激素、④胆固醇、⑤胰岛素、⑥抗体、⑦胃蛋白酶、⑧水通道蛋白,都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 B.⑤⑥⑦⑧合成过程都有水形成
C.③④⑤⑥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D.①②⑦⑧都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2.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时需要氧气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3.下列关于细胞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②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④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RNA和蛋白质 ⑤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能参与光合作用⑥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⑦与其他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线粒体外膜、内膜及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嵴
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4.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5.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可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其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疟原虫(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的生物膜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株黄花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黄花蒿细胞和疟原虫细胞都含有容易被甲紫溶液染成深色的染色质
C.青蒿素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以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D.青蒿素可能属于脂溶性物质
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符合假说演绎法研究顺序的是( )
④②①③ B、③④①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图甲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该生物某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加倍 B.图甲中,cd段会出现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C.图乙处干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的cd段 D.图乙的后一个时期会在细胞中部出现一个细胞板
如图表示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B.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D.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9.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
10.关于细胞周期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11.下列人体细胞中,DNA含量一定不同而染色体数可能相同,且均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初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12.甲、乙、丙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丁图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图细胞中染色单体数量分别为8、4、2
B.雄性激素能促进乙图细胞的分裂
C.乙图对应丁图中BC段,丙图对应丁图中DE段
D.该生物的性腺不能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理想材料
13.下列关于受精作用与受精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的完成必然依赖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作用可保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有关
14.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行为
B.仅依靠减数分裂就可以维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C.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和精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不一样的
D.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15.一个动物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4和8 B.2和4 C.8和16 D.8和0
16.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姐妹染色单体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都相同
D.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17.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一种颜色代表来自父方或母方
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2:1:1
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一定相等
D.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该过程代表雌雄配子的形成
18.下列关于孟德尔—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 F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19.已知绵羊角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双亲无角,子代中也会出现有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南瓜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 )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 自交产生F ,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过程发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 B.①过程发生了性状分离
C. F 中白花的遗传因子的组成是Aa或AA D. F 中白花的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
非选择题(共60分)
21.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两种豌豆作杂交实验时的操作步骤有 ,最后一步的目的是 。
(2)自然状态下,豌豆永远都是纯种,因为豌豆是 的植物。除此之外,豌豆还有许多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所用的假说演绎法的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3)将基因型为 Dd 的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种现象叫做 ,如果将 Dd 的豌豆连续自交,F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显性个体占后代的比例是 。
22、图1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①-⑥为各时期细胞,a-c表示细胞生理过程;图2是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图3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 。
(2)图1中,具有全能性的细胞有 (填数字编号);胚胎发育过程中 (存在/不存在)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现象。
(3)图2中的染色单体有 条,若给其染色,需用到 试剂。
(4)图3中AB段正进行的是 ,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期是 形成原因是 。
下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 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
(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 (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 (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3中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 ,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 (都相同/各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4)下图A是上图1丙细胞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可能与其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 。
(5)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母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但着丝粒的分裂不受影响。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 。如果该动物的体细胞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则自变量为 ;因变量的观测指标为 。
(本题12分)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 可判断子叶颜色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2)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自交产生的F 中子叶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的现象称 。若将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绿色子叶占 。
(3)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