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优化练习:课题9.1 溶液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下优化练习:课题9.1 溶液的形成(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30 08:51:36

文档简介

课题9.1 溶液的形成
【基础过关】
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
【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食盐 D.苛性钠
【答案】A
【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
4.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答案】C
【解析】A.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故错误;
B.不是只有水能作为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故错误;
C.硫酸铜是硫酸铜的水溶液,则水是溶剂,故正确;
D.液体和液体相溶时,溶剂的质量也有可能小于溶质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C。
5.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
A.碘酒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人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答案】B
【解析】碘酒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医用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植物油不能和和水形成溶液;油脂溶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答案】B
【解析】A.无色透明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故B正确;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能力提高】
1.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 mL 的水,再进行振荡,利用手腕的力量振荡,正确的振荡方法是C。
故选C。
2.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3.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答案】C
【解析】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
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答】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氯化铜是蓝色,故A错;
B.NaCl不溶于植物油,形成悬浊液,故B错;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故C错;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答案】(1)A;(2)A;
【解析】(1)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2)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1课题9.1 溶液的形成
【基础过关】
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食盐 D.苛性钠
4.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5.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
A.碘酒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人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能力提高】
1.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2.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3.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4.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1