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 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 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1: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执教: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学习重点: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学习难点: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本诗结构严谨,节奏和韵律鲜明。整首诗共六小节,每小节四行。第1~2小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现代的生活依然需要安精神。第5~6小节,突显全诗的主题:时代呼唤延清楚,首尾照应。全诗押“a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朗上口歌颂并呼唤。六个小节内容清晰,层次的句式,声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你知道延安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2.介绍延安的资料 师:(教师出示课件)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 3.预习了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理解延安精神的含义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诗人走进延安,看到了什么?读诗歌2-4小节,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第二步:互学要求 2.读“资料袋”,说说诗人从延河的流水、枣园的梨花、南泥湾的镢头、杨家岭的会场、宝塔山,分别想到了什么。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交流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本首诗的理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料,通过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便于孩子更直观地理解感受延安精神。 主问题1预设答案 诗人来到延安,看到了延河的流水,回想到了 ;看到了 ,回想到了 …… 诗人追寻延河的流水、枣园的梨花、南泥湾的镢头、杨家岭的会场、宝塔山,实际上是在追寻 的延安精神。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朗读课文,关注韵脚,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在诗歌中圈出一下词语并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春光、太阳、清香、会场、琳琅、土炕、交响、脊梁、辉煌、飞翔、理想。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内读一读 第三步:展学要求 全班汇报。 主问题2设计意图 关注韵脚,读出诗歌的美感。 主问题2预设答案 押韵是指字音中韵母部分的重复。按照规律,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这种节奏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味到前一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体会延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为什么在“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去追寻延安精神呢? 2.阅读拓展故事。 第二步:展学要求 3.谈感受。 4.朗读促理解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延安精神在当今的意义是特别抽象的,所以借助“蛟龙号”这个实例,帮助孩子们从中体会延安精神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小结: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入海的“蛟龙”,还是上天的载人飞船,都因为我们拥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而成功,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