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word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话题作文的审题word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0-23 21: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话题作文的审题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准确对话题作文审题。
2、 培养学生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来立意
教学重点:
学生准确地对话题作文进行审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①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进行思辩、联想、想象,结构成文的作文形式。
②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二、作文评分标准
(一)、基础等级(50分)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内容充实 4、思想健康
5、中心明确 6、结构完整 7、语言通顺
(二)、发展等级(10分)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三、话题作文的写作流程
1、快速审题:注意话题的限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把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以帮助审题。
2、选定角度:注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3、选定文体:扬长避短。
4、确定立意:体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5、选定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最有说服力)和新颖性(最有特点)
6、结构安排:注意将材料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排列以突出主旨。
7、确定题目:题好文一半!注意言简意赅。
8、语言表达:注意漂亮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
三、怎样审清话题含义
1.要用语法的眼光打量话题--根据话题结构确定话题重心。
①当话题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时,要在它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其它词,使之变成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然后再以新加的词语为话题重心。例如左边ABC红线所示.
②当话题是偏正短语时,要以“偏”为重心.如D.
③当话题是主谓短语时,要以谓为重心.如E.
A.2001高考作文题 诚信
要讲诚信 动宾短语
可贵的诚信 偏正短语
诚信,请别走开 主谓短语
B.2004上海春考题 寻找
寻找自信 动宾短语
C.预测题 和谐
和谐之音奏响神州
D.2002心灵的选择 偏正短语
2005山东题 双赢的智慧
E.20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主谓短语
④当话题是并列短语时,重心在关联词“和”.要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上做文章.例如F.
有的话题含有暗关系,可在中间加一个关联词,使之明朗化,如2005浙江题.
⑤当话题带假设性关联词语时,重心在既定前提之后,应在“那么”后面做文章.例如G.
F.2003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
2004浙江题 人文素养与发展
2005全国题 忘记与铭记
2005浙江题 一枝一叶(与)一世界
G.1999全国题 命题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那么……)
2.要用修辞的眼光打量话题--要看话题用了何种修辞格,有何修辞作用.如AB.大多采用比喻和对比.
对用了比喻的,要弄清它的比喻义到底是什么,包括哪几种含义.
对用了对比的,要分析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立足于关系做文章.
A.用了比喻的.
2004湖北题 买镜
2004江苏题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
2005江苏题 凤头、猪肚、豹尾
2005浙江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江西题 脸
B.用了对比的
2004全国甲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2004全国丙题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2004天津题 材与非材
2004辽宁题 平凡与自豪
2005全国甲题 忘记与铭记
2005全国乙题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005辽宁题 今年花胜去年红
2005湖北题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3.要用逻辑的眼光打量话题--要用辩证法观点分析话题内部关系.如A.
A.对2005浙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练习:用辩证观点分析下面话题
湖北题目: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要求: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选自王国维 --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江西题目:脸
[要求:话题作文。]
⑴.湖北题“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辩证关系: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原貌;同时只有跳过事物的具体细节,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不被局部所迷惑.
命题意图在于:让学生用王国维的人生态度来看人生,看事物.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给予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
⑵江西题“脸”的比喻义有:①名誉. ②形象. ③人格尊严.
既可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
五、怎样读懂话题作文的材料
当话题材料是一个小故事时,要小中见大,领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如A.
A.2002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部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了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作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这个小故事蕴含了两个哲理:好人必有好报,救人者亦自救;救人一命比登顶成名更有价值,利人比利己更加高尚.显然,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有意义.
二、当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时.要依据寓言托物言志.借题发挥的特点,挖掘寓言的深层含义.如B.
B.2003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部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疏往往制约着人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人们要想探求真理,就要不被感情所驱使。
三、当话题材料是几句语录或一场对话时.要从中理出几种观点,然后择其一种来写.如C、D.
对此类话题,既可正向立意,又可逆向立意.而逆向思维往往可以创新.
C.2004全国甲卷话题材料
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D.2004全国乙卷话题材料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遣的痛苦.
四、当话题材料是一种日常生活现象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E.
E.2004浙江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
材料: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这则报道,应扣住“价值观”. “制约”等关键词,深入理解人文素养的本质,探讨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审读下面的话题材料
●福建题目: 两个圆圈
[要求: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湖南题目:跑的体验
[要求: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