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
第2课时 溶解度
【基础训练】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 20℃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
A. 溶解度 B. 溶剂质量
C. 溶液质量 D. 溶质质量
3.下列有关固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D. 20℃时,30克硝酸钾能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克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在100 g饱和溶液中含有50 g甲物质
D.t1℃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5.某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和水等多种物质,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砂糖的溶解度减小
B.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C. 气泡逸出后的溶液为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
D. 汽水溶液质量不变
6.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
B. 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
C. 乙试管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D. 乙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增加
7.下表为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 NaCl和KNO3都属于易溶固体
B. 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C.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20~40℃之间有交点
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温度/℃ 溶解度/g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甲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
B.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
D.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 , 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9.如图是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 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 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10.如图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钙属于易溶物质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3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 70℃时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没有析出固体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 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 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 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2.根据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_的常示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t3℃时,把80 g物质甲加入200 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3.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电影《闪闪红星》讲述了潘东子给山上红军送盐的故事。
(1)藏盐:潘东子将食盐水吸在棉衣内给红军送盐。每人每天约需3-5 g食盐,假设潘东子的棉衣可吸1000 g水配成的食盐水,则3℃时潘东子上山一次所携带的食盐,最多可以满足________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 g)。
(2)取盐: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________。然后,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________。
14.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
(2)80℃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3)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
(4)80℃时,把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5)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时,其中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15.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下表是KCl、KNO3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其溶解度曲线见图一。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乙 27.6 31.6 45.8 63.9 85.5 110.0
①根据溶解度表和图一,可知物质甲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③6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________KCl(填“>”、“=”或“<”)。
④如图二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再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冰块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e.浓硫酸
⑤50℃时,将42 g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能力提升】
1.如图是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属于易溶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10克Y加入40克水中可形成50克溶液
C.t2℃时,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一定是Y的饱和溶液
D.t3℃时,要使X、Y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恒温蒸发,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Y的饱和溶液
2.60℃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的KNO3质量为41. 6 g
B. 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 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 20℃时,100 g KNO,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 g
3.表为不同温度下KNO3 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KNO3的溶解度(g/100g 水)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由上表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 g 水,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几乎不变”)。
(2)①配置一定温度下KNO3 的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I分别取 20.0 gKNO3 固体和 10.0 mL 蒸馏水,放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II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若还有固体剩余,可进行________操作去除不溶物,并称量剩余溶液的质量;若没有固体剩余,直接称量溶液的质量。
②III为了使固体完全溶解,依次将操作 I 中蒸馏水的体积由 10 mL 改为 20.0 mL、30.0 mL、40.0 mL……,重复上述操作 I、II,直至固体完全溶解。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
A点对应的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________g,此时 KNO3的溶解度为________g/100g 水,此时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0~10℃ b.10~20℃ c.20~30℃ d.30~40℃
③A、B、C、D、E五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答案】 (1)31.6;升高
(2)过滤;5;50;d;E
【解析】(1)由上表可知:20°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KNO3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答案:31.6 g;升高。
(2)①取20.0 gKNO3固体和10.0 mL蒸馏水,水的密度为1 g/cm3, 所以水的质量为10 g,放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 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 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 g – 10 g = 5 g,可通过过滤操作去除不溶物,故答案:过滤。
②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 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 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 g – 10 g = 5 g,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KNO3的溶解度为 =50 g;由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30°C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 g, 4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 g,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 g,45.8 g<50 g< 63.9 g, 所以此时温度的范围是30°C~40℃,故填:5;50;d。
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 g, A点对应的溶液中10g水中溶解了5 gKNO3 , 即达到了饱和状态;B点是20 mL的水,即为2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10 g,所以 B点有溶质剩余,达到了饱和状态;C点为30 mL的水,即为3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15 g,所以 C点有溶质剩余,即达到了饱和状态;D点为40 mL的水,即为4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20 g,所以D点恰好完全溶解,即达到了饱和状态;E点为50 mL的水,即为5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 x=25 g,此时KNO3不够了,所以E点为不饱和状态;
故答案:E。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 B
【解析】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即20℃时,在100 g水中溶解36 g食盐能够达到饱和,因此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假设20℃时,氯化钠的质量是36 g,对应的饱和溶液质量是136 g,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因为溶解度是溶解在100 g溶剂里的溶质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应的饱和溶液中水和氯化钠的质量之比为:100∶3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的含义,20℃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A.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低温度后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降低温度使氯化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C. 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D. 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A. 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B.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可以加快溶解,故符合题意;
D. 20℃时,30克硝酸钾能溶解在100克水里,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不能说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在150 g饱和溶液中含有50 g 甲物质,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 g,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A.打开汽水瓶盖,产生气泡,二氧化碳逸出,白砂糖的溶解度不变。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瓶盖,压强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逸出产生大量气泡。选项B符合题意;
C.气泡逸出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逸出,汽水质量减少。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 D
【解析】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故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故乙试管中溶质质量减小,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
故答案为:D。
7.【答案】 B
【解析】A.在20℃下,固体溶解度大于10 g 属于易溶于水物质; 固体溶解度1 g到10 g 属于可溶于水物质;固体溶解度0.01 g到1 g属于微溶于水的物质;固体溶解度小于0.01 g 属于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表中信息可得,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 g,不符合题意;
B.从表中信息可得,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不适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取氯化钠,符合题意;
C.NaCl在20~40℃的溶解度分别36.0 g到36.6 g,KNO3的溶解度在温度段分别为31.6 g到63.9 g,可以看出两种物质在此温度段的溶解度有相等的点,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表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 B
【解析】A.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比较溶解度大小要有温度的限制,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所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 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时,在蒸发结晶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大量氯化钠结晶析出,而少量的硝酸钾会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氯化钠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 A
【解析】A. 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故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 D
【解析】A. 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质,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不符合题意;
C. 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 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0.15 g:100 g=3:200,不符合题意;
D. 70℃时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形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析出固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题意;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t2;乙;不饱和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得出,温度为 t2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丙三种物质中, 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最平缓,则受温度影响最小, t3℃时,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甲,200 g水中可以溶解100 g甲物质。故形成的不饱和溶液。
13.【答案】 (1)119
(2)加快溶解速率;蒸发结晶
【解析】(1)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 g,故该温度下,1000 g水中可溶解357 g,故最多可满足357 g÷3 g=119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
(2)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14.【答案】 (1)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
(3)C
(4)C>B>A
(5)A
【解析】(1)40℃,A、B两物质交于P点,P点表示的意义是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40℃,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80℃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C,故填:C;
(4)8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80℃时,把等质量的A、B、C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C>B>A,故填:C>B>A;
(5)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从60℃降温至20℃时,其中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故填:A。
15.【答案】 (1)NaCl
(2)KCl;相等;<;bde;8
【解析】(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物质甲是指KCl。
②观察溶解度曲线,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③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NaCl;
④如图2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说明此时已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放热,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氧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是因为这些物质溶于水放热。而冰块和硝酸铵溶于水都会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bde。
⑤50℃时,KCl溶解度为42.6 g。20℃时,KCl溶解度为34.0 g。50℃时,将42 g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全部溶解;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2 g-
34.0 g=8 g。
【能力提升】
1.【答案】 D
【解析】A.由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分为2段,一段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一段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t1℃时Y的溶解度为20 g,则10 gY需要50 g水才能完全溶解,所以Y为完全溶解,溶液质量大于50 g,不符合题意;
C.t1℃~t2℃间Y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但是X、Y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未知,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不能确定,不符合题意;
D.t3℃时,溶解度X>Y,则溶解相等质量的Y和X,Y需要的水更多,同理析出相同质量的X、Y,蒸发掉水较多的是Y溶液,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A.20°C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即在100 g水中溶解了31.6 g ,此时析出了10 g固体,说明一开始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 31.6 g+ 10 g=41.6 g,故A正确;
B.降温一段时间后才析出晶体,说明该溶液一 开始属于不饱和溶液,故B错
C.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且温度不能变,所以加入溶剂,不能蒸发溶剂,故C错;
D.20°C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即在100 g水中溶解了31.6 g,所以20°C时,131.6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6 g ,故D错。
故答案为:A。
3.【答案】 (1)31.6;升高
(2)过滤;5;50;d;E
【解析】(1)由上表可知:20°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KNO3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答案:31.6 g;升高。
(2)①取20.0 gKNO3固体和10.0 mL蒸馏水,水的密度为1 g/cm3, 所以水的质量为10 g,放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并冷却至室温。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 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 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 g – 10 g = 5 g,可通过过滤操作去除不溶物,故答案:过滤。
②由图可知,A点加入溶剂水的质量为10 g,对应的溶液质量为15 g,则溶液中KNO3的质量为15 g – 10 g = 5 g,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KNO3的溶解度为 =50 g;由KNO3的溶解度表可知,30°C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 g, 4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 g,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 g,45.8 g<50 g< 63.9 g, 所以此时温度的范围是30°C~40℃,故填:5;50;d。
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50 g, A点对应的溶液中10g水中溶解了5 gKNO3 , 即达到了饱和状态;B点是20 mL的水,即为20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10 g,所以 B点有溶质剩余,达到了饱和状态;C点为30 mL的水,即为3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15 g,所以 C点有溶质剩余,即达到了饱和状态;D点为40 mL的水,即为4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x=20 g,所以D点恰好完全溶解,即达到了饱和状态;E点为50 mL的水,即为50 g水,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 解得 x=25 g,此时KNO3不够了,所以E点为不饱和状态;
故答案: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