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下分层练习: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 氯化钠 粗盐提纯(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下分层练习: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 氯化钠 粗盐提纯(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29 22: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氯化钠 粗盐提纯
【基础训练】
1.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发生解离后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盐的是(  )
A. B.
C. D.
2.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3.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
4. “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使用错误的是( )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转移
5.已知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 g。现称取3.6 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转移
6.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向水中逐渐加入粗盐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过滤: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C.蒸发:待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量取:量取10 mL水时为了方便选择50 mL量筒
7.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
B.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8.下列有关NaCl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咸味可做调味品 B.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C.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D.钠比氯元素质量分数小
9.下列物质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SO4 D.HNO3、KOH、CuSO4
10. “粗盐的初步提纯”是九年级化学基础实验之一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④⑤⑧,还需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过滤操作中该仪器的作用是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②⑥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是   (填名称),进行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是    。
(4)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7.5%的氯化钠溶液(称取药品时1 g以下用游码),应选用量筒的规格为   mL。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称量时精盐和砝码放反了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反思:上述实验得到的精盐可能仍然为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   (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能力提升】
1.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能溶于水 D.一定条件下都能解离
2.食盐NaCl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采用盐田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基本原理是蒸发结晶
B.粗盐提纯: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C.配制溶液:氯化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中存在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
D.餐桌饮食:氯化钠常用于调味、腌渍食品,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
3.氯化钠具有广泛的用途。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组成氯化钠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均是人体的   (选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2)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粗盐中含有杂质,利用下图操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C的不正确是   。
②海水晒盐采用操作D的原理,一般不采用降低氯化钠浓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
(4)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20℃时,将20 g氯化钠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还需向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g。
4.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   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不正确,请你帮他们指出来   。图中不正确改正后,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4)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 g以下用游码)。
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   (填一种仪器名称)。
(5)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
(6)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mL(填“10”“50”或“100”)。
(7)(反思拓展)
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   (列举一条即可)。
(8)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   。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B
【解析】盐是指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A.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后解离出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两种离子,不符合盐的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后解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符合盐的概念,选项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符合酸的概念,属于酸,不属于盐,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后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与钡离子两种离子,不符合盐的概念,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A.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可用作调味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中有氯元素和钠元素,可用于生产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海水中除了有水和氯化钠以外还含有其他的盐,例如氯化镁、氯化钾等,故蒸发海水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氯化钠可用于调味品和腌制食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解析】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无需进行蒸馏。
故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A.溶解时,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能在滤纸中搅拌,以免滤纸破损,符合题意;
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转移时,使用玻璃棒转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解析】A. 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故10 g mL水就能溶解3.6 g氯化钠,加入50 mL水,加水过多,会使蒸发的时间过长,加水应适量,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符合题意;
C. 蒸发时,应用蒸发皿,故不符合题意;
D. 转移时,应用玻璃棒进行转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A
【解析】A.溶解时向水中逐渐加入粗盐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A符合题意;
B.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会使滤纸破损,B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不符合题意;
D.量取时使用50 mL量筒来量取10 mL水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应选10 mL量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B
【解析】A.食盐有咸味,是重要的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B.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是不含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不符合题意;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A. 氯化钠有咸味,可做调味品,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NaCl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NaCl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3:35.5=46:71,所以钠比氯元素质量分数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解析】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硫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硝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氢氧化钾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1)坩埚钳
(2)玻璃棒;引流;重新过滤
(3)酒精灯;防止过度加热,导致蒸发出的固体飞溅
(4)100;ab
(5)可溶性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坩埚钳;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④⑤⑧,还需用到图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重新过滤;
(3)蒸发结晶食盐,除用到②⑥⑧⑨,还需用到图中的仪器是酒精灯;
进行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是:防止过度加热,导致蒸发处的固体飞溅;
(4)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7.5%=7.5 g,所需水的质量为:92.5 g,即
92.5 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用量筒的规格为100 mL;
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使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b.称量时精盐和砝码放反了,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正确;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5)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已经除去了难溶性杂质,故含有可溶性杂质。
【能力提升】
1.【答案】B
【解析】A.酸和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和氯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酸碱盐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不是所用的酸碱盐都能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解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C
【解析】A.采用盐田法晒盐,经日晒、风吹等,结晶池中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此时结晶池中的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过程主要通过蒸发结晶使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氯化钠溶液中的微粒是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符合题意;
D.餐桌饮食:氯化钠常用于调味、腌渍食品,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1)常量元素
(2)
(3)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4)26.5%;330
【解析】(1)钠元素和氯元素均是人体的常量元素。
(2)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
(3)①操作C的不正确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易造成液体洒出。
②海水晒盐采用蒸发结晶的原理,一般不采用降低氯化钠浓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4)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20℃时,将20 g氯化钠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溶质质量为18.0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20 g氯化钠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20 g÷5%=400 g,故还需向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400 g-20 g-50 g=330 g。
4.【答案】(1)大部分固体析出
(2)搅拌、加速溶解
(3)缺少玻璃棒引流;②⑥①④⑤③
(4)胶头滴管
(5)继续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小于
(6)100
(7)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即可)
(8)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解析】实验一:(1)操作③为蒸发,蒸发时,当观察到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2)操作④是溶解,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操作⑤是过滤,过滤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取药品、称量药品、把药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故顺序为:②⑥①④⑤③;
实验二:(4)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镊子)、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还需要胶头滴管;
(5)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左物右码”,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应继续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如果称量时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氯化钠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6)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100 g×(1-15%)=85 g,即85 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的量筒的规格是100 mL;
反思拓展:(7)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8)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