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课内复习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文言文课内复习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9 14: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三上·第八单元
《司马光》
课内注释
1.庭:庭院。
2.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3.皆:全,都。
4.光:指司马光。
5.迸:涌出。
补充注释
1.于:在。
2.弃:抛弃。
3.去:离开。
4.持:拿。
5.之:代词,指瓮。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下·第二单元
《守株待兔》
补充注释
1.者:……的人。
2.复:再次。
3.而:表转折,却。
4.为:表示被动(第二声)。
课内注释
1.株:树桩。
2.走:跑。
3.因:于是。
4.释:放下。
5.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6.冀:希望。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四上·第四单元
《精卫填海》
补充注释
1.之:结构助词,的。
2.于:去,到。
3.返:返回。
4.为:成为。
5.西山之木石:的。
6.以:用来。
7.以堙于东海:在。
课内注释
1.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2.少女:小女儿。
3.溺:溺水,淹没。
4.故:因此。
5.堙:填塞。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四上·第八单元
《王戎不取道旁李》
补充注释
1.诸:众,许多;
2.取之:代词,指李子。
3.人问之:代词,指王戎。
课内注释
1.尝:曾经。
2.竞走:争着跑过去。
3.唯:只有。
4.信然:的确如此。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下·第六单元
《囊萤夜读》
补充注释
1.则:于是,就。
2.以照书:用来。
3.以夜继日:用。
课内注释
1.恭勤:肃敬勤勉。
2.通:通晓,明白。
3.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译文: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下·第六单元
《铁杵成针》
补充注释
1.未:没有。
2.去:离开。
3.问之:代词,指老媪。
4.欲:想要。
课内注释
1.是:这。
2.方:正在。
3.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4.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五上·第八单元
《古人谈读书》
补充注释
1.如:像。
2.及:赶上。
3.犹:如同。
4.吾:我。
5.尝:曾经。
6.以:用来。
课内注释
1.知:同“智”,智慧。
2.敏:此处指聪敏。
3.好:喜好。
4.耻:以……为耻。
5.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6.识:记住。
7.厌:满足。
8.诲:教诲。
9.敏:此处指勤勉。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来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可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补充注释
1.余:我。
2.尝:曾经。
3.此:这,这里。
4.亦:也。
5.既:已经。
6.岂:难道,哪里,表示反问。
课内注释
1.谓:说。
2.漫浪:随意。
3.急:要紧,重要。
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五下·第六单元
《自相矛盾》
补充注释
1.者:……的人。
2.莫:没有什么。
3.弗:不能。
课内注释
1.鬻:卖。
2.陷:刺破。
3.或:有的人。
4.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五下·第八单元
《杨氏之子》
补充注释
1.甚:很,非常。
2.此:这,这个。
5.闻:听闻,听说。
课内注释
1.惠:同“慧”。
2.诣:拜访。
3.乃:于是,就。
4.示:给……看。
5.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六上·第七单元
《伯牙鼓琴》
补充注释
1.方:正在。
2.复:再次。
3.以为:认为。
4.足:值得。
课内注释
1.志:心志,情志。
2.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3.善哉:好啊。
4.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
5.少选:一会儿,不久。
6.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7.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六上·第七单元
《书戴嵩画牛》
补充注释
1.好:喜好。
2.以:用。
3.尤:尤其。
4.曝:晒。
5.然:对。
课内注释
1.处士:本指有才德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2.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3.《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4.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5.拊掌:拍手。
6.搐:抽缩。
7.股:大腿。
8.乃:却。
9.掉:摆动,摇。
10.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六下·第五单元
《学弈》
补充注释
1.使:让。
2.诲:教导,指教。
3.以为:认为。
4.俱:全,都。
课内注释
3.通国:全国。
4.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5.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6.援:引,拉。
7.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8.之:他,指专心致志的人。
9.弗若:不如。
10.为:因为。
11: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12.然,这样。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六下·第五单元
《两小儿辩日》
补充注释
1.故:原因。
2.决:决断,判断。
课内注释
2.辩斗:辩论,争论。
3.以:认为。
4.日中:正午。
5.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6.及:到了,到了。
7.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8.沧沧凉凉:寒冷。
9.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
10.孰:谁。
11.为:同“谓”,说。
12.汝:你。
13.知:同“智”,智慧。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之:
(1)代词,指代……
(2)结构助词,的
(3)去,往
以:
(1)用
(2)认为
(3)因为
(4)凭借
……
然:
(1)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2)是的,对的
(3)……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