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9 10:3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组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鲎(hòu)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演化于河口浅滩,熬过了地质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用鲎身体里的淡蓝色血液研发出了“鲎试剂”,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界。鲎试剂的独特作用为制药商和销售商们带来巨大利润。下图示意寒武纪以来生物多样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发现的最古老鲎化石是“月盾鲎”,推测月盾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目前全球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陨石撞击地球③海岸带生态破坏④滥捕滥杀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A
2.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册湖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
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1.由图可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古生代的志留纪,鲎熬过了地质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说明在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前已经出现,鲎属于海上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推断其出现在早古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由于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滥捕滥杀现象严重,加上海岸带生态破坏,使其生存环境缩小,数量减少,③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和陨石撞击地球影响不大,①②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下右图示意该地当日海陆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a处的风向是(  )
A.东风 B.西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4.左图所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  )
A.7:00~9:00 B.12:00~14:00
C.15:00~17:00 D.23:00~01:00
【答案】3.C
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3.海陆风形成过程: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读左图结合等压面倾斜方向可知,近地面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方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a地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4.结合上一题分析可知,海洋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是白天。读右图可知,8:00-16:00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其中12:00-14:00海陆温差最大,最可能出现左图所示白天的海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我国南方某中学,北部区域以教学楼、绿化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部区域以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为主,其中操场中央设置了大草坪,地势较低。该学校过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较为传统,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严重。近几年,该学校根据导渗管原理(将雨水导到其他区域)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图),受淹现象得以缓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学校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部篮球场 B.南部大草坪 C.北部教学楼 D.北部绿化地
6.新的排水方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5.A
6.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
5.结合题干可知,学校南部地势较低,篮球场地面硬化,下渗少,受淹最严重,A正确; 南部大草坪虽然地势较低,但是下渗多,不易受淹,B错误;.北部教学楼地势较高,不易受淹,C错误;北部绿化地地势较高,不易受淹,D错误;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新的排水系统通过大草坪和导渗管,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达到减少水淹的目的,A正确,BD错误;会增大蒸发量,C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下左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下右图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20米 C.270米 D.310米
【答案】7.C
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7.图的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高,故观察点应为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图的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介于60-100米之间,山顶的高度介于340-380米之间,故两者的高差介于240-320米之间,结合选项,即最大值为310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二、单选题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茶花(南方花卉品种)因花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北方很多市民发现,从南方网购的茶花养殖一段时间后会长势不好,直至枯萎死亡。若及时将根部黏土更换成当地土壤,茶花会长势很好,后期管理得当,还会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北方市民购买茶花后需要更换根部黏土,是因为黏土(  )
A.透水性较差 B.无机盐含量低
C.保水性能弱 D.有机质含量低
10.网购到北方的茶花后期管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  )
A.土壤疏松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答案】9.A
1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由材料信息可知,更换根部黏土后,茶花会长势很好,说明黏土透水性差,A正确;养殖的茶花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人工施肥,根部黏土无机盐和有机质含量对是否能生长影响不大,BD错误;黏土保水性强,C错误;故答案为:A。
10.黏土是一种酸性的土壤,说明茶花喜欢酸性环境,更换土壤后,酸碱性发生改变,后期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C正确,疏松度、湿度、肥力影响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 2022年12月12~14日,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经历了一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中部偏南地区、东北部偏西地区受灾严重,大风、低温等灾害导致温室大棚内作物生长缓慢和受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应对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②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③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④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大棚压力 B.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C.防止损坏棚膜 D.增强棚内太阳辐射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寒潮灾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应对寒潮天气措施:立即对畜禽棚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棚舍,及时转移畜禽,防止发生坍塌事故。 因灾损毁圈舍一时难以修复的,要就地取材,采用树杈、玉米秸秆、薄膜等材料,修建简易圈舍。 及时清理积雪,减少畜禽棚舍承重,防止被暴雪压塌造成人畜伤害。 做好保暖防冻。 及时添置防寒保暖设施设备,合理采取圈舍密闭措施,做好畜禽保暖越冬。
11.题干中强调农民可采取的措施,农民在强冷空气来临前可以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②③正确,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和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是政府和气象部门的负责的事情,①④错误,故答案为:C。
12.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是增强棚内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气温,促进作物的生长,D正确,ABC不是主要目的,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 2022年9月5日12:52,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时重庆市江北区市民通过手机等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ICL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14.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地震震级、震中距、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5.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答案】13.B
14.A
15.C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3.结合所学可知,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使用到的应是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用来获取信息,并不能进行预警,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用来定位,而不能用来预警,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可以使人们及时、直观、完整地感知我们的地球,与地震预警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14.结合所学可知,发生地震时,地震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A正确,B错误;地震的烈度与震中距有关,随着震中距的变大,烈度变小,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震位于四川盆地,地势崎岖,四周落差较大,因此发生地震之后会造成山体滑坡,C正确;地震不会引起洪涝和干旱,A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因此此次地震不会造成海啸,B错误。故答案为:C。
三、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时形成直径近500km的伞形云团(下图),火山灰云柱最大高度达30多km。
(1)火山爆发时火山与周围海域形成热力环流,在下图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绘制高空等压面。
(2)火山喷发时形成的伞形云团会导致大气温度降低,科学家称之为“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答案】(1)如图
(2)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源于岩浆,岩浆的温度高于周边海域,所以汤加火山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周边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使得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从周边海域流向汤加火山,高空则由汤加火山上空流向周边海域,进而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汤加火山喷发的产生的大量火山灰、烟尘和水汽,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因而降低,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所以当地面长波辐射减弱时,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气温自然降低。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7.(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左图),全岛8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是全球第二大冰盖(覆盖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现象明显。融池是冰盖融化后,流水聚成的水池。近30年,格陵兰冰盖表面融池增多,冰盖边缘冰川融化崩解现象加剧。下右图为融池造成的冰盖边缘崩解示意图。
(1)解释融池的形成对加速冰盖边缘冰川崩解的作用。
(2)近些年,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在下图中用“→”绘制流经A海域的洋流并解释该海域冰山增多的原因。
(3)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对表层海水盐度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融池水沿冰裂隙下渗,冰川内部的裂隙扩大;融水对冰川底部形成润滑,降低了冰盖边缘的稳定性;冰川底部被融蚀,冰盖边缘崩解。
(2)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把高纬度的冰山带到纽芬兰岛附近。
(3)冰山增多,水温下降,蒸发减弱,盐度降低;冰山融化,淡水增多,盐度降低。
【知识点】冰川地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融池和冰面河位于冰盖,融池和冰面河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将加速融池下面的冰盖融化,由这些液态水可沿冰隙下渗可知,融池和冰河里的水会渗透到冰面下,使冰川内部的裂隙扩大,并在底部起到润滑作用,从而影响冰盖的不稳定性,增强冰盖外缘的融化和崩解。
(2)流经图中A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其由高纬流经低纬,将高纬度的冰山带到此处,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如图所示:
(3)冰山增多,反射太阳辐射增强,海水吸热减少,水温低,蒸发减弱,盐度降低;纬度变低,冰山融化,淡水增多,盐度降低。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18.(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和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下左图)。1300多年来,崇明岛的形状一直在变化,但它从未停止“生长”(下右图)。崇明岛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其增长速度直接反映了长江含沙量的变化。
(1)描述崇明岛东滩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2)指出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展的大致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1998年以后崇明岛东滩面积增长变缓的原因。
【答案】(1)南北狭窄,东西宽;西南高东北低,坡度平缓。
(2)推进方向:东北方;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流量小、流速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南岸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
(3)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
【知识点】河流地貌;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东滩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总体呈现东西长,南北狭;泥沙淤积向东北方向发展,故西南高,东北低。
(2)由图大堤位置的变化可知,东滩的扩展方向大致朝东北发展。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在北岸堆积;北岸流量小、流速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南岸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故东滩的扩展方向为东北方。
(3)1998年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使来水来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成效明显,使入河泥沙大量减少。
【点评】河流在上游地区,流经山区落差大,以下切作用为主;到中游地区,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缓,以侧蚀作用为主,这时多形成曲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在下游地区,地势更加平坦,流速更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
19.(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花水柏枝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疏生灌丛,其根系发达且多级分枝,根可深入地下1~1.5m(左图),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适宜在地下水位高,保水性差、肥力贫瘠的地区生长。重庆涪陵区南沱镇平西坝(长江冲积形成的江心洲)长有约3~3.5万株疏花水柏枝,该区域的疏花水柏枝主要分布在受人类活动较少的沙石滩区(右图)。
(1)指出疏花水柏枝的生长习性。
(2)分析江心洲沙石滩中的疏花水柏枝长势较好的原因。
(3)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疏花水柏枝原生地全部被淹没,造成疏花水柏枝原生自然群落完全灭绝,有人建议大量人工种植以保护这一物种。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喜暖热湿润的气候;耐贫瘠,耐涝。
(2)地势较高,光照较好;砂石滩地下水位较高;砂石滩以砂石为主,土壤肥力贫瘠,保水性差。
(3)同意角度: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
不同意角度:大量人工种植疏花水柏枝有可能会影响生态稳定性;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会造成生态系统单一。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可知,疏花水柏枝主要是分布在重庆;结合所学可知,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知,疏花水柏枝喜暖热湿润的气候;结合材料可知,“疏花水柏枝适宜在地下水位高,保水性差、肥力贫瘠的地区生长”,由此可知,疏花水柏枝耐贫瘠,耐涝。
(2)结合图片可知,江心洲沙石滩中地势较高,光照较好;砂石滩位于河流周边,地下水位较高;砂石滩以砂石为主,土壤肥力贫瘠,保水性差,适合疏花水柏枝生长。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可以从同意和不同意角度分开分析;同意角度: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不同意角度:大量人工种植疏花水柏枝会占领其他植被的生长空间,因此有可能会影响生态稳定性;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会造成生态系统单一。
【点评】植物习性可用喜、耐、抗、怕等方面表述。具体本题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分析疏花水柏枝的生长习性。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组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鲎(hòu)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演化于河口浅滩,熬过了地质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科学家用鲎身体里的淡蓝色血液研发出了“鲎试剂”,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界。鲎试剂的独特作用为制药商和销售商们带来巨大利润。下图示意寒武纪以来生物多样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发现的最古老鲎化石是“月盾鲎”,推测月盾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目前全球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陨石撞击地球③海岸带生态破坏④滥捕滥杀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海陆风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下右图示意该地当日海陆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a处的风向是(  )
A.东风 B.西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4.左图所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  )
A.7:00~9:00 B.12:00~14:00
C.15:00~17:00 D.23:00~01:00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我国南方某中学,北部区域以教学楼、绿化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部区域以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为主,其中操场中央设置了大草坪,地势较低。该学校过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较为传统,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严重。近几年,该学校根据导渗管原理(将雨水导到其他区域)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图),受淹现象得以缓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学校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部篮球场 B.南部大草坪 C.北部教学楼 D.北部绿化地
6.新的排水方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量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下左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下右图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米 B.220米 C.270米 D.310米
二、单选题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茶花(南方花卉品种)因花期较长深受人们喜爱,北方很多市民发现,从南方网购的茶花养殖一段时间后会长势不好,直至枯萎死亡。若及时将根部黏土更换成当地土壤,茶花会长势很好,后期管理得当,还会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北方市民购买茶花后需要更换根部黏土,是因为黏土(  )
A.透水性较差 B.无机盐含量低
C.保水性能弱 D.有机质含量低
10.网购到北方的茶花后期管理中最需要改变的是(  )
A.土壤疏松度 B.土壤湿度 C.土壤酸碱度 D.土壤肥力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 2022年12月12~14日,内蒙古自治区自西向东经历了一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中部偏南地区、东北部偏西地区受灾严重,大风、低温等灾害导致温室大棚内作物生长缓慢和受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应对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当地农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②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③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④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目的是(  )
A.减小大棚压力 B.提高空气环境质量
C.防止损坏棚膜 D.增强棚内太阳辐射
(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 2022年9月5日12:52,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时重庆市江北区市民通过手机等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ICL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14.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地震震级、震中距、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5.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三、综合题
16.(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时形成直径近500km的伞形云团(下图),火山灰云柱最大高度达30多km。
(1)火山爆发时火山与周围海域形成热力环流,在下图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绘制高空等压面。
(2)火山喷发时形成的伞形云团会导致大气温度降低,科学家称之为“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17.(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左图),全岛8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是全球第二大冰盖(覆盖广大地区的极厚的冰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现象明显。融池是冰盖融化后,流水聚成的水池。近30年,格陵兰冰盖表面融池增多,冰盖边缘冰川融化崩解现象加剧。下右图为融池造成的冰盖边缘崩解示意图。
(1)解释融池的形成对加速冰盖边缘冰川崩解的作用。
(2)近些年,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在下图中用“→”绘制流经A海域的洋流并解释该海域冰山增多的原因。
(3)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对表层海水盐度可能带来的影响。
18.(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和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下左图)。1300多年来,崇明岛的形状一直在变化,但它从未停止“生长”(下右图)。崇明岛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其增长速度直接反映了长江含沙量的变化。
(1)描述崇明岛东滩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2)指出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展的大致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1998年以后崇明岛东滩面积增长变缓的原因。
19.(2023高一下·潍坊开学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花水柏枝是一种水陆两栖的疏生灌丛,其根系发达且多级分枝,根可深入地下1~1.5m(左图),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适宜在地下水位高,保水性差、肥力贫瘠的地区生长。重庆涪陵区南沱镇平西坝(长江冲积形成的江心洲)长有约3~3.5万株疏花水柏枝,该区域的疏花水柏枝主要分布在受人类活动较少的沙石滩区(右图)。
(1)指出疏花水柏枝的生长习性。
(2)分析江心洲沙石滩中的疏花水柏枝长势较好的原因。
(3)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疏花水柏枝原生地全部被淹没,造成疏花水柏枝原生自然群落完全灭绝,有人建议大量人工种植以保护这一物种。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册湖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
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1.由图可知,第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古生代的志留纪,鲎熬过了地质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说明在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前已经出现,鲎属于海上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推断其出现在早古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由于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滥捕滥杀现象严重,加上海岸带生态破坏,使其生存环境缩小,数量减少,③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和陨石撞击地球影响不大,①②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3.C
4.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
3.海陆风形成过程: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读左图结合等压面倾斜方向可知,近地面海洋气压高,陆地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西方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a地风向是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4.结合上一题分析可知,海洋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近地面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是白天。读右图可知,8:00-16:00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其中12:00-14:00海陆温差最大,最可能出现左图所示白天的海风,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A
6.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
5.结合题干可知,学校南部地势较低,篮球场地面硬化,下渗少,受淹最严重,A正确; 南部大草坪虽然地势较低,但是下渗多,不易受淹,B错误;.北部教学楼地势较高,不易受淹,C错误;北部绿化地地势较高,不易受淹,D错误;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新的排水系统通过大草坪和导渗管,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达到减少水淹的目的,A正确,BD错误;会增大蒸发量,C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7.C
8.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7.图的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高,故观察点应为丙,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8.图的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介于60-100米之间,山顶的高度介于340-380米之间,故两者的高差介于240-320米之间,结合选项,即最大值为310米,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由材料信息可知,更换根部黏土后,茶花会长势很好,说明黏土透水性差,A正确;养殖的茶花所需养分主要来自人工施肥,根部黏土无机盐和有机质含量对是否能生长影响不大,BD错误;黏土保水性强,C错误;故答案为:A。
10.黏土是一种酸性的土壤,说明茶花喜欢酸性环境,更换土壤后,酸碱性发生改变,后期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C正确,疏松度、湿度、肥力影响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D
【知识点】寒潮灾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应对寒潮天气措施:立即对畜禽棚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棚舍,及时转移畜禽,防止发生坍塌事故。 因灾损毁圈舍一时难以修复的,要就地取材,采用树杈、玉米秸秆、薄膜等材料,修建简易圈舍。 及时清理积雪,减少畜禽棚舍承重,防止被暴雪压塌造成人畜伤害。 做好保暖防冻。 及时添置防寒保暖设施设备,合理采取圈舍密闭措施,做好畜禽保暖越冬。
11.题干中强调农民可采取的措施,农民在强冷空气来临前可以固定温室周边易漂浮物,养殖户可备足饲料饲草,②③正确,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和提高对灾害的预报预警是政府和气象部门的负责的事情,①④错误,故答案为:C。
12.大风过后当地农民会及时清理棚上灰尘杂屑,主要是增强棚内太阳辐射,提高棚内气温,促进作物的生长,D正确,ABC不是主要目的,故答案为:D。
【答案】13.B
14.A
15.C
【知识点】地震;滑坡与泥石流;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点评】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确定震中精确位置主要是GPS的功能,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GIS功能;监测人员的伤亡必须通过人来检测。
13.结合所学可知,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使用到的应是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用来获取信息,并不能进行预警,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用来定位,而不能用来预警,C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可以使人们及时、直观、完整地感知我们的地球,与地震预警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14.结合所学可知,发生地震时,地震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A正确,B错误;地震的烈度与震中距有关,随着震中距的变大,烈度变小,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震位于四川盆地,地势崎岖,四周落差较大,因此发生地震之后会造成山体滑坡,C正确;地震不会引起洪涝和干旱,A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因此此次地震不会造成海啸,B错误。故答案为:C。
16.【答案】(1)如图
(2)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源于岩浆,岩浆的温度高于周边海域,所以汤加火山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周边海域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使得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气流从周边海域流向汤加火山,高空则由汤加火山上空流向周边海域,进而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汤加火山喷发的产生的大量火山灰、烟尘和水汽,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温度因而降低,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所以当地面长波辐射减弱时,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气温自然降低。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7.【答案】(1)融池水沿冰裂隙下渗,冰川内部的裂隙扩大;融水对冰川底部形成润滑,降低了冰盖边缘的稳定性;冰川底部被融蚀,冰盖边缘崩解。
(2)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把高纬度的冰山带到纽芬兰岛附近。
(3)冰山增多,水温下降,蒸发减弱,盐度降低;冰山融化,淡水增多,盐度降低。
【知识点】冰川地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融池和冰面河位于冰盖,融池和冰面河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将加速融池下面的冰盖融化,由这些液态水可沿冰隙下渗可知,融池和冰河里的水会渗透到冰面下,使冰川内部的裂隙扩大,并在底部起到润滑作用,从而影响冰盖的不稳定性,增强冰盖外缘的融化和崩解。
(2)流经图中A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其由高纬流经低纬,将高纬度的冰山带到此处,使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冰山增多。如图所示:
(3)冰山增多,反射太阳辐射增强,海水吸热减少,水温低,蒸发减弱,盐度降低;纬度变低,冰山融化,淡水增多,盐度降低。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18.【答案】(1)南北狭窄,东西宽;西南高东北低,坡度平缓。
(2)推进方向:东北方;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流量小、流速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南岸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
(3)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
【知识点】河流地貌;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东滩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总体呈现东西长,南北狭;泥沙淤积向东北方向发展,故西南高,东北低。
(2)由图大堤位置的变化可知,东滩的扩展方向大致朝东北发展。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在北岸堆积;北岸流量小、流速慢、以泥沙堆积为主,南岸流量大、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故东滩的扩展方向为东北方。
(3)1998年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使来水来沙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成效明显,使入河泥沙大量减少。
【点评】河流在上游地区,流经山区落差大,以下切作用为主;到中游地区,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缓,以侧蚀作用为主,这时多形成曲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在下游地区,地势更加平坦,流速更慢,流水以堆积作用为主。
19.【答案】(1)喜暖热湿润的气候;耐贫瘠,耐涝。
(2)地势较高,光照较好;砂石滩地下水位较高;砂石滩以砂石为主,土壤肥力贫瘠,保水性差。
(3)同意角度: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植被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
不同意角度:大量人工种植疏花水柏枝有可能会影响生态稳定性;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会造成生态系统单一。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可知,疏花水柏枝主要是分布在重庆;结合所学可知,重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知,疏花水柏枝喜暖热湿润的气候;结合材料可知,“疏花水柏枝适宜在地下水位高,保水性差、肥力贫瘠的地区生长”,由此可知,疏花水柏枝耐贫瘠,耐涝。
(2)结合图片可知,江心洲沙石滩中地势较高,光照较好;砂石滩位于河流周边,地下水位较高;砂石滩以砂石为主,土壤肥力贫瘠,保水性差,适合疏花水柏枝生长。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可以从同意和不同意角度分开分析;同意角度: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维护生态环境。不同意角度:大量人工种植疏花水柏枝会占领其他植被的生长空间,因此有可能会影响生态稳定性;大量种植疏花水柏枝会造成生态系统单一。
【点评】植物习性可用喜、耐、抗、怕等方面表述。具体本题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分析疏花水柏枝的生长习性。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