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弱肉强食的旧秩序
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现代国际秩序的演变
大国兴衰
与利益分配
大国发展
道路的抉择
第三世界的
实力与态度
战争与和平
保守与变革
抗争与冲击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重建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反战维和
国际理解
认同改革
道路自信
反殖反霸
主权意识
民主意识
影响因素
重大事件
价值启示
单元概述
1907年 1917年3月、11月
1919年 1921年 1929年 1933年 1938年
三国协约
十月革命
1941年 1943年 1945年10月
联合国成立
华盛顿会议
三国同盟
萨拉热窝事件
二月革命
凡尔登战役
经济大危机爆发
雅尔塔会议
1882年 1914年 1916年
1918年 1920年 1922年 1931年 1939年
1942年 1945年 1945年9月
巴黎和会
新经济政策
希特勒上台
慕尼黑协定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第一次
世界大战
国联成立
德国突袭波兰
《联合国家宣言》
中国抗战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
时空观念(20世纪上半期)
【阶段总特征】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国际秩序经历崩解、重构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使主要资本主义大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一战前的国际格局的特点:
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课前思考:根据预习,你是否同意潘尼卡的说法?请给出理由。
牵一发而动全身
国际秩序的重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目 录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战争因何而起?
相关史料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时代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相关史料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概况
第一类 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英法美
第二类 专制军国主义浓厚 俄德日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2、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冲突不断
战争因何而起?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相关史料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俄国
法国
领土争端与殖民地的争夺
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贸易摩擦
三
国
同
盟
三国协约
注: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3、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国家 1890年 1914年
德国 2.88 11.08
奥匈帝国 1.28 3.66
意大利 1.48 2.82
英国 3.14 7.68
法国 3.74 5.74
俄国 2.9 8.82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
(单位:千万英镑)
战争因何而起?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相关史料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1912年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但同盟内部由因所得领土不均爆发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3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4、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
成为欧洲火药桶
5、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因何而起?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小 结
战争因何而起?
垄断资本主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
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是欧洲火药桶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思考点
从定义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全面爆发: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美、中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1、爆发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时间 1914.08-1918.11
战线及交战双方 西线
东线
南线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其它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 南线
1916年 西线
第三阶段 1917年
1918年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狱”、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重点探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参战国家 33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它有哪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相关史料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西线:英法比——德
东线:俄——德奥
萨拉热窝
南线:奥——俄塞
决定战场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第一阶段:
(1)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爆发
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告终,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英法联军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
施里芬及其“速战速决”计划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
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德皇威廉二世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
材料2:1916年的这两次战役使德国死伤了约85万人,英法约死伤95万人。然而,任何一方向前的推进都未超过7英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
——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
战役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备注
凡尔登战役 1916.2-1916.12 70多万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1916.7-1916.11 130多万 “索姆河地狱”
材料1: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死的士兵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
——《破碎的世界:一战信件、日记和回忆录》
被化学毒气灼伤眼睛的英军士兵
新发明飞机和坦克被运用到了战争中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日德兰海战(绘画)
材料: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出动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约100艘军舰。交战结果,英国的军舰损失数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海战后,舍尔在他给德皇的报告中说,德意志帝国海军能“予敌以巨创,但……即使在公海上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我们的地理位置与岛国相比的不利之处……不能靠我们舰队来补偿……”。他最后说,无限制潜艇战是必不可少的,“那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
一战最大的海战,大炮巨舰的高峰。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1)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材料1: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参加一战的中国华工-以工代战
法国北部索姆省华工墓地
(2)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俄国退出一战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带来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清单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同盟国4国,协约国27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多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人(亡900万,伤2000多万,残350万人,另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其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飞机
重型火炮
坦克
阵地战壕
法军的电报设备房
德军在前线打电话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2.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
一战前的欧洲国家地图
一战后的欧洲国家地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3.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参战国 目的 结果
德国 取代英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的日耳曼帝国
奥匈 帝国 占领巴尔干,取得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的出口,扩大成三元帝国
英国 保住老牌帝国的地位,打败德国,夺取更多殖民地,在近东肢解奥斯曼帝国
法国 为普法战争雪耻,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夺取德国萨尔区的殖民地,重新成为欧洲霸主
沙俄 瓦解德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势力,建立“大斯拉夫帝国”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到限制
帝国解体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
人员、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因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帝国被摧毁,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一场零和博弈,主要参战国没有一个赢家!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爱好和平: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雷马克小说《西线无战事》
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材料2: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 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在一个城市 ,哗变者宣布成立反战政府。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材料1:战争在我们眼里是一件非常有男子气概的事:狙击手们在草丛中兴高采烈地战斗,在那里,他们的鲜血如同露珠般坠落在花瓣上。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死亡方式了。千万不要隐匿在家中, 快来一同加入到这战斗的信仰之中。”
——1914年恩斯特 荣格尔《钢铁风暴》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巴黎和会小档案
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代表:27个参会国。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巴黎会和三巨头)
成果: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华盛顿会议小档案
时间:1921.11.12-1922.2.6
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共9个参会国。
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二)战后新秩序重建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
体系
华盛顿体系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德国侨民反《凡尔赛签约》
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巴黎的人民手挽手走在大街上游行庆祝。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2.国际联盟
建立
意图
性质
宗旨
评价
实质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 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成立,总部日内瓦。
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
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5)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二)战后新秩序重建
德国遭到削弱,被迫承担战争责任,但不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经济的恢复,撕毁条约。兴起复仇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纳粹德国摧毁欧洲
国联决议“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爆发。美国没加入国联。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国联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联无法解决国际争端
美国在凡尔赛体系没有得到实质的利益,问鼎世界霸权受挫,加深了与英法的矛盾。此后美国对欧洲奉行孤立政策,面对30年法西斯的挑战,美国仍然抱着孤立态度。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治外法权、关税自主等要求没获得解决。其他殖民地也如此。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抗争。
矛盾重重!!!
(二)战后新秩序重建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思考】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2)进步性:
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②改变了欧亚政治格局,促使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3)局限性:
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4)不稳定的主要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②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潜藏矛盾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贪婪地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将内脏吞食殆尽。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